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中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的锡林浩特市境内,总面积5800平方千米。
历史沿革
1985年,成立锡林郭勒草原自然保护区。
198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将锡林郭勒草原自然保护区纳入国际生物圈网络。
1997年12月8日,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2004年,成为“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基金会”自然保护区委员会成员。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锡林浩特市境内,控制范围以锡林河流域自然分水岭为界,总面积5800平方千米。地理坐标为:北纬43°26′至44°33′,东经115°32′至117°12′。处于内蒙古高原东部,与大兴安岭西侧低山丘陵接壤。北界以图古日格苏木制高点,沿赤峰市边界到海拔1561米制高点为东界,沿分水岭向西经白音锡勒牧场洪格尔敖包到巴彦呼热牧场蘑菇场制高点为南界,至阿巴嘎旗岗更锡力向西北到阿巴嘎旗浑迪乌苏为西界。
地形地貌
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大地构造上属于内蒙古海西褶皱带的东南部,多为中生代火山岩及第三纪与第四纪初喷溢的玄武岩,岩层平缓,第四纪松散沉积岩有广泛覆盖,地势南高北低,锡林河从东向西横穿保护区,沿岸东西绵延分布有风积沙带,沙丘起伏,以沙垄与新月形沙链波状沙地为主,相对高差多在10至20米,基本固定,仅局部有流沙裸露,沙地呈条带状分布,并与灰腾梁南面的浑善达克沙地断续相连,成为浑善达克沙地最北分布区。沙带以北为构造剥蚀高平原地区,地形起伏,缓丘与沟谷相间,高度50至150米,最大高差不超过250米。流域以南为玄武岩台地,台地西部虽较平坦,但因构造活动及剥蚀作用,形成了向西北方向倾斜下降的地貌。
水文
锡林郭勒盟境内河流纵横,湖泊密布,河流大多数为内陆河,主要有乌拉盖河、巴拉根河、锡林郭勒河、高格斯太河;外流河有滦河水系,总蓄水量35亿立方米,其中淡水湖672个,蓄水量20亿立方米。较大的湖泊有4 个:乌拉盖湖、查干淖尔、白音库伦诺尔湖、浩勒图音诺尔湖。
气候
锡林郭勒草原自然保护区属中温带半干旱、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春季气温回升迅速,风多风大雨量少;夏季凉爽多雨,雨量变率较大;秋季天气凉爽,天气晴朗,风力不大,气候稳定;冬季漫长严寒,总降雪量一般在10~20毫米。
土壤
锡林郭勒草原自然保护区是发育在栗钙土上的典型草原生态系统,在半湿润气候条件下发育在黑钙土上的草甸草原生态系统。地带性土壤为黑钙土和暗栗钙土,分别分布有黑钙土区,碳酸性黑钙土区,暗栗钙土区,栗沙土与沙栗土区,厚层暗栗钙土区,草甸、沼泽六个土区。
区域范围
综述
2005年,经国务院批准,调整后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为580000公顷,其中核心区面积58059公顷,缓冲区面积55464公顷,实验区面积466477公顷,主要保护对象为典型草原、草甸草原和沙地森林等生态系统。范围在东经115°32′至117°12′,北纬43°26′至44°33′之间。
四围界限
四周界限,北以图古日格苏木制高点,向南经海拔1127米制高点折向东南,沿赤峰市边界到海拔1561米制高点为东界,沿分水岭向西经白音锡勒牧场洪格尔敖包到巴彦呼热牧场蘑菇场制高点为南界,至阿巴嘎旗岗更锡力向西北到阿巴嘎旗浑迪乌苏为西界,折向达布希勒特苏木希林敖包,经原政府牧场向东南至希尔塔拉,向东北经锡林浩特采石场、白音锡勒牧场桃林塔拉分场场部南界折向锡林浩特市砖瓦厂东界,折向西北沿锡林浩特市——白音乌拉镇公路至图古日格苏木乌拉音胡都嘎嘎查东北,折向伊利勒特苏木和巴彦宝力格苏木边界与101省道交接处,再折向东北至图古日格苏木制高点。
区域面积
调整后保护区共设6个核心区,将原海流特典型草原核心区和查干敖包草甸草原核心区合并成为海流特典型草原核心区;将原阿布都尔图山杨白桦林核心区和陶乌音陶勒盖沙地云杉林核心区合并成为阿布都尔图沙地云杉林——山杨白桦林核心区;新增设巴彦宝拉格典型草原核心区、平顶山山地草原核心区、希尔塔拉河流湿地核心区和伊和乌拉典型草原核心区。
保护目标
综述
保护区内生态环境类型独特,具有草原生物群落的基本特征,并能全面反映内蒙古高原典型草原生态系统的结构和生态过程。天然植被类型以森林、草原、湿地为主体,并有沙地疏林、灌丛、河漫滩草甸、沼泽,形成有规律结合格局,保护区内有在半干旱气候条件下发育在栗钙土上的典型草原生态系统;在半湿润气候条件下发育在黑钙土上的草甸草原生态系统;草原地带沙地森林生态系统以及河谷湿地生态系统;在各生态系统中繁衍生息有野生动物、植物、菌类等。
植物资源
保护区范围内共有种子植物658种,分属74科299属,苔藓74种,大型真菌46种,保护区范围内的野生植物是半干旱地区宝贵的植物基因库,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观赏价值。
动物资源
昆虫
截止至2005年,已查明保护区及其周边地区共分布有蝗虫33种,分属4亚科24属。
鸟类
保护区及其周边地区共分布有鸟类16目34科136种。其中以雀形目翁科及雁形目鸭科的种类最多,分别是18种和15种。该区鸟类分布主要是草原鸟和低湿地鸟类居多。
哺乳动物
保护区内还分布有兽类6目15科33种,其中以啮齿目仓鼠类较多,有10种。从生态特征来看,植食性兽类有12种,杂食性兽类有9种,肉食性兽类有12种。在保护区分布的野生动物中有22种属国家重点保护物种,如白鹳、黑鹳、丹顶鹤、白枕鹤、灰鹤、玉带海雕以及黄羊等。
黄羊
黄羊学名“蒙古羚”,是羚羊的一种,属于国家一级野生保护动物,被列入了《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
灰鹤
灰鹤是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属大型涉禽。食性杂,多以植物根、茎、叶、果实、种子为主,也食昆虫、蚯蚓、蛙、蛇、鼠以及湿地的鱼虾,灰鹤身体羽毛灰色,颈下黑色,头顶有红色斑点,体长95至125厘米,翼展180至200厘米。
管理措施
2001年4月6日内蒙古自治区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通过《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草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自2001年10月1日起施行。
‌锡林郭勒草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管理机构是锡林郭勒草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锡林郭勒草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采取多种方式筹集资金,也接受国内外组织或者个人的捐赠,用于自然保护区的保护和建设。
 保护区目前有6个核心区、6个缓冲区,核心区必须用网围栏保护,禁止任何人擅自进入。今后,随着进一步保护和生态逐步恢复,核心区的面积也将逐步扩大,现有的缓冲区将逐渐划入核心区保护范围。
在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和缓冲区内,不得建设任何生产设施。在自然保护区的实验区内,不得建设污染环境、破坏资源或者景观的生产设施;建设其他项目,其污染物排放不得超过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在自然保护区的实验区内已经建成的设施,其污染物排放超过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排放标准的,应当限期治理;造成损害的,必须采取补救措施。在自然保护区的外围保护地带建设的 项目,不得损害自然保护区内的环境质量;已造成损害的,应当限期治理。
开发利用
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的前身是中国科学院内蒙古草原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该始建于1979年,1992年成为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ERN)的重点站,该站不仅在国内外草原生态系统基础研究领域占有重要科学地位,而且长期为我国半干旱草原资源的保护利用与草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示范模式和技术支撑。
1992年,内蒙古草原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开始对各功能区进行草原生态年例行监测。
2009年7月,对人与自然展览馆进行了重新装修和布展,增加了多媒体宣教设备,展出了数十幅保护区风光照片,设计制作了宣传展板,增加了科研监测及对外交流等重要内容,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保护区宣传教育水平。
2013年7月,锡林郭勒盟自然保护区宣教中心工程项目对外开放,展厅主体由多功能厅和展馆两部分构成,展馆内主要以图片标本的形式对参观者宣传保护区内的动植物资源,蒙元历史文化,人文地理,蒙古族民俗民风等内容。
生态价值
从生态意义上来说,作为整个生态系统的一部分,锡林郭勒草原在保持水土、防风固沙、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平衡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锡林郭勒草原生态的破坏,危害的不仅仅是这一空间的局部利益,而是形成对邻近地区和更远地区的扩散和迁移。
锡林郭勒草原的植物贴地面生长,能很好的覆盖地面,增加下垫面的粗糙程度,降低近地表风速,从而可以减少风蚀作用的强度。当草原植被盖度为30%~50%时,近地面风速可削弱50%,地面输沙量仅相当于流沙地段的1%。在干旱、多风、土瘠等条件下,草本植物较易生长,随着流动沙丘上草本植被的生长,沙丘逐渐由流动向半固定、固定状态演替,最终形成固定沙丘、沙地,有效控制沙尘源地,减少沙尘暴的发生发展。对于改善中国华中和华北地区的沙尘暴的恶劣发展有好的抑制作用。
水土保持方面,完好的锡林郭勒天然草原不仅具有截留降水的功能,而且比空旷裸地有较高的渗透性和保水能力,对涵养土地中的水分有着重要的意义。特别需要指出的是,草原是中国主要大江大河的源头,因此,草原是江河上游的主要生态屏障,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下游地区的生态安全。中国重要江河源头都分布在草原地区,东北河流一半以上的水量直接源自草原,这些地区的天然草原植被状况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就决定了长江黄河等流域水土流失的状况,草原的生态保护与我国水系的质量变化密切相关。
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分布的野生动物反映了蒙古高原区系特点。是目前中国最大的草原与草甸生态系统类型的自然保护区,在草原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方面占有重要的位置和具有明显的国际影响。
旅游信息
门票
免费。
开放时间
全年开放,开放时间为早上00:00至晚上23:59‌‌。
交通路线
1、最美207-千里草原游牧之路‌:从北京出发,经张北北上,沿国道207进入锡盟,途径御马苑、贡宝拉格草原、石条山、浑善达克沙地,最终到达“中国马都”锡林浩特,再往东北经东乌旗抵达乌拉盖。
2、最美308-蒙元文化探秘之路‌:从北京出发,经丰宁北上,进入锡盟,途径汇宗寺、金莲川草原、元上都遗址,再往东至乌兰五台、蒙古汗城、成吉思汗瞭望山、布林泉等。
3‌、最美309-重返侏罗纪之路‌:从锡林浩特出发,途径突厥石人、巨石阵、岩画群、恐龙化石遗迹等地质景观,穿越苏尼特左旗和苏尼特右旗。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15 08:59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地理环境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