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文字
冉(拼音:rǎn)是汉语一级通用规范汉字(常用字)。此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其古字形状似人面两边的胡须的样子。冉一般认为是“髯”的本字,“冉”的本义是指面颊两边的胡子,叠用时又指胡须下垂的样子,引申指柔软、柔弱的样子。现代汉语中,“冉”常叠用为“冉冉”,指慢慢、渐渐的意思。
文字源流
“冉”字构形尚不明确。左民安《细说汉字》认为“冉”字是“髯”字的先造字,“冉”字本为象形字。甲骨文(图A)就像面部两颊旁边的髯毛下垂的样子,所以“冉”字是面颊毛的象形字。金文(图1-3)和小篆(图5)都与甲骨文的形体相类似。在形体演变的过程中,两边下垂的笔画逐渐连起来,成为两个横笔,便成为楷书字形“冄”;后来又在中间加一竖画,便成为“冉”。后世以“冉”为正体字形,“冄”被归为异体字。
这个“冉”字本义就是“髯毛”,后来则引申为毛下垂的样子,如《说文》说:“毛冉冉也。”这是说:颊旁之毛飘动的样子。这样就由名词变成形容词了。那么要表示“冉毛”(名词)就只好在“冉”上再加一个“髟”(biāo,标。凡有毛发之意的字多从“髟”),组成了“髯”字。因此,“冉”字到了后世就不代表颊旁之毛的意思了。
“冉冉”是表示“慢慢地”或“渐渐地”的意思。这是由毛发慢慢地飘动之义引申出来的,如屈原《离骚》:“老冉冉其将至兮,恐脩名之不立。”这个“冉冉”就是“渐渐”的意思。《陌上桑》“冉冉府中趋”的“冉冉”,则是“慢慢”的意思。
详细字义
(参考资料:《现代汉语词典》《汉语大字典》)
古籍训释
说文解字
【卷九下】【冄部】而𤥎切(rǎn)
(冄)毛冄冄也。象形。凡冄之屬皆从冄。
说文解字注
【卷九下】【冄部】
“(冄)毛冄冄也”注:冄冄者,柔弱下垂之皃,須部之“𩓾”,取下垂意。女部之“㚩”,取弱意。《離騷》:“老冄冄其將至。”此借冄冄爲“冘冘”。《詩》:“荏染柔木。”傳曰:“荏染,柔意也。”染即冄之假借。凡言冄、言㚩,皆謂弱。
“象形”注:而𤥎切,七部。
广韵
汝鹽切,平鹽日 ‖ 冉聲談1部
冉,《说文》云:“毛冉冉也。”亦作冄。
而琰切,上琰日 ‖ 冉聲談1部
冉,冉冉,行皃。又姓,孔子弟子冉有。而琰切。十。
康熙字典
【子集下】【冂部】 冉
《唐韻》《集韻》《正韻》並而琰切,音染。《玉篇》毛冉冉也,行也,進也,侵也。亦作冄。
【子集下】【冂部】 冄
《集韻》《韻會》而琰切,音染。《説文》:毛冄冄也。徐曰:冄,弱也。
又《廣韻》:冄冄,行貌。《楚辭·九章》:時亦冄冄而將至。《韻會》:又姓。
又《前漢·食貨志》元龜岠冄,長尺二寸。註:冄,龜甲緣也。
字形书法
字形对比
书写提示
“冂”在横中线部位,上部短,下部长。中间竖在竖中线。末两横上短下长,短横在横中线上侧,长横穿过“冂”,两端出头。
书法欣赏
音韵汇集
韵书集成
(参考资料:汉典)
上中古音
(参考资料:汉典)
参考资料
.汉典.
国务院关于公布《通用规范汉字表》的通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最新修订时间:2024-11-17 21:41
目录
概述
文字源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