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皮祖细胞
血管内皮细胞的前体细胞
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是血管内皮细胞前体细胞,亦称为成血管细胞(angioblast),在生理或病理因素刺激下,可从骨髓动员到外周血参与损伤血管的修复.1997年,Asahara等首次证明循环外周血中存在能分化为血管内皮细胞的前体细胞,并将其命名为血管内皮祖细胞.研究显示,内皮祖细胞在心脑血管疾病外周血管疾病、肿瘤血管形成及创伤愈合等方面均发挥重要作用,并为缺血性疾病的研究治疗提供了新思路。EPCs生物学特性和治疗作用的研究成为这一领域新的热点。
鉴定
现在通常采用CD34、CD133及KDR/FIk~1等几种抗原联合的方式对EPCs进行鉴定。CD34是分子量110 ku的唾液酸粘蛋白,选择性表达于造血干细胞及某些激活的血管内皮细胞 J,其功能是作为内皮细胞及造血前体细胞相互作用的粘附分子。CD133(即AC133)是造血干细胞及祖细胞选择性表达的胆固醇结合糖蛋白,分子量为120 ku ,它的确切功能尚且未知,但CD133 的细胞能够分化成多种细胞表型,包括内皮细胞 [10]。KDR/Flk一1是2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VEGFR一2) 。
功能
EPCs是一群具有游走特性,能进一步增殖分化的幼稚内皮细胞,缺乏成熟内皮细胞的特征性表型,不能形成管腔样结构。其功能主要为参与了出生后缺血组织的血管发生和血管损伤后的修复。
动员
人EPCs主要存在于骨髓中,外周血中含量很少,外周血EPCs只占外周细胞0. 01% ,外周血EPCs主要由骨髓动员而来,并趋化至缺血部位。促进EPCs动员的因素有内源性因素、外源性细胞因子及药物等。
(1)内源性因素如体内缺血、血管损伤、烧伤等能促进内皮祖细胞从骨髓中进入体循环到达损伤部位,促进内皮修复和新生血管形成,动物实验证实局部组织缺血程度与外周血EPCs数量成正相关。
(2)外源性细胞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FGF) 、表皮生长因子( EGF) 、促红细胞生成素(EPO) 、干细胞因子( SCF) 、重组人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rhGM2CSF) 、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rhG2CSF)等。
(3)他汀类调脂药物可动员骨髓EPCs到外周血循环中,通过磷脂酰肌醇232激酶( P I3K) /AKT通路动员造血前体细胞及诱导其分化为EPCs,使患者体内EPCs的数量增加。另外发现雌激素、运动等也能促进骨髓EPCs动员进入外周血。
应用前景
内皮祖细胞取材方便,在血管再生和心血管疾病的细胞治疗和基因治疗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例如,利用内皮祖细胞修复心肌梗死患者的心脏,治疗I临床肢体缺血,治疗冠状动脉疾病,改善血管移植物的通畅率,改善糖尿病患者的血管形成能力,定向抑制肿瘤血管生成,作为基因治疗导向载体和靶细胞,等等。应用内皮细胞治疗心血管疾病将是很有前途的新方法。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12-21 20:53
目录
概述
鉴定
功能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