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科技大学
中国内蒙古自治区公办高校
内蒙古科技大学(Inner Mongolia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简称内科大(IMUST),位于内蒙古包头市昆都仑区阿尔丁大街7号,是由内蒙古自治区主管的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高校。这所学校是一所以冶金、矿业、煤炭、稀土为特色的多科性大学。学校入选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2023年,入选自治区“一流拔尖培育学科”建设高校。
历史沿革
创始之初
1956年2月4日,原冶金工业部决定在包头市新建两所中等专业学校,培养建筑工程及冶金工程等方面的人才,校名定为“包头建筑工程学校”和“包头钢铁工业学校”。1957年,两校合并成立了包头工业学校。随后,在1958年9月1日,冶金工业部将包头工业学校与包头钢铁公司大学筹备组合并,成立了包头工学院。1959年,学院更名为包头钢铁工业学院。1960年,学校再次更名为包头钢铁学院。
改革阶段
1964年5月,包头钢铁学院改为中等专业学校,并更名为“包头钢铁学校”。在1978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恢复“包头钢铁学院”校名,并恢复本科建制。1985年,与北京科技大学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1991年,学校获得了硕士研究生自主招生的资格。1994年3月,学院的新校址主要建筑完工,首批学生入驻昆都仑区阿尔丁大街7号开展教学活动。同年9月,在新校址活动中心广场隆重举行1994级新生开学典礼,新校址教学、生活设施全面投入使用。
1997年,包头钢铁学院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合格评估。1998年12月,学院由国家冶金工业部划归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2000年4月,内蒙古煤炭工业学校并入包头钢铁学院,同年开始招收高职专科学生。2003年4月,经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审定和教育部批准,包头钢铁学院、包头医学院与包头师范学院合并,组建内蒙古科技大学。2004年,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将原内蒙古科技大学一分为三,其中原包头钢铁学院保留内蒙古科技大学校名。
持续发展
2008年6月,学校在教育部的本科教育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等级,标志着学校教学工作迈上了一个新台阶。2009年,学校顺利成为博士学位授权立项建设单位,提升了学校办学层次,扩大了办学空间。2013年,学校顺利通过博士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整体验收。同年,内蒙古科技大学及其冶金工程、矿业工程2个学科被批准为博士学位授权单位和博士学位授权学科。2016年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2017年被教育部批准成为新增硕士研究生推免资格高校。到了2023年6月16日,内蒙古科学技术研究院作为“蒙科聚”创新驱动平台的成果转化领军机构,牵头内蒙古科技大学等5所高校成立产学研科技成果转化共同体。
办学条件
院系设置
截至2024年5月,内蒙古科技大学设有21个教学学院,截至2023年5月,开设67个招生专业。专业以工为主,涵盖工、理、文、管、经、法、艺术、教育等学科。
学科建设
截至2023年5月,内蒙古科技大学有4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9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个自治区级一流拔尖培育学科。截至2023年11月,学校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个。
师资力量
截至2023年5月,内蒙古科技大学在职教职工近1900多人。其中专任教师1419人,具有高级职称707人,博士、硕士学位1227人,博士生导师48人,硕士生导师930人。截至2024年5月,学校有全国优秀教师1人,享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人员3人,内蒙古自治区教学名师10人,内蒙古自治区突出贡献专家8人,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1人。
教学建设
截至2023年6月,内蒙古科技大学国家级大学校外实践基地2个,自治区级实验示范中心10个,自治区级现代产业学院建设点3个,教育部虚拟教研室建设点1个,2021年获批自治区级课程思政研究示范中心。截至2022年6月,学校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7个,截至2021年3月,有自治区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4个。
截至2023年1月,内蒙古科技大学获国家级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1个,省部级一等奖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3个、二等奖27个、三等奖11个。
合作交流
截至2023年5月,内蒙古科技大学构建了以包头市为重点的新型城校融合发展模式,以包钢集团为重点的新型校企融合发展模式,以北京科技大学为重点的新型校校融合发展模式,以校友会、理事会为平台,与社会各界合作的有效模式。学校主动服务“向北开放桥头堡”战略部署,积极融入“一带一路”教育行动计划和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推进与蒙古、俄罗斯、乌克兰及白俄罗斯等“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教育合作,顺利加入中乌大学联盟。学校已与36个国家和地区的100所高校、科研院所等建立合作关系,累计招收来自蒙古、美国、乌克兰、韩国等国家的长短期留学生120余人次,派出190余个团组、340余人次出国(境)从事科学研究、学术交流或学习培训,180余名学生赴国(境)外高校交流学习或攻读学位,曾与澳大利亚科廷大学、伊迪斯·科文大学实施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培养学生7500余名。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23年5月,内蒙古科技大学有国家、部委级科研平台4个,自治区级(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17个,协同创新中心4个,院士专家工作站1个,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2个及其他自治区级平台6个。
研究成果
截至2023年5月,内蒙古科技大学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项,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学校获得自治区自然科学奖二等奖3项、三等奖3项,中青年科学技术创新奖1项,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3项。2006年荣获“内蒙古‘科教兴区’突出贡献先进集体”。2008年被内蒙古自治区政府评为“科技创新先导型大学”,2010年被国家知识产权局评为全国知识产权试点单位。
学术资源
截至2023年8月,内蒙古科技大学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183.49万册,电子图书11566587册,电子期刊1281511册,学位论文14218602册,音视频336136小时,数字资源总量为27402836个,图书资源总量为3058212册,电子数据库100余个,是内蒙古自治区最早实现RFID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的图书馆之一。
《内蒙古科技大学学报》
《内蒙古科技大学学报》是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和认定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期刊。由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主管,内蒙古科技大学主办。前身为《包头钢铁学院学报》,于1982年创刊。1992年经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和新闻出版署审核批准,《包头钢铁学院学报》开始面向国内外发行。1993年调整为季刊。2007年更名为《内蒙古科技大学学报》。《内蒙古科技大学学报》是RCCSE中国核心(扩展板)学术期刊,曾多次被评为内蒙古自治区高校优秀期刊、内蒙古精品学报。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编号(ISSN):2095-2295;国内统一刊号(CN):15-1357/N。
校园文化
学校标志
学校校标为题有校名(中文、蒙文和英文名称)的长方形证章。
学校校徽为圆形,由校名(中文、英文和蒙文名称)、校训及成立年份组成。
学校校旗为正红色,图案由校徽和学校中文、蒙文名称构成。
精神文化
百炼成钢
内蒙古科技大学的校训为“百炼成钢”。意为钢铁只有通过磨练,才能变得更坚固,人也是一样。只有通过困难锻炼自己,磨练自己的意志,才能使自己变得更加坚强。
自强不息 敢为人先
内蒙古科技大学的校风为“自强不息 敢为人先”。
内蒙古科技大学校歌为《内蒙古科技大学校歌》
社团文化
内蒙古科技大学在学校设有学生社团联合会,社团联合会作为枢纽型学生组织,配合校团委加强对学生社团的引导、服务和联系,社团联合会以服务学生社团为宗旨,通过组织学生社团广泛开展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丰富学校第二课堂。2019年,内蒙古科技大学的砺剑社团在全国高校社团中脱颖而出,荣获“全国百强社团”称号,并入选全国十大“最佳学生社团”。学校定期举办社团文化艺术节,这是校园文化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2010年社团文化艺术节的主题是“社团风采精彩无限,联接你我共铸辉煌”,旨在展示社团的多样性和学生的才华。
行政管理
现任领导
历任领导
校园环境
图书馆
内蒙古科技大学图书馆始建于1956年,建筑面积4.08万平方米,阅览座位4397席,各类阅览室近40个。全馆实现了无线网覆盖,内设自助借还系统、自助文印系统,还配备了朗读亭、光影阅读器、音乐瀑布流等各类应用型现代化功能设施。
教学楼
内蒙古科技大学教学楼分为春晖学堂、文馨书院、逸夫楼、明德楼、临曦楼。春晖学堂为主教学楼,一共有七层。文馨书院为第二教学楼,分为ABC三个区。逸夫楼与明德楼在西校区最西段,两栋楼并肩而立。临曦楼位于东校区,是矿业与煤炭学院的主教学楼。
食堂
内蒙古科技大学共有颐园、和园、煦园、雅园、梅园五个食堂。其中颐园最大有三层楼。
校友情况
2021年,经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批准,内蒙古科技大学校友会和教育发展基金会正式成立。学校将以校友会、教育发展基金充分发挥联络感情促进交流的桥梁作用,进一步密切学校与校友之间的联系与合作。内蒙古科技大学在政界、商界、科教界、体育界都有知名校友,如梁波、褚亚飞、司文超等多人。
所获荣誉
学校排名
2023年,内蒙古科技大学在US news(《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发布的2022-2023全球最佳大学排行榜中,综合排名位居全球第1726名,亚洲第642名,中国第239名。
截至2024年5月,内蒙古科技大学在软科中国大学排名中位列第303名。
学校荣誉
地图信息
参考资料
《内蒙古科技大学章程(修订版)》.内蒙古科技大学发展规划处.
校情概览.内蒙古科技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内蒙古科技大学本科招生信息网.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25 19:37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