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
张仲景在《
金匮要略》明确指出:“肺痿”(西医称
肺纤维化)之名,并对病因
病机辨证施治给予精确论述。隋唐、宋元、明清到近代,对该病均有不同程度的论述,但临症取效极其微小。
《金匮要略·肺痿肺庸咳嗽上气病脉证治》一书中明确将肺痿分为
虚热与
虚寒两种症候。在治法上提出了“
麦门冬汤”与“
干姜甘草汤”两名方,后世医家均以“
滋阴润肺”和“
温肺益气”为宗,现在学者如赵子贤教授认为肺痿以气阴两伤为本,兼有痰热瘀之邪损伤肺络,
治则益气养阴为主,并
活血化瘀、化痰定喘。
武维屏教授把本病分为六种症候,即
气虚风寒犯肺候,
阴虚燥热伤肺候,
气阴两虚痰喘候,气阴两虚瘀喘候,阴虚水泛候,
阴阳两虚候。笔者二十多年诊治
肺纤维化经验与上述两位学者观点相一致,在几千例病历中,尤以气阴两虚痰喘候与气阴两虚瘀喘候为常见,因此归总为“气阴两虚痰瘀损伤肺络证”,病机为本在肺、脾、肾为气阴两虚,标为痰瘀损伤肺络贯穿始终。
研发者
董瑞医生通过对上千例肺纤维化的辨证施治总结出以下几点体会:
2009年12月18日正式被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科技开发交流中心批准科技成果推广项目肺纤维化治疗“十位一体疗法”核心的组成部分。
2010年12月,“养阴益肺通络丸”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作用机理与
临床研究,荣获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科学技术三等奖
2011年4月,该药防治肺纤维化—
间质性肺炎疾病的示范推广,荣获北京科协颁发的“北京市金桥工程优秀项目三等奖”。
2012年2月15日“养阴益肺通络丸”最终入选北京市折子工程首都“
十病十药”中医药研发项目(见京中医科字〔2012〕15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