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弱攻昧,汉语成语,拼音:jiān ruò gōng mèi,意思是指兼并弱小、攻击愚昧的国家。出自《
尚书·仲虺之诰》。
明 罗贯中《
三国演义》第六十回:“庞统 笑曰:‘主公之言,虽合天理……宜从
权变。且兼弱攻昧,
逆取顺守, 汤 武 之道也。’”
宋朝初建时,所继承
后周疆域只不过拥有黄河中下游地区,在它周围还盘踞着许多大大小小的割据政权。
宋太祖有统一天下的雄心大志,但究竟应当从何处入手,他日夜筹思,耗尽心血,于是他雪夜出访赵普(
右谏议大夫,充枢密直学士),赵普提出“先南后北、兼弱攻昧”的战略,经过一番军事上周密准备,宋太祖于公元962年开始“先南后北”的统一战争。
首先进攻南方中实力最弱的荆南和
湖南,取得了胜利,接着又灭亡了
后蜀、南汉、南唐等国,至此,宋朝完全统一了南方。宋太祖死后,
宋太宗即位,实现了宋太祖未能实现的北伐计划,统一全国。
见《左传・宣公十二年》晋军将领士会语。原文为“兼弱攻昧,武之善经也”,意即兼并弱小的国家,攻打政治上昏乱的国家,乃是战争中的重要法则。春秋时期晋、楚两大国争夺霸权,晋军援救被楚军包围的郑国都城。晋上军主将士会分析了楚国的形势,认为其国内政清明,军队训练有素,不戒而备,所以不宜交战,而应选取弱小之敌或乘敌人政治昏乱、内部不和时发动战争。他看到了政治清明与否对国家和军队战争力量的影响,看到了战争双方国力军力的对比与战争结果的联系,在此基础上提出“兼弱攻昧”的原则,无疑是符合战争发展规律的,唯在当时诸强争霸的历史条件下,则明显是在为霸主兼并弱小国家的战争提供理论上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