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地槽
1940年施蒂勒提出的概念
冒地槽(miogeosyncline)是1940年施蒂勒(H.Stille)提出的概念。
施蒂勒于1940年提出从正地槽中按有无岩浆活动划分出优地槽和冒地槽。
凯伊(Kay,1951年)将冒地槽定义为:位于优地槽和克拉通之间、以浅海成因碳酸盐沉积占优势,一般缺乏由喷溢的火山岩构成的巨厚岩系为特征;而且在造山过程中,缺少大规模的中—酸性岩浆侵入活动,变质作用也不十分明显。
冒地槽指位于近克拉通一侧的正地槽组成部分,它以无火山岩建造为特点。“冒”为“mìo”释音,系希腊语,是“较次的”之意。冒地槽是靠近大陆一侧,基底以陆壳为主,属地槽体系的外带。其活动性较弱,没有蛇绿岩,缺少火山物质,以陆源碎屑岩和碳酸盐岩为主。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21 19:05
目录
概述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