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市场化
经济学名词
内部市场化是指企业根据市场经济运行规律,模拟市场交易方式来组织企业内部生产经营活动,充分挖掘企业潜力,增强企业活力,在提高企业市场运作效率的同时提高企业的整体经济效益。它有利于企业提高劳动生产力、降低生产成本、推动人才流动等,对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概念
内部市场化是一个长期纠缠经济学家和管理学家的命题,交易成本、资源合理配置、组织结构的变革等问题充满争议。换个角度来说,市场是平等和诚信的平台,西方社会的职业道德感正是来自市场的长期培养,契约关系相对主从关系有更多的优势。当然市场不一定要狭义地理解为钱与物,钱与劳动的简单交换。
企业内部也是各种合约与交易的组合,最终目的也是为了降低交易成本。当然企业内部市场化一定要是平等交易,管理者与员工各自寻求长期利益最大化。对于有条件的企业与其通过奴书式的软说教来提高员工的职业道德和忠诚,不如有限度地尝试企业内部市场化。
主要特点
(1)利用市场经济的价值规律,以价格为纽带,统一价格、统一结算方式,将企业内部上下工序之间的关系和服务与被服务之间的关系由行政关系变为等价交换的经济往来关系;
(2)用价格结算的方式解决用人多少和各个生产环节的各种矛盾;
(3)个人收入上不封顶,下不保底,从而最大限度地挖掘人、财、物的潜力,实现企业效益的最大化;
(4)克服了国有企业内部组织机构臃肿、缺乏活力的弊端,降低了成本,提高了企业经济效益和竞争力。
优势
(1)有利于增强全员的商品经济意识,使企业全面进入市场参与竞争。
(2)责权利落实到每个员工身上,使得工人收入高低与其产品质量、材料消耗等联系起来,破除平均主义。
(3)干部职工都要参与竞争,形成干部职工能上能下的格局,必然迫使更多的行政管理人员向生产一线转移。市场化经营,灵活性大,吸引力强,行政管理人员转向生产第一线,不仅可以施展才华,而且可以增加收入。
(4)集权制转向分权制。可以将领导从繁重的日常事务管理中解脱出来,集中精力考虑事关企业全局的战略性问题。
(5)有利于企业产权制度的改革。
作用
提高劳动生产率
内部市场化管理将各个市场主体之间的经济往来用价格结算连接起来,通过价格结算决定收入高低。新的利益分配机制能进一步调动广大职工的劳动积极性,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
降低生产成本
实行内部市场化管理,各市场主体能自觉地把生产经营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类费用变为自己的费用,从而把单纯的行政管理变成了职工的自我管理。各个单位的工资收入等于价格结算收入减去总费用支出。单位材料费用支出多,工资就减少;材料费用支出少,工资就增加。这就激励职工注意节支降耗,努力减少费用支出,使生产成本不断降低。
推动人才流动
实行内部市场化管理后,企业内部的各种资源都可以通过价格引导而合理流动,各单位按生产需要和利润最大化原则优化劳动组织。人多了自行下岗分流,人少了自然到再就业服务站招聘员工。下岗、上岗由市场需求来确定,劳动力得以自然流动。
促进后勤由服务型向经营型转变
实行内部市场化管理后,企业将后勤服务单位分离出去,实行有偿服务。后勤服务单位为了增加收入,就能主动为企业各单位及职工搞好服务,有条件的单位还能积极对社会开展创收。
促进多种经营的多元化发展
长期以来,国有企业的多种经营基本上是安置型的单一集体经济,主要是以加工副产品为主业,没有拳头产品,一般都处于亏损状态。实行内部市场化管理后,多种经营完全与生产分离,它们能积极主动地推行产权制度改革,促进多种经营的多元化发展和经济效益的提高。
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
实行内部市场化管理后,企业将科技项目分解到主管部门及技术人员头上,把科技部门、技术人员的科研成果统一评估,按其创造的经济效益提取奖励,完不成项目的按合同规定进行扣罚,能有效调动科技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促进产品营销
在推行内部市场化管理过程中,把市场机制引入到产品销售领域,给销售人员增加压力。在保证质量的同时,改变产品结构,实行优质售后服务,从而开拓市场,保证及时回款。
意义
(1)推行内部市场,是深化改革、加快经营机制转换的有效途径。
从内部市场的含义来看,它包括三大方面,一是市场主体,即构成市场主体的是矿属二级市场单位和为生产、生活服务单位,要求明确其地位,充分的下放经营自主权,真正形成自主经营的经济实体。这从客观上明确了他们在内部市场中的主体地位。二是市场体系,既相互关联又相互制约的动态有机整体。其核心是等价交换,其内容是市场构成。这明确了内部市场是现代化的管理系统。三是运行机制,是使内部市场健康运行的措施和手段。从以上三点不难看出,内部市场不论是从经营管理的深度广度,还是管理的主客体关系;不论是管理的形式和方式方法,还是运行方式、制约手段,都打破了旧的管理模式,是管理方式的一大改变,是实现现代化企业管理的有效途径。通过推行内部市场,建立起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经营机制。
(2)推行内部市场,是加强企业管理,提供经济效益的需要。
推行内部市场,从实质上能够促使企业不断改进和加强内部管理,达到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未实行内部市场前,由于靠行政命令干预的多,生产经营常常表现出压力传递不均,内部梗塞,甚至拨一拨,转一转的现象。一些单位自我求生存、求发展的意识比较淡薄,内因爆发力发挥不足。同时,由于责权利统一不够,造成管理中制约不严,有丢失浪费的现象。而建立内部市场后,由于矿属各经营单位的地位变了,其承担的义务与过去不同了,真正形成了等价交换,运用经济杠杆和秋叶内部法规来调整和规范实体单位的经济往来关系,从而进一步调动了各实体和广大职工加强内部管理,堵塞漏洞,挖掘潜力,提高经济效益的积极性。
(3)推行内部市场,是与社会市场大市场接轨的客观要求。
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把企业推向市场,决定了企业必须经受社会大市场的考验,主动参与市场的竞争。如果不靠加强内部管理,不靠提效,实行产品质优价廉,在市场中就失去了竞争力,就难以生存。企业要生存、要发展,有效的办法就是引入市场机制。否则,对外是市场经济,对内依然沿用过去的管理模式,那样企业迟早就会垮下来。因此,推行内部市场,是企业经济发展的必然。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9-21 13:26
目录
概述
概念
主要特点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