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趣
心理学名词
兴趣是个人力求接近、探索某种事物和从事某种活动的态度和倾向,亦称“爱好”,是个性倾向性的一种表现形式。兴趣在人的心理行为中具有重要作用。一个人对某事物感兴趣时,便对它产生特别的注意,对该事物观察敏锐、记忆牢固、思维活跃、情感深厚。
简介
兴趣是指个人对研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项活动积极的心理倾向性。是在社会生活实践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兴趣作为一种意识倾向和内心要求,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在人们需要的基础上,由于对某种事物的了解和反复接触后产生的;不是靠外界强制力量形成的,而是出于个人的强烈愿望建立和发展起来的。
人们的兴趣对象,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而变化,并不断增多。人们的兴趣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一般有广泛和狭隘、短暂和持久之分。兴趣的内容也是多种多样的,就其性质而言,有正当的兴趣与不正当的兴趣、低级庸俗的兴趣与高雅积极的兴趣等差异。兴趣是引起和维持人的注意力的一个重要因素,对感兴趣的事物总是积极愉快地去探究和完成,不感到是种负担。因而成为人们探求未知和从事某种活动的一种精神动力,养成个性、品德和才能的先导和重要条件。兴趣受着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和人生观、道德观的支配。不同的时代、不同的社会、不同的阶级的人,会有不同的兴趣。
概念
兴趣是在需要的基础上,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反映人的需要,成为人对事物认识和对知识获取的心理倾向。一个人只有对某种客观事物产生了需要,才有可能对这种事物发生兴趣。例如,一个人感到了学习知识的必要,才有了学习知识的要求,然后产生对学习知识的兴趣。皮亚杰指出:“兴趣,实际上就是需要的延伸,它表现出对象与需要之间的关系,因为我们之所以对于一个对象发生兴趣,是由于它能满足我们的需要。”但需要不一定都表现为兴趣。例如,人有睡眠需要,但并不代表对睡眠有兴趣。
在日常生活中,常把兴趣和爱好作为同义词使用,实际上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爱好是在兴趣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爱好的事物必定是感兴趣的事物。兴趣只是认识的倾向,当它进一步发展为从事某种活动的倾向时,才成为爱好。爱好是活动中的倾向,是和活动紧密相连的。一个人对小说感兴趣,仅仅表现在阅读方面,当他积极从事写作活动时,就转化为了爱好。
人的需要是各种各样的,人的兴趣也是各种各样的,特别是人对精神和文化的需要是产生兴趣的重要基础。兴趣是人们认识和从事活动的强大动力。凡是符合人的需要和兴趣的活动,就容易提高人活动的积极性,使人轻松愉快地从事某种活动。兴趣对活动的作用一般有三种情况,即对未来活动的准备作用、对正在进行的活动的推动作用、对活动的创造性态度的促进作用。
种类
人的兴趣是各种各样的,可以按不同的标准加以分类。
物质兴趣和精神兴趣
根据兴趣的内容,可以把兴趣分为物质兴趣和精神兴趣。物质兴趣主要是指人们对舒适的物质生活(如衣、食、住、行等)的兴趣和追求;精神兴趣主要是指人们对精神生活(如学习、研究、文学艺术、知识等)的兴趣和追求。儿童更多是对物质的兴趣,青年以后,精神兴趣得到发展,开始对文学、艺术感兴趣。中小学生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尚未完全形成,无论物质兴趣还是精神兴趣都需要师长进行积极引导,以防止在物质兴趣方面的畸形发展、在精神兴趣方面的消极发展和追求。
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
根据兴趣的倾向性,可以把兴趣分为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直接兴趣是指对活动过程的兴趣。例如,幼儿园的孩子对游戏有极大的兴趣,他们喜欢游戏过程带给他们的快乐,而很少去注意游戏的结果。间接兴趣主要是指对活动过程所产生的结果的兴趣。有的中学生喜爱英语口语,当发现自己能和外国朋友自如地对答时,他会对自己取得的成绩表现出极大的兴趣。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只有把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充分发挥一个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持之以恒、目标明确,直至取得成功。
短暂兴趣和稳定兴趣
根据兴趣时间的长短,可以把兴趣分为短暂兴趣和稳定兴趣。短暂兴趣存在的时间短,往往产生于某种活动,又随着某种活动的结束而消失。稳定兴趣具有稳定性,它不会因活动的结束而消失。只有短暂兴趣而没有稳定兴趣,最终将是一事无成;只有稳定的对某种事物的兴趣,而没有对其他事物的短暂兴趣,人生也会过于单调。因此,人既要有短暂兴趣,又要有稳定兴趣。
品质
广博性
兴趣的广博性又被称为“兴趣的广度”,是指兴趣的范围大小或丰富性程度。
在兴趣的范围上,存在着个体差异。有的人兴趣范围较广,对许多事物和活动都感兴趣;有的人则兴趣单调狭窄,对什么都不感兴趣、漠不关心。兴趣的广度和个人知识的丰富程度有关,个人的兴趣越广泛,知识面越丰富,就越容易取得成功。历史上许多卓越的人物都有广泛的兴趣和渊博的知识。例如,爱因斯坦是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但又非常喜欢音乐,小提琴拉得很好,钢琴也弹得很出色,甚至能撰写文学评论。兴趣的广博和兴趣的分散不同。兴趣的广博是指一个人兴趣丰富,但有中心兴趣。兴趣的分散是指一个人兴趣易变、肤浅,而且没有中心兴趣,好像样样懂,但样样都不精,忙忙碌碌,无所创造。因此,在中心兴趣基础上的兴趣的广博,才是兴趣珍贵的品质。社会要发展,需要具有广博兴趣的复合型高素质人才,但并不是要求所有人都要广泛学习。很多“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父母给孩子报了很多培训班,但由于没有结合孩子的特点,反而使孩子疲于奔命,丧失了对一切培训班的兴趣。在培养兴趣广博性的基础上,要有所侧重,发展学生的中心兴趣。
倾向性
兴趣的倾向性是指兴趣所指向的是什么事物。人与人之间在兴趣的倾向性上有很大差异。有人喜欢音乐,有人喜欢舞蹈,有人喜欢美术等。兴趣又有高尚和低级之分。高尚的兴趣是对有益于人类社会的事物发生兴趣;低级的兴趣是对有害于人类社会的事物发生兴趣。
稳定性
兴趣的稳定性是指兴趣保持时间的长短。有的人兴趣保持的时间长,而有的人兴趣保持的时间短,变化无常。稳定的兴趣能使人长时间地专注于某项活动,一步一步地深入探索,有极大的热情和意志力,遇到困难能百折不挠,这样很容易在某领域取得成功。有的人很少专注于一项活动,兴趣多样化而不稳定,朝秦暮楚,见异思迁,往往最终难有成就。
效能性
兴趣的效能性是指兴趣对活动产生的作用的大小。兴趣对人的活动产生的作用有积极和消极两种,凡是能推动社会进步和个人身心发展的,就是具有积极效能的兴趣;凡是阻碍社会进步和个人身心发展的,就是具有消极效能的兴趣。同样,人们兴趣的效能性是有很大的个体差异的。有些人的兴趣是主动的、积极的;有些人的兴趣是消极的、被动的。例如,有的学生对上网很有兴趣,但主要用于玩游戏或聊天,影响了正常的学习和生活,这样的兴趣就是消极效能的兴趣。
产生机制
了解兴趣的产生机制,对于激发和维持兴趣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当前兴趣发生机制的研究大致上可以概括为三种理论假设:需要假设、认知假设和信息假设。兴趣发生的需要假设主张人的兴趣是在需要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需要的对象也就是兴趣的对象,认为兴趣产生于个体在与环境相互作用时一定对象对个体需要的满足。兴趣发生的认知假设主张兴趣产生于个体的智力活动或思维过程,而与需要、情绪并没有直接的联系。兴趣发生的信息假设强调智力活动中信息的获得在兴趣发生中的关键作用,同时它也不否认兴趣与需要、情绪的联系。
学习兴趣的培养
学习兴趣不仅使学生渴望获得知识,具有促进学习的作用,而且在学习过程中伴随有愉快的情绪体验,有利于产生进一步学习的需要。美国心理学家拉扎勒斯(A.L.Lazarus)研究表明,具有浓厚学习兴趣的学生,其学习成绩与智力高的学生的学习成绩相比,显出更占优势。也就是说,在学习过程中,兴趣与智力相比,在某种程度上兴趣更为重要。学习兴趣能使学生努力求知、勤奋钻研,乐而不倦、专心致志地学习。老师要爱惜学生已经形成的学习兴趣,并采取各种途径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在学习兴趣的形成和表现上有很大的差异。小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不稳定,比较笼统、模糊,易对学习的形式感兴趣并从中获得满足,任何新颖的、形象的、具体的事物都会引起他们极大的兴趣。因此,小学课堂教学应更注意教学方式的灵活多样、教学内容的生动活泼以及教具的新颖具体。
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始明显分化并趋向稳定,其学习兴趣的范围也不断扩大,表现为对课外阅读和课外活动的兴趣增强,开始注重学习内容。他们对复杂的疑难问题和较高的智力活动很感兴趣。因此,在中学教学中,教师应注意从教材的内容中挖掘深度,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处于积极开动脑筋的智力活跃状态,在对某一门学科感兴趣的基础上培养起对其他学科的兴趣;教师还应以此为中心兴趣,指导学生在该领域涉猎更广泛的知识,从而培养学生以此为自己的志趣,甚至是一生的事业。
(二)要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几乎每个班级都有好学生和差学生。教师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时,必须区别对待,因材施教。一般来说,成绩优秀、基础好的学生都有比较浓厚的学习兴趣,但他们往往骄傲,满足于现状。因此,教师要使他们了解知识海洋的浩瀚无边和他们自己知识面的狭窄,帮助他们克服自满情绪;此外,要为他们提供较难的学习材料,启发他们自学和独立思考,使他们对学习始终保持浓厚的兴趣。对基础薄弱的学生,教师要给子特别的关心,深入调查他们学习不积极的原因,有针对性地给予指导和帮助。一方面,要帮助他们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另一方面,还要鼓励他们参加课外活动,锻炼他们的能力,发挥他们的特长。
兴趣与职业
当人的兴趣对象指向职业活动时,就形成了人的职业兴趣。职业兴趣对人的职业活动有着重要的影响。一份符合自己兴趣的工作常常能够给自己带来愉悦感、满足感。在选择职业时,人们总会将自己是否对此有兴趣作为考虑因素之一,从有趣开始,逐渐地形成更加稳定、持久的乐趣,进而再与自己远大的奋斗目标相结合,形成有着明确方向性和意志性的志趣,这是遵循“有趣—乐趣—志趣”的兴趣发展阶段。
一般根据兴趣的不同(兴趣偏好),把相应职业划分为10种,对应的关系如图1。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9-28 09:16
目录
概述
简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