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物画这一艺术的形成,是以线描为主要造型手段的一门民族绘画艺术。他有着极其悠久的历史。人物画的产生早于其他国画科。在周代即有劝善戒恶的历史人物壁画。至
战国秦汉,以历史现实或神话中人物故事和人物活动为题材的作品大量涌现。
人物画
战国楚墓出土的《人物龙凤》与《人物驭龙》帛画是已知最早的独幅人物画作品。魏晋时期, 思想的解放,佛教的传入,玄学的风行,促成人物画由略而精,宗教画尤为兴盛,出现了以顾恺
之为代表的第一批人物画大师,也出现了以《
魏晋胜流画赞》、《论画》为代表的第一批人物画论,奠立了中国人物画的重要传统。盛唐时期吴道子则把人物宗教画推进到更富于表现力、也更生动感人的新境地 。五代两宋是中国人物画深入发展的时期。随着宫廷画院的兴办,工笔重着色人物画更趋精美,又随着文人画的兴起,民间稿本被李公麟提高为一种被称为白描的绘画样式。宋代城乡经济的发展,宋与金的斗争,社会风俗画和具有现实意义的历史故事画亦蓬勃发展。张择端的杰作《清明上河图》便产生于这一时期。自南宋受禅宗思想影响,梁楷的泼墨、简笔写意人物画,标志着写意人物画肇兴,中国人物画开始朝另一方向发展。仕女画、高士画大量出现。之后,明末的陈洪绶、清末的任颐都创作了不少人物画的优秀作品。现代的中国人物画,深入研究传统,广泛吸收外来技巧,表现新的时代生活,作出了前无古人的贡献。无论中外,在早期绘画的发展史上,都以人物画为主,而 且都为宗教或政治服务。从陆续发掘的古代帛画或壁画 中,可以见到古代的帝王、功臣、圣贤或文人们的面貌,有浓 厚的政教功能,也有古人信奉的佛、菩萨、罗汉等释道人物, 甚至更早的神话传说,充满的神秘的宗教色彩,尚可见到描写 现实生活百态的风俗画、表现宫廷唯美趣味的仕女画及戏曲中 的人物故事画等,各种不同形式与题材的人物画,都有细致的感情描写和惟妙惟肖的形象刻画,给观赏者带来深刻的美感。
人物画分类
综观中国古代人物画,在表现上大致可分成三类,一为
白描画法。为
工笔画法。三为
写意画法(简笔画法)。白描画法
白描化法是人类最早,最简洁的绘画表现形式,我国古代称为“白画”,也有人称为“线描”。明嘉庆年间,邹得中总括前人丰富的创作经验,在其著作“绘画发蒙”中,提了“十八描”的说法,这十八种描法是指:1.行云流水描2.高古游丝描3.铁丝描4.柳叶描5.琴弦描6.蚂蝗描7.混描8.橛头钉描9.曹衣描10.
钉头鼠尾描11.折芦描12.减笔描13.战笔水纹描14.竹叶描15.橄榄描16.蚯蚓描17.枣核苗18.枯柴描 。
白描是文学创作中描写手法之一。 也是我国文学中为群众所喜闻乐见的传统的描写手法。用最精练、最节省的文字粗线条地勾勒出人物的精神面貌。要求作家准确的把握住人物最主要的性格特征,不加渲染、铺陈,而用传神之笔加以点化,而鲁迅的小说是白描的典范作品。鲁迅曾说:“白描却没有秘诀。如果要说有,也不过是和障眼法反一调: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而已。”鲁迅不愧为白描圣手,他的作品,也不愧是白描的杰作。中国白描人物画是从单纯的线条勾勒作为造型手段,借线的粗细、长短、曲直方圆、轻重缓急、虚实疏密、顿挫刚柔、浓淡干湿在造型上生动运用和有机结合,表现形体的质量感、体积感、动态感和空间感,区别于西方以色彩、明暗来表现物体的方法。这种方法称之“白描”。无论是工笔人物画还是写意人物画,他们都是以线构成,故而白描人物画不仅可以独立存在,也是中国人物画的基础。使用白描手法勾勒事物时,要求作者用简练笔触,对所描写之物的特征、状貌作真实的勾画。白描绘画表现对象是以线为基础,而对象本身并没有线的存在,所以决定了中国画不是“再现”,而是“表现”为特长;这就决定了中国画必然从写实走向写意。在上下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历代艺术家对于线描进行了艰辛的艺术劳动,创造了光辉灿烂的线描艺术,留下了无数的优秀白描作品,使之举世瞩目,在世界美术领域中独树一帜,并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也是其它画种无法取代的。
工笔画法
工笔重彩画法是一种造型工整细致,色彩浓艳而略带装饰性的画法。通常可分成六个步骤:(一)起稿:先用铅笔或炭笔在稿纸上将人物造型画正确,修改完美后将画纸蒙在上面覆描。
( 二)钩线:钩线有两种方法,一种称为钩勒法,就是先用淡墨钩出轮廓线,着色后再用重墨或重颜色把主要线条重复钩勒一次,这种方法不怕着色时把原来的线条遮盖,画起来较方便另一种称为钩填法,就是用浓淡墨色把线条钩好的轮廓里面,不可将颜色盖住墨线,这种方法钩出来的线条流畅,但填色较费工夫。
(三)分染底色:为了表现面部和衣褶的凹凸起伏变化,在暗处先分染一次重色。
(四)着色。(五)罩色:在渲染和着色之后,为了使色调统一或补救某些不协调的部分。
(六)提色:在最后完成之前对重点部分再作加工。
写意画法
写意画法(简笔画法):
写意人物宜选用生纸,通常先以炭笔在画纸上轻轻钩画轮廓(如已熟练,则不必用炭笔钩),运用豪放而简洁的笔墨,生动的表现出人物的神韵。蘸墨先画主要的线,涂上大的墨色面逐渐加重,再画次要的线与色面,尽量避免用琐碎的笔墨,以免破坏整体统一。 五代石恪的“二祖调心图”即以狂草的笔意,画出深具禅意的作品,到了南宋的画家梁楷发展减笔人物画,开拓新风气,而且创造了大笔泼墨法,成为写意人物画的代表性画家,其作品“泼墨仙人图”、“李太白行吟图”等皆运用豪放而简洁的笔墨,生动的表现出人物的神韵。近代自扬州八怪以来,也有不少擅长水墨写意人物画的画家,逐渐形成中国人物画的一个主要潮流。 这种画的主要方法:破笔泼墨,飞速的寥寥数笔,狂放不羁的笔触,飘逸淡雅而独具当时闲逸的风格。写意画是融诗、书画、印为一体的艺术形式。扬州八怪之一的李鱓,喜在画上作题跋,长长短短,错落有致,使画面更加充实,也使气韵更加酣畅。“画不足而题足之,画无声而诗声之”。相传唐代王维因其诗、画俱佳,故后人称他的画为“画中有诗,诗中有画”。
写意人物画大致可分为写意线描、写意着色、大写意3类。写意线描是写意人物画的重要基础专业课,也是可独立运用的表 现形式。写意线描,着重进行写意型人物画的观察方法、表现方法的最初训练,主要学习用笔课题,同时也研究用墨问题。写意着色,是写意人物画最常见的也是最常用的形式,是在写意线描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笔墨方法的训练,但重点应放在用色(包括颜料的性能、用色的技巧与艺术,色墨混用与对比、协调等)课题上。写意着色可从着色兼工带写入手,并逐渐放开用笔而进入一般着色意笔。着色方法也可先学淡彩着色再研究重彩的表现。大写意,是最大限度发挥写意人物画技法特性、相对难度较大的一种形式,一些传统的简笔、泼墨、泼彩、泼水等技法都可在大写意的大笔挥洒之中得到充分运用。
训练基础
知识源于直接经验。临摹是化间接经验为直接经验的有效方法。临摹方法:一是对临,一是背临。对临主要用于工笔画、工笔画的工艺性强,可以笔笔求似。也可以用于写意画的学习,只须领略大意,不必笔笔求似,因为写意画中含有一定的偶然效果,即使原作者,重画原稿也不可能完全一样的。
选好临本
首先是选好临本。一种是就自己喜爱的画风,选自己仰慕的画家,特别喜爱的作品有利于自己画风的发展。一种是根据自己创作需要、丰富表现技法选择临本的。一种是为纠正自己的用笔习气选择临本的。不管是从哪个目标出发选择临本,都以笔迹清晰的原作为好,至少是质量较好的印本。
读画
其次是读画。仔细观赏临本,领略画意。为此,也要阅读有关作者生平的材料,特别是与此画有关的评论。注意画面的题跋、款识、印章都有助于画意的理解。
技法分析
三是技法分析领略画意之后,详审技法特点,推敲画面效果是如何取得的,以及作画工序,先画什么,后画什么,何处起笔等。“纯以瘦笔破笔燥笔断笔为之,绝不类竹;然后以淡墨钩染而出,枝间叶上、罔非积雪,竹之合体,在隐跃间矣。”根据技法分析再来斟酌原作使用的器材,主要是:画本是纸是绢,是生纸还是熟纸;作画用笔类别、是硬毫、软毫,还是兼毫;再是用水的质量,是自然水,还是含胶的水。工具和材料是技法的物质基础。
创作表现
写意画创作要成竹在胸,临摹写意画则要成画在胸才能落墨。根据自己的需要,可以整幅通临全画,也可以局部节临。临摹完成后再对照原本校对一下,分析成败,总结经验。学时要求似,用时则要取长舍短,融汇于我。清人袁枚论诗说:“平居有古人而学力方深,落笔无古人而精神始出”。值得很好的玩味。
中国画中的笔与墨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中的两个方面。笔中有墨,墨中见笔,是传统画对笔墨的基本要求,各种用笔中都脱不开墨色的变化。变化而有韵味却是不易之事,它是随着实践与涵养的提高而提高的。有墨而无笔,则墨中无骨,而无骨之墨易烂易平,从而失去表现力与中国画特殊之笔力感。因此前面所讲到用笔问题实际上同时是离不开用墨课题的。写意着色人物画,尽管将主题转入用墨与用色,实际也是进一步研究用笔的过程。 色与墨在艺术上有许多共同的要求,用墨如用色,墨分五彩,而用色需见笔,色中见骨,是用墨用色的传统要求。中国画在形式感上的重要特征是以线为主体的各种不同墨与色的笔触有机、和谐而有韵律感的组合。当然作为用色它还有其他多种艺术表现的要求,而现代写意人物画中对墨与色中见骨的概念又在扩大与延伸,如追求肌理效果等,更多地丰富与强化了墨与色的笔触感。
构图
任何一幅美术作品都讲究构图。南齐谢赫的中国画六法当中“经营位置”就是讲的构图。
构图就是把物象在画面上组织起来,进行安排、艺术处理。讲究“立意为先。章法为后”。所有构图必须服从主题思想的要求。先立意而后立形则成章法。
构图的规律要有取舍。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无取则无形可立,无舍则无宾主之分,无轻重大小之处理,更无章法可言。画家可以根据实际创作的需要,发挥主观的能动性,对物象加以选择、裁剪、提炼。一幅画,要有一个主体,还要有一个陪衬。有宾无主则散漫,有主无宾则单调、寂寞、少变化。还有一种是宾主都代替不了的东西,就是画面上的“夺目点”它有一定的倾向性,或宾或主,所以在安置上极为重要。
宾主与大小有一定的关系。近大远小虽说是一定的道理,其实也不一定,只要服从主题内容的要求,可以灵活机动。但是一定要使主醒目于宾,这就有了虚实之分。而虚实又联系到疏密关系。我个人认为疏密关系应该是中国画的关键课题。
整幅画是一个大的构图,大的构图中的一个个小的物象是小的构图。根据上述的分析得出的结果,构图就是把所有的物象进行一次合理的疏密安排。为什么这样讲,我把疏密关系进行了一次即构图、用笔、用墨的分析和理解。
近密远疏-------近可实写远可虚写为实密虚疏,实重虚轻、实浓虚淡、实干虚湿则干重湿轻。
近疏远密-------疏为实写,密为虚写。疏重密轻、疏浓密淡、疏干密湿则干重湿轻。
主密次疏-------密实疏虚、实重虚轻、重浓轻淡、浓干淡湿则干重湿轻。
主疏次密-------疏实密虚、疏重密轻、疏浓密淡、疏干密湿则干重湿轻。
其构图之大小内外也如是说。人疏物密、人密物疏、山疏水密,山密水疏、花疏叶密、花密叶疏、墨疏彩密、墨密彩疏。书疏画密、书密画疏、及印的疏密。记住“疏”的边缘必有“密”,有对比、有差别。“生态平衡”亦如此,从整体到局部的最终归圆儿。构图如此其图中物象亦如此,笔如此墨也如此,构图、笔墨之疏密同法也。
创作技法
中国画讲笔墨究造型,讲气质重格调,南北朝时期的画家谢赫对中国画进行了一次概论与品评,依‘六法’而论,画品并与人品,既而形成最初的品评标准。
中国画“六法”‘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模写’.
气韵生动、传移模写------是总观和总表事物形象色彩的内在美,是主要法则;应物象形、随类赋彩------是分观并分表事物形象色彩相应相随的外表美,是基本法则;骨法用笔、经营位置--------是机枢会通意象实象的内外结合美,是主要的技法。
主要法则和基本法则及主要技法都是重要的,缺一不可,所以说‘六法’是一个完整的体系。
用笔
用笔----中国画技法术语。指国画钩线、点戳,用笔应有动物的“骨力”,以比拟用笔的功力。:“善笔力者多骨,不善笔力者多肉;多骨微肉者谓之筋书,多肉微骨者谓之墨赭;多力丰筋者圣,无力无筋者病。”用笔----中国古代品评人物画的标准之一。《古画品录》所举“六法”将“骨法用笔”列为第二。
骨法用笔不是指线条的平铺直叙,而是要讲求用笔的意趣、力度、气韵和趣味,它体现了画家对于线条的认知程度及对画面意境的探索。 骨法用笔主要是指绘画中线条的内在精神所构成的张弛有度的韵律美及“自律性”以及线条在绘画造型中对形象结构刻划的肯定性。 所以称为“骨法用笔“.正因为这样谢赫才会提出‘’应物象形”、“随类赋彩鸽基本功问题,渐次转向学画者起码的技才问题。
笔有大、中、小、长、短、肥、瘦之分。写意人物画以用大、中型笔居多,很少用小型之笔。因为写意笔性粗松,大、中型之笔容易发挥这种特性,当然各人可按自己的画风和习惯去选定适合的笔型。以毛色纯、开锋后尖毛整齐、肥瘦得体、弹性好特别是笔之回弹聚散性好等为标准。但由于画家各人习惯与画风不相同,必然对笔之要求也不一样。一支质好之笔,也许会不如一支用惯的笔那么顺手就是这个缘故。
用墨
“墨”指烘、染、破、泼、积等墨法。在理论上,强调笔为主导,墨随笔出,相互依赖映发,完美地描绘物象,表达意境,以取得形神兼备的艺术效果。
“笔墨二字,得解者鲜,至于墨,尤鲜之鲜者矣。往往见今人以淡墨水填凹处,及晦暗之处,便谓之墨,不知此不过以墨代色而已,非即墨也。且笔不到处,安得有墨?即墨到处,而墨不能随笔以见其神采,尚谓之有笔而无墨也。”石涛在《石涛画语录》中对“笔墨”的见解是:“笔与墨会,是为絪緼,絪緼不分,是为混沌。辟混沌者,舍一画而谁耶?画于山则灵之,画于水则动之,画于林则生之,画于人则逸之。得笔墨之会,解絪緼之分,作辟混沌乎,传诸古今,自成一家,是皆智者得之也。”现代黄宾虹认为:“论用笔法,必兼用墨,墨法之妙,全以笔出。”中国画强调有笔有墨,两者相辅相成,不可偏废。
用水
水的使用。画写意人物画离不开用水,笔、墨、色的特色的发挥很重要的因素便是用水,“墨非水不醒,醒则清而有神”,画面要有神韵,首先必须掌握用水技巧。用水涉及笔端含水多少,纸与笔的品类,用笔的速度及接触纸面的时间长短,用笔的力度与方式,还有水本身的不同性质等等。譬如,笔端含水量的多少,直接影响画面渗化的结果,而同样的含水量,在不同的用笔速度与力度情况下,又会产生不同的枯湿感。含同样水分的软毫与硬毫,因为软毫放水慢,而硬毫放水快,会产生不同的笔痕,而不同性能的纸质又会直接影响水分渗化度的大与小。同样的含水量又会因中、侧、卧、逆的不同用笔方式而产生不同效果。如中锋水顺流,侧锋与卧锋水不顺流,而逆锋又会因笔毛时紧时散而减少笔毛与纸接触面,使宣纸无法集中汲取笔端所含之水等等。而水本身的不同性质又会影响其与色与墨的调合效果,如清水、混水、矾水、胶水、酒水作为调合之用,或者单独使用都会产生不同的艺术趣味。清水是最常用的,前面提到的笔、墨、色的效果,指的是清水的作用。混水可使色泽稳重,矾水可使色墨之笔痕清晰,胶水可减缓渗化速度,使部分色墨似化非化,并保持湿润之感觉,酒水可加速渗化范围,也会使有的 色与墨沉淀等。不同的水如果先入纸面都会在生宣纸上形成水晕与笔痕,而这种水痕产生排它性,使后敷之彩与墨无法将其全部覆盖。从而保留住隐现程度不一的痕迹以表现某些特殊的效果。大量的清水又可以部分地冲移未干之色与墨的痕迹,或直接冲渗入色墨之中产生新的水痕。
用纸
画国画用的纸主要是宣纸,宣纸有三大类:
①生宣。是未上过胶和矾的纸,渗透性大,吃水多,易渗化涸晕,适宜画写意画。生宣中的净皮单宣较好用。在净皮单宣上再加工,叫做特种净皮单宣,其质密软,面光平,特别好用,用来画画也顺手,既见线,又见墨色。
②熟宣。在生宣纸上刷上一层白矾水便制成熟宣。矾有固定性,墨色在纸上不洇,适合画工笔画。
③半生半熟的宣纸。是在生宣纸上加少量的矾制成。如煮硾宣,适合画半工笔半写意的画。
除宣纸外,还有高丽纸、皮纸、麻纸。皮纸产于浙江等地,物美价廉,便于出好线条,便于晕染。若用以画云,则层层晕染易制造气氛,不留痕迹,细腻美观。选用皮纸时,可以捏住画纸一角,轻轻抖动纸面,不带声响者为佳。
质优的宣纸应具备如下特色:松而不弛,紧而不实,光而不滑,润而不燥。易见浓淡干湿层次,经揉搓而无损坏。
写意画与工笔画最明显的工具区别便是用纸,用生宣纸作画是写意画发挥艺术特色很关键的因素,因此纸本身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作画效果。
生宣优劣的识别是从事写意画首先碰到的问题。现今的生宣生产以安徽为基地,红星牌生宣纸是安徽宣的名佳产品,红旗及六甲等安徽宣,质量不稳定,且假冒产品甚多,安徽宣的特点是白净、质纯、渗化性好,笔痕清晰,色墨明亮,因此是大多写意画家的主要用纸。
大家知道,宣纸和普通书画纸是天壤之别的。宣纸具有润墨性强、抗虫蛀性强,遇潮遇湿不变形,遇光遇热不褪色等特点,特别是用于书画艺术时,用墨浓而不亮、实而不死,淡而不灰。由于宣纸具有以上特征,能使艺术品珍藏数百年上千年,并且不蛀不腐,受到广大用户和收藏者珍爱。据科技分析,新闻纸只能保存不到50年时间,书画纸大约在200年左右就不能留存了,而宣纸超过1050年还能保持原来的用途和性能。
而书画纸一般选用龙须草或竹浆或木浆或几种混合而成的纸张,这些纸张虽然在制作工艺上(从打浆----捞纸----晒纸----剪纸流程来看)与宣纸相同,人们为改善书画纸的润墨性、品相等,在书画纸纸浆中加入了一些材料,使得书画纸性能逐步接近宣纸。
假的就是假的,如何在没有仪器的情况下,鉴别宣纸与书画纸呢?我个人认为,一看,二摸,三试,就可区分开来。
一看。就是肉眼分辨法,具体办法是,拿起一张纸,对着光亮透视,你会发现,真正的宣纸纸面上密布着云朵,云朵上有一些丝状物,这些丝状物,就是檀皮纤维;还能发现燎草的筋丝(一张四尺整张的宣纸上总有10条左右,这是因为人工制作的燎草,总不可能太干净);而龙须草制作的书画纸上不仅没有,相对而言,它表现的过于洁白(宣纸中的沙田稻草是经一年的日晒雨淋逐渐漂白,带有很淡的黄色)。
二摸。从手感上说,宣纸有“软如棉”之称,触摸上去有柔软细腻的感觉,拎起在空中抖动声音小,把宣纸揉成纸团再摊开,会皱而不破,韧而平滑,好象触摸绸缎;而书画纸则不够软,有粗糙之感,拎起在空中抖动声响大,质量不同的书画纸感觉都是不一样的。
三试。试就是用墨试。用笔把较淡、淡、较浓、浓的四种墨痕描于纸同一处,观察纸的受墨效果。如果是宣纸,它能清晰地显示笔痕与层次,而书画纸,在笔痕交叠处显得模糊。尤其吸附重、浓的墨汁后,纸张由于纤维度差,会因难以承受而断裂。当然,这种试验跟纸的品种和厚度也是有关系的。
中国画的画具还有水盂,调墨、调色之盘,镇纸,也可包括印章与印泥等,但因为这些不直接影响作画产生的艺术效果,便不——详述了。
特点介绍
中国画主要是将“线”在宣纸上进行疏密的安排,无论是“点”“墨”或“彩”都是“线”的表现,线有长短、粗细、浓淡、干湿、宽窄、方圆、轻重、缓急之分,在纸上可以任意发挥,合理调配,其乐无穷。
中国人物画家主张以神“君形”,紧紧抓住有利于传神的眼神、手势、身姿与重要细节,强调分别主次,有详有略,详于传情的面部手势而略于衣冠,详于人物活动及其顾盼呼应而略于环境描写。在人物活动与环境景物的关系上,抒情性的作品往往借创造意竟氛围烘托人物情态,叙事性的作品在采取横幅或长卷构图中,尤善于以环境景物或室内陈设划分空间,采用主体人物重复出现的方法,把发生在时间过程中的事件一一铺叙,突破了统一时空的局限。人物画中使用的笔墨技巧与技法,在工笔设色、白描和小写意作品中,更重视笔法的基干作用,为此创造了十八描。笔法或描法一方面服从于形象的结构质感、量感与神情,另方面也要传达作者的感情,同时还用以体现作者的个人风格。在写意人物画中,笔墨相互为用,笔中有墨,墨中有笔,一笔落纸,既要状物传神,又要抒情达意,还要显现个人风格,其难易程度远胜于山水花鸟画。被称为行乐图的人物肖像画,一律把人物置于最易展现其气质品格的特定景物中,具有不同于一般肖像画的特点。在色彩使用与诗书画印的结合上 ,人物画具有一般中国画的特色。
我个人认为,速写对画写意人物画来讲就如同小学生的造句和写日记,是基础;线描和工笔就如同写文章,是成长的过程;而写意法就好比文人写诗,文字的精妙组合,章句的无限升华。
速写应该作为一个书画爱好者的日常主课,我的恩师-----高遇昕先生对我如是说;“作为一个爱好写意画的人,应该坚持用毛笔画速写,日久会有意想不到的收益”。我的绘画基础很差,没有经过严格的专业训练,直到遇见恩师他老人家后,方知什么是专业技能,现如今正处于成长阶段,居于上述之说如有胡为之语,敬请诸位指正,望勿见笑,心平这厢有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