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镜下黏膜剥离术
手术名称
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是指内镜下将病变黏膜从黏膜下层完整剥离的微创技术,20世纪90年代末日本首创并应用于临床,是一种择期诊断性手术或根治性手术。ESD的主要目的是对早期消化道肿瘤进行诊断和治疗,有一次性完整切除一定面积表浅病变的优点,但技术要求高,难度大。
适应证
适用于早期食管癌、早期胃癌、间质瘤及结肠早期肿瘤的诊断和治疗。
禁忌证
1.严重心肺疾病、休克、昏迷、上消化道急性穿孔、神志不清、严重或急性咽喉疾病、食管及胃的重度急性炎症、主动脉瘤及严重颈、胸椎畸形者。
2.内镜下病变有明确黏膜下浸润征象者。
3.病变范围广泛者。
4.凝血功能障碍、血液病、口服抗凝或抗血小板药物者。
术前准备
1.一般准备
(1)适应手术后变化的锻炼:术前应戒烟至少2周,咳痰患者可应用药物稀释痰液,可做深呼吸锻炼,提高术前肺功能储备率。
(2)预防感染:避免交叉感染,必要时可以预防性应用抗生素。
(3)胃肠道准备:手术前1~2天开始进流质饮食,麻醉前禁食6小时、禁水2小时,结直肠手术可服用导泻剂或灌肠等清洁肠道。
(4)术前检查:完善血常规、血生化、凝血功能及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相关检查。
(5)停用药物:停止影响凝血的药物(阿司匹林停药7天、低分子肝素停药3天、肝素停药6~12小时、华法林停药3天)。
2.特殊病人的准备
(1)营养不良、身体状况欠佳者:可适量补充人体清蛋白制剂。
(2)老年或糖尿病患者:着重关注是否存在脑血管的疾病,若有脑卒中病史,择期手术要推迟到脑卒中病史后6周。
(3)高血压患者:收缩压控制到160mmHg以下,术前应规律口服抗高血压药直至手术当日早晨,切勿当日加量口服。
(4)肾功能障碍患者:达到透析的指征时应先透析后手术。
(5)长久卧床患者:及时做双下肢深静脉超声检查,排除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6)呼吸功能不全患者:要完善呼吸系统的检查(肺部CT、动脉血气、必要时可行肺功能检查),评估患者的肺部状态,是否能够耐受手术以及麻醉。
手术方式
1. 麻醉方式及注意事项
吞服祛泡剂,用利多卡因进行咽部表面麻醉,经鼻导管吸氧1~2L/min,然后进行静脉麻醉,肠蠕动活跃者可用解痉剂。
2.手术过程
手术采取仰卧位,对病变进行染色、内镜超声检查以确定病变范围和深度,应用针形电刀或氩气刀于病灶边缘外5mm处进行电凝标记,然后于病灶边缘标记点外侧进行多点黏膜下注射,直至病灶明显隆起,用电刀沿病灶边缘标记点外5mm切开黏膜并对病变黏膜下层进行剥离,之后用电凝或止血夹止血,确定无活动性出血,将所取标本及时送病理检查。
3.手术时间
由于此项手术比较复杂,手术时间与病变大小、部位、以及操作者熟练程度有关,一般超过半小时,较长时可达3小时。
术后护理及注意事项
1.疼痛:应安静休息,避免用力活动,必要时可肌内注射镇痛药如哌替啶或吗啡,以减轻疼痛。
2.发热:术后可有轻度发热,不思饮食,体温一般在38℃以下,3~5日可恢复正常。若发热持续1周以上或体温不断升高,应考虑并发感染,需要静脉应用抗生素。
3.恶心、呕吐:一般是麻醉反应,麻醉药物作用消失后可缓解,但要防止误吸。有严重腹胀者,可持续性胃肠减压
4.术后呃逆:可能是神经中枢或膈肌直接受刺激引起,可压迫眶上神经、短时间吸入二氧化碳、胃肠减压、给予镇静药物或针刺治疗等。
5.禁食:手术后需禁食,排气后可给予少量流质,待胃肠道功能恢复后,可逐渐恢复少量流食,6~8日后恢复普通饮食。禁食与少量饮食期间,应从静脉供给水、电解质和营养液。
6.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及处理
(1)出血:最常见,可用冷生理盐水冲洗创面,明确出血点后可直接电凝、用止血钳或氩气刀等止血,不成功者可用止血夹夹闭血管。
(2)穿孔:不常见,一般较小,术中可及时发现,可应用止血夹治疗。
(3)其他:包括腹痛、狭窄、感染等。腹痛主要源于治疗时形成的溃疡,可给予质子泵抑制剂胃黏膜保护剂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9-09 21:35
目录
概述
适应证
禁忌证
术前准备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