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参片是“内部参考(电影)片”的简称,指以非商业渠道引进,专供某些特殊群体或个体欣赏的影片,通俗而言,就是不会公映的影片。
上海电影译制厂 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译制过少量的参考片,这些影片是供中央少数首长和外事部门的人员观看的,以了解世界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动态。
“内参片”是“内部参考影片”的简称。其实它早在“文革”之前就有了。但是,“文革”前的“内参片”和“文革”中的“内参片”含义不完全一样。“文革”前的内参片,是指不能对外公映,仅供业界内部学习参考的影片。而“文革”中的“内参片”差不多就是为“
四人帮”等少数人“唱
堂会”,虽然有少数影片也给部分文艺界或一些特殊部门的人“内部参考”。
在众多的电影厂中以
上海电影译制厂的译制任务最多,这些任务都是从“中央”下达的。原片语言复杂,有德语、意大利语、英语等多种语言。当时除了电影系统的翻译外,还请一些外语学院的多个语种的教师一起来工作。所有的内参片因为没有公映版权,都是没有原文剧本的。全靠翻译听原片对白再译出来,翻译的难度就更大了。
“内参片”有分类,编号如“特内”、“沪内”、“影外”、“影资”,下达译制任务时只说编号不说片名。其中有江青私人保留的美国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一些文艺片,如后来公映的《魂断蓝桥》,也有一大批欧美拍摄的最新故事影片,其中有描写外国宫廷政变的,有讲暗杀活动的影片,如《
女人比男人更凶残》、《被玷污的勋章》等。
“内参片”中有一类影片政治目的是很明显的,比如
日本鼓吹军国主义复活的影片如《
日本海大海战》、《山本五十六》、《虎虎虎》。还译制了一批苏联拍摄的反映二战时期的影片,如《朱可夫》、《解放》(上中下)。
首先是严格保密,所有参加译制工作的人员一律不得外传片名、影片内容,配音用的
对白剧本不得带回家,配音完成后一律上交、统一处理。凡是不参加这部影片译制工作的,不管是厂内领导、工军宣队,甚至局一级的领导也一律不得看片,这是“无产阶级司令部”下达的命令。
其二,这些“内参片”译制完成后统一由徐景贤(当时称他为徐老三)审查,印制拷贝要用最好的伊斯曼胶片,直接送中央。有些是文化部直接派人来上海取片。当时译制厂是直接受市委领导,也就是徐老三的领导,“内参片”的一切事务他说了算。
首先这些“内参片”中很多影片让上级了解了世界动态。周总理曾指出:日本的《战争与人》是一部吹捧法西斯的影片,表面上反法西斯,实际上却在歌颂军国主义,影片内容很毒,要让外国使节们了解。李先念同志对几部日本影片也有过指示:可以在内部小范围发行、看看影片,事实证明日本在复活军国主义。
其二,“文革”中搞了八个
样板戏,译制了一大批欧美影片,为样板戏的创作人员提供了参考片。如影片《红菱艳》,这部影片很有借鉴作用,多部上译厂译制的“内参片”对文艺工作者也很有启发。
其四,当时能参加译制片工作的人都会感到是一件幸事,又看片学习,又不荒废自己的业务,极大地锻炼了译制厂的创作队伍,这期间又培养了一批新人,上译厂第二代的配音演员大多数是那个时候锻炼出来的。
每部影片译制完成后,所有参加工作的人员必须开展大批判,肃清影片对人们的毒害,叫“消毒”。批判会必须有重点发言,而且要做到“人人口诛笔伐”。所以在影片进行工作时,负责人就跟
翻译、导演、配主角的演员打好招呼,早作大批判的准备;同时也组织写批判稿的快手苏秀、伍经纬,查阅一些资料作系统的批判。工军宣传队也参加每次批判会,实际上是一种监督,他们每次都要写简报向上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