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国寺塔
山东省聊城市高唐县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兴国寺塔,又名菩萨塔,位于山东省聊城市高唐县城北十七千米的梁村镇梁村街东,传说为宋代建造。兴国寺,是中国佛教寺院常用的名字,有寺必有塔,所以其塔也名兴国寺塔,由于坐落在梁村,所以兴国寺塔又称梁村塔。
历史沿革
兴国寺塔创建年代无考,传为兴国寺寺僧和当地居民共同筹资兴建,从建筑形式特别是斗拱的风格特点看,兴国寺塔有宋风,为宋代建筑。
明正统九年(1444年),重建兴国寺塔。
明成化十四年(1478年),重修兴国寺。
1986年,山东省政府对兴国寺塔塔基四周维修。
1987年,山东省政府拨专款两万元人民币,对塔基进行加固,由南、西两面由塔基向外20米,填土夯实,边沿用青色方石、水泥砌成护坡,保证塔身安全。
1999年,山东省、高唐县分别拨专款对兴国寺塔进行全面维修,翌年维修竣工。
建筑格局
结构
兴国寺塔为楼阁式砖塔,八角十一级,高38.8米,边长2.85米,基座为正八边形,对边长6.85米,周长22.8米,占地面积约33平方米。第一层为重檐,北面开一门,以上各层均为单檐,每层四门,檐下施以斗拱,整齐有秩。塔的顶部置葫芦形塔刹。
兴国寺塔北底层为重檐。第二层到第十层逐层收分,每层四门,皆单檐,下有陶质斗拱承托,第十层窗呈圭角形。宝瓶式塔刹,刹顶已失。塔体由下而上逐层收分。呈八面棱柱形,瘦削挺拔。
特点
兴国寺塔院山门,为宋代建筑风格,朱红大门,该塔外以青砖白灰、内青砖沙灰砌筑,塔身内的角檐及踏步、塔门等施有木筋。底层为重檐,檐下设斗拱,檐部斗拱构件以青砖切割、磨制而成。
文物遗存
兴国寺塔旁立一石碑,上书“宋塔”两字。在距地表5米深处挖掘出明成化十四年(1478年)“敕赐重建兴国寺碑记”碑身半通,碑帽一块。
兴国寺塔塔身各层均供奉有石刻佛像,每面各雕石佛一尊,地宫里3尊,共有佛像25尊。一层为狮子佛,二层为炎肩佛阿众佛,三层为持法佛、大光佛,四层为最胜音佛、须弥相佛,五层为难阻佛、大明佛,六层为释迦牟尼佛、日月灯佛、大须弥佛,七层为明闻光佛、宝相佛,八层为日生佛、须弥光佛,九层为网明佛、妙音佛,十层为不空成就佛、宝胜佛、药师琉璃光佛、阿弥陀佛,十一层为如须弥山佛、无量精进佛,地宫为圆通菩萨(四背观音)。
历史文化
兴国寺塔下原有一座兴国寺,现已无存,在古塔北面约十米的地方有一株古槐,据说此槐曾粗约十数围,高六丈许,福荫二亩余,七十年代遭火焚,后发新枝,相传此槐位于原兴国寺大殿前,为唐代僧人所植,称为“唐槐”,“宋塔唐槐”为高唐县的一处名胜古迹。
保护措施
1978年7月,兴国寺塔被列为地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99年4月,兴国寺塔被聊城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2013年3月5日,兴国寺塔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旅游信息
地理位置
兴国寺塔位于山东省聊城市高唐县城北十七千米的梁村镇梁村街东。
交通指引
高唐县人民政府距离兴国寺塔14.3千米,可驾车前往。
最新修订时间:2024-07-21 17:05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建筑格局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