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宜街道
河南省洛阳市宜阳县辖街道
兴宜街道位于宜阳县城中心,南依锦屏山,北临洛河水,东西与锦屏镇相连,隔河与香鹿山镇相望,东西长5公里,南北宽2公里,总面积10.5平方公里。兴宜街道下辖6个社区居委会24个网格,42个居民组,辖区人口13万人。
建置沿革
寿安城始建于隋开皇四年(584年)。
明代属在城保在城里。
清属城厢区坊廓保坊二里。
1936年属第一区城关城关联保。
1943年属寿安乡。
1947年属宜南县城关区。
1949年宜南、宜北2个县合并后设城关乡,隶属宜阳县第一区城关。
1951年并入城关区。
1953年又从城关区划出。
1954年又并入城关区。
1956年再次从城关区划出,驻地县城中大街(现解放中路)。
1958年又并入城关乡。
1958年实行政社合一,设城关镇人民公社。
1962年隶属城关人民公社。
1970年恢复城关镇建制,由城关公社划出县城的东大队、中大队、西大队、水磨头、沈屯,白庙6个大队,驻地由中大街迁至红旗路。
1983年改更名为城关镇。
2022年撤镇改街道为兴宜街道属宜阳县。
行政区划
截至2022年10月,兴宜街道辖10个社区:解放路社区、红旗路社区、西街社区、水么头社区、沈屯社区、白庙社区、黄河厂社区、豫西建设工程宜阳公司社区、宜洛煤矿社区、李沟井社区,街道办事处驻解放路社区。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兴宜街道地处宜阳县东部,东与锦屏镇高桥村接壤,南与锦屏山相邻,西邻锦屏镇八里堂村,北隔洛河与香鹿山镇相望,行政区域面积10.5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兴宜街道境内大部为平原,海拔192—397米,最高点位于锦屏山,海拔397米;最低点低于洛河,海拔192米。
气候
兴宜街道属暖温带大陆性气候,其特点是四季分明,春暖夏热、秋凉冬寒。平均气温14.4℃,1月平均气温-1℃,极端最低气温-18.4℃(1969年1月31日);7月平均气温27.3℃,极端最高气温43.7℃(1966年6月20日)。无霜期年平均258天,年平均降水量659.7毫米。
水文
兴宜街道境内河道属黄河流域洛河水系。洛河由西到东贯穿全境,境内河道长5千米。
自然灾害
兴宜街道主要自然灾害有干旱、洪涝、风、霜、雹、虫等,尤以干旱为甚。1961年、1969年、1972年、1978年4年分别遭遇严重干旱。
自然资源
兴宜街道境内矿藏资源主要为石灰岩,地质储量8951万吨,可采储量为7907万吨,集中分布在三道岔至锦屏山一带。地下水资源可利用量为2400万立方米。耕地面积2285亩。
人口
2011年末,辖区城镇常住人口7.2万人,城镇化率99%。另有流动人口约4.8万人。总人口(含流动人口)中,男性约6.25万人,占52%;女性5.75万人,占48%;14岁以下2.46万人,占20.5%;15—64岁8.23万人,占68.5%;65岁以上1.31万人,占11%。总人口中,以汉族为主,达11.7万人,占97.5%;有回族0.2万人,占1.6%。2011年,人口出生率12.8‰,人口死亡率4.7‰,人口自然增长率8.1‰。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9630人。
截至2018年末,户籍人口为70953人。
经济
综述
2011年,财政总收入1.1亿元,比上年增长20%。其中地方财政收入7297万元,比上年增长33%。从各主要税种看,完成营业税3103万元,增值税2242万元,企业所得税2314万元。人均财政收入917元,比上年增长19%。
2018年,工业企业36个,其中规模以上1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68个。
农业
兴宜街道经济作物以蔬菜和花卉苗木为主。畜牧业以饲养生猪、奶牛、羊、家禽为主。2011年,生猪饲养量4844头,年末存栏4105头;奶牛饲养量130头,羊饲养量103只、家禽饲养量27600羽。
工业
2011年,完成工业总产值7.3亿元,工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29%。工业企业36家,职工1080人,实现工业增加值3.4亿元,比上年增长9%。
商业
2011年末,有连锁超市、专卖店等200余家,开发商业门店5000余间。全镇民营企业及个体工商户达7000余家,职工25860人。
兴宜街道锦屏水街已成为宜阳县独具一格的特色商业街区。按照“修旧如旧、顺势而建、和谐自然”的理念,兴宜街道前期投入资金3500万元,初步完成了街区的改扩建工作。下一步,该街区将以“宜阳不一样、水街真时尚”为主题,加快引进一批优质投资商和运营商,打造集风味美食、文旅特色产品、研学基地、剧本杀、汉服体验、评书茶馆、大型山体灯光秀等业态于一体的沉浸式体验街区,塑造“都市夜八点”“青年友好型旅游目的地”等城市新IP。
兴宜街道的船城映像项目,一层二层商铺出租率已达80%。下一步,该项目将加大与开发商协商合作力度,吸引一批口碑好、实力强的品牌商家进驻,建设集时尚餐饮、休闲游玩等功能于一体的公园式消费场所,打造城市特色商圈新高地。
2022年以来,兴宜街道坚持把“商贸升级”作为城市发展动力之一,重点打造特色商业街区,激发市场活力,加快推动“青年安居乐业”,着力提升城市创业、消费、居住引力指数。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2011年末,有幼儿园11所,专任教师217人,在园幼儿3090人;小学、中学共16所,专任教师935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中小学校在校生16700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2011年,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600万元,比上年增长15%。预算内教育经费(包括城市教育费附加)占财政总支出的比例为25%,比上年提高了8个百分点。
文体事业
2011年末,有镇文化站1个,村级文化活动中心6个;各类图书室7个,藏书1.5万册。音乐、美术、书法、文艺等业余艺术人才300余人。
2011年末,有学校体育场6个,看台座椅500张。6个居民委员会均安装有健身器材,安装率100%0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员占常住人口的37%。
医疗卫生
2011年末,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18个,其中镇卫生院1个,门诊部(卫生所)17个;病床131张,每千人拥有医疗床位1.1张,固定资产总值1020万元。专业卫生人员106人,其中执业医师15人,执业助理医师16人,注册护士17人。2011年,医疗机构(门诊部以上)完成诊疗6万人次。6个社区居民全部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100%。
社会保障
2011年,有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1199户,人数1536人,支出149万元,比上年增长9%,月人均160元,比上年增长9%;城市医疗救助1536人次,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1555人次,共支出7.8万元,比上年增长9%。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84人,抚恤事业费支出22万元,比上年增长9%。敬老院1家,床位27张,收养农村五保人员11人。参加新型城镇居民养老保险7623人,参保率100%。
城市提质
2022年以来,兴宜街道加大投入力度,加快推进速度,完成多个公共基础设施改造提升项目,持续完善城市功能。
高质量完成了前进洛河大桥改扩建工程桥南立面综合改造项目,改造立面面积10700平方米,配合县城区域重点交通项目建设,改善城市交通环境,切实提升群众出行体验。
高标准完成了新兴街、滨河三街、中心小街、三道岔东西路、惠园西路等5条背街小巷改造提升项目,总投入1537万元。变拥堵为舒畅、变脏乱为整洁,大大改善了区域人居环境。
高配置完成了水磨头社区邻里中心扩建项目,总投入500余万元。通过“拆墙透绿”“两去双提”,兼顾“一老一小一青壮”,实现提升为民、服务惠民。
高品质完成了沈屯、水磨头、红旗路、西街等社区体育广场改造提升项目,总投入700余万元。突出安全、便民、新颖特色,为广大居民提供了优美、舒适的休闲健身场所。
交通
兴宜街道境内有319省道经过。
历史文化
地名由来
兴宜街道以“兴宜”命名,寓意为建设、振兴富美宜阳,故而得名。
宜阳城隍庙
宜阳城隍庙坐落于城关镇中街学校内,坐北朝南,是宜阳县城为数不多的古建筑。
据《宜阳县文物志》记载,该庙始建于明嘉靖三十七年(公元1558年),历经清顺治年间和乾隆十六年(公元1751年)、乾隆十八年(公元1753年)3次重修,曾留下显佑殿、拜殿、三层山门、东西配殿、舞楼及东廊房等,合计建筑面积787平方米。
宜阳古城
在宜阳县城南的现代民居之中,还残存着明清时代宜阳古城的3座城门和一段城垣。这3座分别名为通贤门、挹秀门和西偏门的古城门凝瑞门。
参考资料
城关镇2020年区划.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最新修订时间:2025-01-07 21:27
目录
概述
建置沿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