《写生蛱蝶图》是北宋
赵昌创作的一幅纸本设色画,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画作内容
该画作描写了岸边的一角,水草丛生,荆棘、野菊、霜叶和偃伏的芦苇等,爬满了岸边。在构图布局上,作者将景物集中在下半部,上方留下很大的空白,岸边的植物虽然长得繁杂,但错落有致。三只美丽的蝴蝶,在空中翩翩飞舞,一只蚱蜢正在向上观望。
画卷上无作者款印,画卷上收藏印鉴极为丰富,留有各朝代收藏印章39枚。乾隆皇帝在该图上题诗:青虫出菜甲,旋复化为蝶。蝶已不复虫,生灭迅交睫。翾栩飘秋烟,迷离贴露叶。炼得长生术,金丹了无涉。元代书家冯子振在该图上题诗:蚱蜢青青舴艋扶,草间消息未能无。尺绡何限春风意,约略滕王蛱蝶图。明代董其昌在该图上题跋:赵昌写生曾入御府,元时赐大长公主者屡见冯海粟跋,此其一也。接纸处,元朝赵岩的诗句在该图上题诗:粉翅浓香共扑春,林园仿佛落花尘。谁教草露吟秋思,惊觉南华梦里人。
创作背景
赵昌作画特别注重观察写生。早年学画期间就常常早起,趁清晨朝露未干之时,边观察边调彩作画,他喜画折枝花卉,技法上妙于敷色,以形传神,能将所画对象的特征、情态,描绘得惟妙惟肖。传世之作如:《杏花图》、《粉花图》、《写生蛱蝶图》、《四喜图》。《写生蛱蝶图》一画,便是赵昌根据其对自然界中的花卉、草虫、粉蝶长期细致的观察和写生,把花草、虫蝶的生长规律及习性体味、琢磨得烂熟于胸后所作的。
艺术鉴赏
形象
该画作画幅上开着的几朵小花用笔简率,变化自然,双钩、晕染绘近处花卉的阴阳向背,使人看上去,花儿们似乎正在秋风中摇摇曳曳,给人种动态的美感。蚱蜢和蝴蝶,晕染出不同质感:蚱蜢的翅显得坚硬厚实,而蝴蝶的翅则显得柔软透明,粉状物布满全身。附在枯木上的蚱蜢虽然紧闭双翅,但像是对空中飞舞的蝴蝶非常羡慕,一副要跳上天空的样子;而蝴蝶向下俯望着,似乎正在对这只根本没能力飞上天空的蚱蜢调笑着。画面有一种纯净、平和、秀雅的意境和格调。
构图
赵昌为了更好的强调秋天原野的高旷清新,在画面上方留下大片的空白,所要描绘的野草、杂花多集中在画面的左下半部。它们之间也被处理得高低错落、疏密有致。大片的空白处画画了三只凌空飞舞的彩蝶,顿使画面增添了无限的生机。
作品评价
现代学者型画家
胡石:“北宋赵昌师法黄筌,重视写生,他有幅作品《写生蛱蝶图》画,有蚱蜢和蛱蝶,也非常生动。”
后世影响
该画作设色明快柔和,线条简练变化丰富,突破了北宋花鸟画院体的束缚,丰富了花鸟画的技法,形成了一种新风格。
历史传承
《写生蛱蝶图》最早为南宋权相贾似道收藏,德祐年时,贾似道以卖国获罪,此卷遂被官府没收。
入元后,它为元仁宗爱育黎拔力八达之姊鲁国大长公主所收藏。明初,被内府典礼纪察司收存。
清代,《写生蛱蝶图》转入收藏家梁清标之手,旋即又归入清内府,备受乾隆皇帝赏识。
1924年,末代皇帝溥仪将《写生蛱蝶图》带出紫禁城。
1945年,日本投降后,溥仪逃跑,此画落入了伪满“国兵”朱国恩之手,存放于吉林长春的家中。
1952年东北文化部组织的工作小组于长春获得《写生蛱蝶图》,交由原东北博物馆收藏,后《写生蛱蝶图》被送交国家文物局,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重要展览
2015年9月8日至11月8日,《写生蛱蝶图》在北京故宫博物院的“石渠宝笈特展”活动中被展出览。
2019年9月3日至10月31日,《写生蛱蝶图》在故宫博物院午门展厅的“万紫千红——中国古代花木题材文物特展”中被展出。
作者简介
赵昌,生卒年不详,北宋田家,字昌之,厂汉(今属四川)人,一作剑南(在今四川剑阁之南)人。擅画花果,多作折枝花,兼工草虫。其画师法滕昌祐,亦效徐崇嗣“没骨”法。相传常于晓露末干时,细心观察花卉,对花调色摹写,自号“写生赵昌”,所作精于晕染,明润匀薄,特工敷彩,色若堆起,惟笔迹较为柔弱。名重于时。《宣和国谐》著录其作品154件,《宋中兴馆阁藏画》著录其作品27件。传世作品有《四喜图》、《写生蛱蝶图》、《写生杏花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