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旱蒿(Artemisia xerophytica Krasch.)是
菊科、蒿属小
灌木状。主根粗大,垂直,木质,伸长,侧根多;根状茎粗短,有多数营养枝。高可达40厘米,纵棱明显;上部分枝多,枝细长,叶小,半肉质,干时质硬,基生叶与茎下部叶二回羽状全裂,花后常凋落;中部
叶片卵圆形或近圆形,二回羽状全裂,每侧有
裂片狭楔形,小裂片狭匙形、倒披针形或线状倒披针形,上部叶与
苞片叶羽状全裂,头状花序近球形,外层总苞片狭小,狭卵形,背面被灰黄色短柔毛,中间具绿色中肋,内层总苞片半膜质,花序托具白色托毛;雌花花冠近狭圆锥状,檐部裂齿,外面被短柔毛,花柱线形,两性花,花冠管状,檐部外面被短柔毛,花药线形,花柱与花冠近等长,瘦果倒卵状长圆形。8-10月开花结果。
小灌木状。主根粗大,木质,垂直,伸长,侧根多;
根状茎粗短,直径达2-4厘米,上部常分化出若干部分,有多数营养枝。茎多数,稀少数,丛生,高30-40厘米,木质或下部木质,上部半木质,棕黄色或褐黄色,纵棱明显;上部分枝多,枝细长,初时密被绒毛,后稍稀疏。叶小,半肉质,干时质硬,两面被灰黄色或淡灰黄色略带绢质短绒毛;
基生叶与茎下部叶二回羽状全裂,花后常凋落;中部叶卵圆形或近圆形,长1-1.5厘米,宽0.4-0.6厘米,二回羽状全裂,每侧有裂片2-3枚,裂片狭楔形,中部与上部裂片常再3-5全裂,基部裂片具1-2枚小裂片,小裂片狭匙形、倒披针形或线状倒披针形,长1-3毫米,宽0.5-1.5毫米,
叶柄长0.3-0. 5厘米;上部叶与苞片叶羽状全裂或3-5全裂,裂片狭匙形、倒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无柄。
头状花序近球形,直径3.5-4.5毫米,具短梗,梗长1-4毫米,在分枝端排成松散开展的总状花序或为穗状花序状的总状花序,而在茎上组成中等开展的
圆锥花序;总苞片3-4层,外层总苞片狭小,狭卵形,背面被灰黄色短柔毛,中间具绿色中肋,边狭膜质,中层总苞片卵形,背面被短柔毛,边宽膜质,内层总苞片半膜质,背面近无毛;花序托具白色托毛;雌花4-10朵,花冠近狭圆锥状,檐部具3-2裂齿,外面被短柔毛,
花柱线形,略伸出花冠外,先端2叉,叉端尖;两性花10-20朵,花冠管状,檐部外面被短柔毛,
花药线形,先端附属物尖,长三角形,基部圆,花柱与花冠近等长,先端2叉,叉端截形,有睫毛。瘦果倒卵状长圆形。
内蒙古旱蒿分布不广,在中国仅分布在内蒙古中、西部(锡林郭勒盟西北部、乌兰察布盟最北部、伊克昭盟西北部、巴彦淖尔盟和阿拉善盟大部)、宁夏北部边缘、甘肃西北部、最西分布点止于甘肃马鬃山;中国以外的蒙古南部戈壁地区也有分布。
内蒙古旱蒿是强旱生植物。主根较短,侧根平展发达,根幅可达100厘米以上,利于吸收荒漠或半荒漠地区少量降水。当年生枝条的多少,常因前一年秋季降水多少而异。前一年降水少或当年雨水来得迟,则枝条萌发量显著减少。强烈干旱会使一部分萌动芽处在“休眠”状态。
内蒙古旱蒿4月中旬萌动,5月上旬展开小叶,下旬即可见到萌发出的新枝条月底或3月初为生长旺季,开始开花,花期延续到9月上旬,而后为果期,头状花序一直保留到10月上旬,霜冻后,叶片脱落,冬季在细枝上仍能保留一些短缩的营养枝,残留较好。
内蒙古旱蒿的饲用特点和
冷蒿相似,故有戈壁上的“冷蒿”之称,适口性好,营养价值高各种家畜喜食。牧民认为牲畜吃了内蒙古旱蒿,春季有恢复体力,夏季有抓膘、催乳,冬季有保暖御寒等作用。春季内蒙古旱蒿萌动较早,是牲畜最先吃到的新鲜饲料,夏秋季花序和果实均含有较高营养物质,牲畜十分喜食;冬季短缩的营养枝,能保持一定鲜嫩状态,是牲畜难得的饲料。在各种家畜中,以羊、马、驼采食最高,牛稍次之。羊四季喜食,夏秋食其花序和果实,冬季食嫩枝,几乎达到嗜食地步。骆驼也比较喜食,马则沿着
木质化的主茎,把当年枝啃食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