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州刺史部
出自《尚书·禹贡》的行政区划
尚书·禹贡》记载,大禹分天下为九州,其中即有冀州,位列九州之首,包括今山西省全境、河北西北部、河南北部等地区。汉武帝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设立冀州刺史部,隋初废郡用州县两级制,冀州刺史部除。607年(隋大业三年)复置冀州刺史部为监察区,隋亡遂废。
历史沿革
汉武帝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鉴于秦代中央直辖四十郡,多有不便。于是在“郡”上又加了一级行政机构,除都城附近的司隶部外,分天下为十三个刺史部。因以《禹贡》《周礼》所载之州为名,故又称十三州。冀州刺史部包括今河北省邯郸、邢台、石家庄三个地区的全部,衡水地区的大部,保定地区的西南部,沧州地区的一小部,河南省北端三、四个县,山东省西端三、四个县。初平二年(191年),冀州刺史部领有安平郡、常山郡中山郡河间郡清河郡、赵国、巨鹿郡、渤海郡魏郡九个郡,约百余个侯国(县)。
三国
建安九年(204年),曹操打败袁绍的儿子袁谭、袁尚,占领冀州,自领冀州牧。建安十八年(213年)封曹操为魏公,领有冀州,河东等十郡。据《三国志·魏志·文帝纪》载,220年10月东汉献帝退位,曹丕称帝,年号由延康改黄初,因曹操封魏公,国号魏。从这一年起,我国进入三国时期。三国时魏冀州所辖范围与东汉时大体相同。魏文帝黄初二年(221年),因为邺城为五都之一(长安、谯、许昌、邺、洛阳),冀州州治移至信都。
西晋
西晋武帝司马炎泰始元年(265年),封司马孚为安平王,安平郡改为安平国,仍以汉制,州治信都。冀州领安平、巨鹿、赵国、平原、乐陵、渤海、章武、河间、高阳、博陵、清河、常山、中山十三个郡国。安平国领信都、扶柳、下博、广宗、经、观津、武邑、武遂八县。阜城县并入信都(据《大清县一统志》)。“范志”载,晋武帝太康五年(284年),立原安平王孚之曾孙祜为长乐王,遂改安平国为长乐国。怀帝永嘉三年(309年)夏,羯族首领后赵石勒攻陷冀州,杀信都刺史王斌,将都城自冀州信都徙理襄国,下设三个州,冀州治信都。
十六国
317—420年,进入东晋十六国时期。活动于冀州地区的先后有后赵、前燕、前秦、后燕,行政区划基本沿袭西晋。至季龙,冀州治长乐郡。前燕,鲜卑族慕容儁平冉闵。冀州又徙理信都。前秦氐族苻坚克慕容暐,州徙于邺。后燕慕容垂自称燕帝,据中山(今河北完县),复移冀州于信都。
南北朝
439年,北魏统一了北方,改为北朝,与南朝形成对峙局面,史称“南北朝”。北魏拓跋圭皇始元年(396年),置冀州,治信都,辖长乐、武邑、勃海三郡;长乐郡领信都、扶柳、堂阳、枣强、索卢、广川、南宫、下博八县。515年,北魏宣武帝延昌四年六月,道人法庆聚众造反于冀州。
隋朝
隋文帝灭陈之后,中国又由割据转为统一。由于幅员的广阔,废郡用州县两级制,冀州刺史部除。607年(隋大业三年)复置冀州刺史部为监察区,隋亡遂废。
行政区划
西汉
魏郡】治邺县(今河北临漳西南)
下辖:邺县,梁期,武始,武安涉县,邯云,即裴,斥丘,平恩,清渊,馆陶,元城,魏县,阴安,繁阳内黄,黎阳,邯沟。
赵国】治邯郸(今河北邯郸)
下辖:邯郸,易阳,襄国,柏人
广平国】治广平(今河北鸡泽旧城营)
下辖:广平,曲周,南曲,斥章,列人曲梁,广年,南和,朝平,平乡,任县,张县,广乡。
清河郡】治清阳(今河北清河
下辖:清阳,信成,缭县枣强,复阳,东武城,东阳,绎幕,隃县,灵县,信乡,厝县,贝丘。
信都国】治信都(今河北冀县
下辖:信都,辟阳,广川,历县,修县,高堤,观津武邑,东昌,下博,乐乡,桃国,扶柳,昌成,西梁,南宫。
河间国】治乐成(今河北献县
下辖:乐成,侯井,弓张,武隧。
【巨鹿郡】治巨鹿(今河北鸡泽平乡城)
下辖:巨鹿,新市,广阿,象氏,柏乡,廮陶,杨氏,历乡,堂阳,贳县,敬武,宋子,临平,安乡,安定,乐信,深泽,下曲阳。
真定国】治真定(今河北正定)
下辖:真定,稿城,肥累,绵曼。
常山郡】治元氏(今河北元氏北部)
下辖:元氏,石邑,关县,封期,平棘,鄗县,房子,中丘,桑中,井陉,蒲吾,乐阳,灵寿,上曲阳,南行唐,九门。
【中山国】治卢奴县(今河北定州
下辖:卢奴,安险,陆成,安国,苦陉,毋极,新处,望都,唐县,曲逆北平,北新城。
东汉
魏郡邺县(今河北临漳邺镇)。
领15县:邺县、内黄、黎阳、繁阳、阴安、魏县、元城、馆陶、清渊、平恩、斥丘、曲梁、梁期、武安、涉国。
清河国治甘陵(今山东临清东北)。
领7县:甘陵、贝丘、灵县、鄃县[shū]、绎幕、广川、东武城。
安平国治信都(今河北冀县)。
领13县:信都、扶柳、堂阳、南宫、陉县、武邑、观津、下博、武遂、饶阳、安平、南深泽、阜城。
巨鹿郡治廮陶(今河北宁晋东陈附近)。
领15县:廮陶、杨氏、郧(去员加枭)县、下曲阳、南䜌[luán]、任县、平乡、南和、巨鹿、广干、曲周、广宗、广年、斥章、列人。
赵国治邯郸(今河北邯郸)。
领5县:邯郸、易阳、襄国、中丘、柏人。
常山国治元氏(今河北元氏殷村)。
领12县:元氏、栾城、平棘、高邑、房子、上艾、真定、九门、蒲吾、井陉、灵寿、南行唐。
中山国治卢奴(今河北定州)。
领13县:卢奴、安熹、汉昌、蠡吾、安国、毋极、新市、上曲阳、望都、唐县、蒲阴、北平、广昌。
河间国治乐成(今河北泊头千户屯附近)。
领11县:乐成、弓高、成平、中水、武垣、束州、东平舒、高阳、鄚县、文安、易县。
渤海郡治南皮(今河北南皮常庄)。
领8县:南皮、东光、重合、高城、阳信、修县、浮阳、章武。
三国
冀州:分置魏郡、广平、钜鹿、常山、博陵、渤海、河间、清河、赵国、中山国等九郡二国,下辖123县,属魏地。约於今河北、山西东部、河南省黄河以北,辽宁省辽河以西之地。
西晋
北魏
东魏
北齐
隋朝
参考资料
冀州.政协冀州委员会.
最新修订时间:2023-11-21 09:55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