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语原名Musique concrète由皮耶尔 舍费尔(Pierre Schaeffer)在1948年提出。属于当下整个电声乐(Electroacoustic Music)之中的一个分类。
具体音乐特点
具体音乐的特点是将音乐的概念扩大到包括一切音响。最早的创始人是法国工程师舍费尔(1910——1995)。他利用录音磁带发现了音乐的几何学——具体音乐。1948年,他在法国国家广播电台实验室进行了实验,使用了火车笛声、人声、敲打铁器的声音及其他声音素材制作了《铁路练习曲》(Etude de Chemin Fer)作品公布时向公众提出了具体音乐的概念。当时具体音乐的手法将这些音响的录音带分别处理,通过快速或慢速播放、倒放,加进回声混响效果等不同方法尝试变化声音,除去不需要的部分,最后将所有素材重新整合编排混录成新的成品播放。
GRM
1948年舍费尔发表了具体音乐的概念,三年后于1951成立了附属于法国国家广播电台(ORTF)的具体音乐研究组GRMC(Groupe de Recherche de la Musique Concrêt)。主要从事所有与具体音乐相关的领域研究,包含音乐艺术理论研究,电子设备开发,插件和软件开发,音响设备开发,现场演奏理论研究,市场理念研究等等。
GRMC于1958重组并更名为音乐研究集团 GRM(Groupe de Recherches Musicales)
1966年舍费尔将GRM主席授予弗朗索瓦 拜尔(Francoise Bayle),自己退居二线仅在某些重要场合出面。
1975年在拜尔和特鲁奇(Daniel Teruggi)的努力下GRM正式加入了法国的国家影音研究项目INA(Institution Nationnal de l'Audiovisuelle)更名为ina-GRM
1977年丹尼尔 特鲁奇(Daniel Teruggi)接任第三任ina-GRM主席。
在GRM中从事研究并从中诞生了大量的电子音乐先驱人物如 Denis Dufour,Luc Ferrari,Michel Chion,Bernard Parmegiani, Robert Cahen,Christian Zanézi,Jaque Lejeun,以及现任中央音乐学院电子乐教授张小夫,等等不计其数的音乐家为现代音乐和电子音乐发展起了推动型作用。并且形成了法国电子乐不同于德国,美国的一种独特风格。
发展演变
具体音乐,最初是使用留声机的软碟来录制,后来在磁带录音机上。这种设备可以让作曲家好像可以“把声音捏在手里”一样,随意的控制快慢,高低音,响度,剪切拼接,混音。所以这种手法出现,引起了法国、美国、德国、日本等战后发展较为迅速的国家的重视。奥利维 梅西安(Oliver Messien)、
施托克豪森(Karlheinz Stockhausen),
利盖蒂(Gyorgy Ligeti),莱许(
Steve Reich),黛敏郎等众多音乐家都在参考了录音带音乐的概念,开始了各种尝试。
1973年当时的GRM主席拜尔经过大量的研究后提出了无视觉纯声音乐的概念(Musique Acousmatique),Acousmatique源自希腊语Akousma由希腊哲学家
毕达哥拉斯提出当人们失去视觉时,就会关注到更多听觉上平时注意不到的细节。
1992由Denis Dufour,Robert Curtet和Jean-François Minjard 一同提出纯声音乐并不只限于音乐形式,还可以涵盖无线电广播艺术,声像影音,可以结合所有根据具体音乐思想而衍生出的具体艺术理念。
同年在法国马赛音乐研究所MIM,开设了将声音和片段定义为:具有时间性的符号学,针对声音的特征性,及其所代表的内容进行研究,随后在马赛音乐学院开设了一套称为UST(Unité Sémiotique Temporaire)的电子乐下属学科。
而另一方面在皮耶尔
布莱兹(Pierre Boulez)后来成立了IRCAM紧靠蓬皮杜艺术中心,针对软件设备和效果器在音乐中的实用价值,还有装置艺术发展,也开始了另一种完全不同的方向研究。
德国施托克豪森则更偏向于用电子声音作为一种新的乐器,思考是否能用这种“新乐器”为音乐来更多美丽的可能性。
已经移居美国的瓦雷兹得知电子音乐的发明后也兴奋不已,做了《电子诗篇》尝试,提出了很多可能性,并且要求电子音乐作曲家“要捕捉到声音变化的每一个细节”。
后来人们就整个发展的情况进行了整合,使用电子设备进行声音艺术分为了电声音乐大类,又称
电声音乐(Electroacoustic Music)。具体音乐的特点也被归入了
电声音乐作为分类之一,两者的差异只在于具体音乐家沿袭舍费尔和拜尔的理念直接在声音上,根据实际效果进行创作。而
电声音乐则是认为要讲电子声音作为一种新乐器,新音色,从而考虑根据固定乐谱和概念来演算声音结果,其中最有力的代表人物就是
布莱兹。两种流派虽然听起来都是使用电子设备制作的音乐,但是绝不能混为一谈,由于思想触发点不同,最后都发展出了各自的风格。
电声音乐风靡了全球各大音乐研究院校,哈佛大学,
英国皇家音乐学院等一流学府都相继开出了了。
音响系统
1974由当时的GRM主席弗朗索瓦 拜尔在一场音乐会中作出了尝试,将大量的音箱分布在观众座位的各处,让声音的立体空间感更加贴切。后来在不断的尝试中进一步调整,加入了远近空间层次,位置考究,负责不同频谱音色的音箱混合而成。这种表现方式立即就得到了国际学术界的公认,Acousmonium也成为了具体音乐面向公众演奏的最佳方式。
1995年Jonathan Prager完成了一整套理论,致力于如何在音响系统的控音台上对电子乐进行实时演奏,在不改变作品原本形态情况下,以最合适方式呈现出来。其中最重要也是最难做到的,就是要把需要演奏的作品中每一个声音和变化都记住。
Acousmonium系统与环绕音效有着本质上的区别,环绕音效使用的是多轨技术,播放预先设置好的结果不需要演奏者。而Acousmonium则是每一个轨道都是同样的信号,必须由演奏者根据曲目进行的事实近况来调整音量和空间效果。因此演奏者并不仅仅只是技术工程师,还必须同时是充分接受教育了解艺术语言的音乐家。目前致力于该领域最专业的研究团队是Motus,已经拥有超过三套配备完整的可移动音响系统。每年八月下旬Motus都会在法国举办国际性的音乐Futura,并且设立关于电子乐演奏技巧的培训,至今已经连续举办了23届。
代表作品
具体音乐早期作品有《铁路练习曲》(Etude de Chemin Fer)、《俄尔普斯 53年》(Orphée 53),《为一个人而作的交响曲》(Symphonie pour un homme seul)等。
1950年舍费尔又和梅西安的学生彼埃尔.亨利(Pierre Henry 1927——)组成音乐研究小组,共同制作《为一个人而做的交响曲》后来成为芭蕾舞剧在巴黎国立高等音乐学院公演。
亨利出了与舍费尔合作意外还单独从事电子合成音乐的研究,创作出了《启示录》、《门和休止符的变奏曲》等电子音乐史上意义重大的作品。
吕客 法拉力的作品《Presque Rien No.1》中使用了环境音让,从此音乐鉴赏彻底推翻了传统的复调对位等根深蒂固思想,进而分析层次和互动,因为层次之间的内容可以是随机的,但是随机元素之间的呼应是人为可控的,也是充满美感的。
米歇尔 西翁(Michel Chion)的作品《安魂曲》(Requiem)追随了贝多芬式的庞大音响效果,声音素材之间交织连贯,使得没有音符的具体音乐同样能表现出堪比古典交响曲的宏伟壮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