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峡苗族乡,隶属于
湖南省
邵阳市
绥宁县,地处绥宁县东部,东与
城步苗族自治县茅坪镇、
西岩镇接壤,南与城步苗族自治县
丹口镇相连,西与
长铺子苗族乡、堡子岭林场交界,北与
武阳镇和
白玉乡毗邻。辖区总面积217.48平方千米。截至2019年末,关峡苗族乡户籍人口25217人。
历史沿革
明末,属夏柳团。
清康熙十一年(1672年),属夏柳一。
清乾隆十九年(1754年),属夏一里。
民国时,分属芷玉乡和梅口乡。
1949年10月,分属珠玉、芷田、茶江、岩头、插柳、梅口、南庙、岩背、柳塘、大塘、大元、关峡12个乡。
1956年,梅口、南庙、岩背、柳塘、大塘、大元、关峡并为梅口乡;茶江、岩头、插柳、珠玉、芷田并为茶江乡。
1958年,梅口、茶江乡合并为关峡人民公社。
1961年,关峡公社析置茶江公社。
1966年,关峡、茶江公社合并为关峡公社。
1982年,改为关峡苗族人民公社。
1984年,公社改乡。
行政区划
2011年末,关峡苗族乡辖花园角、石江坪、岩脚田、珠玉、芷田、高坪、茶江、岩头、文家、插柳、关峡、大园、四甲、南庙、凤凰、鸟塘、石脉、梅口、兰溪等19个村民委员会,农科站1个,下设164个村民小组。
截至2020年6月,关峡苗族乡下辖9个行政村,乡政府驻关峡村。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关峡苗族乡地处绥宁县东部,东与
城步苗族自治县茅坪镇、
西岩镇接壤,南与城步苗族自治县
丹口镇相连,西与
长铺子苗族乡、堡子岭林场交界,北与
武阳镇和
白玉乡毗邻。辖区总面积217.48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关峡苗族乡地处雪峰山南端,地势东北高,西南低,四周高,中间低。海拔1000米以上的主要山峰有铁坑岭、大界上、三门岭、大界坡等山峰。最高峰铁坑岭海拔1279.5米,最低点位于江口塘大桥江面,海拔398米。
气候
关峡苗族乡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光照充足,水雨丰沛,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境内年平均气温16℃,无霜期272—304天,日照时数1347.3—1615.3小时,降水量1218.5—1473.5毫米;雨水大多集中在4—6月,易遇夏秋连旱。
水文
关峡苗族乡境内溪流7条,主要河流有巫水、岚溪河。巫水自城步苗族自治县岩门入境,流经石江坪、岩脚田、兰溪3村。岚溪河发源城步苗族自治县枫木界,流经高坪、珠玉、芷田、插柳、文家、关峡、兰溪7村。
自然资源
关峡苗族乡森林有活立木蓄积量35万立方米,其中杉木6万立方米,松木9万立方米,杂木19万立方米,楠竹10万余根。有江口塘、吊水洞、石脉、龙水4座电站,装机容量1.4万千瓦。
人口
2011年末,关峡苗族乡辖区内总人口24769人,其中城镇人口1236人,城镇化率4.99%,另有流动人口526人。总人口中,男性13114人,占52.95%;女性11655人,占47.05%;14岁以下的4609人,占18.61%;15—64岁14821人,占59.84%;65岁以上5339人,占21.55%;人口以苗族为主,达23679人,占总人口95.60%;另有汉族1090人,占4.40%。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11人。
截至2017年末,关峡苗族乡常住人口22693人。
截至2018年末,关峡苗族乡户籍人口25214人。
截至2019年末,关峡苗族乡户籍人口25217人。
经济
综述
截至2019年末,关峡苗族乡有工业企业25个,其中规模以上14个,营业面积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17个。
农业
2010年,关峡苗族乡农业总产值2.1亿元。农业生产以稻谷为主,经济作物有柑桔、辣椒、天麻、杜仲等,其中柑桔种植面积2000亩。
工业
2011年,关峡苗族乡工业总产值1.5亿元。有个体工商户387户,从业人员1199人;竹木深加工企业24个,产品主要有家具、地板条、胶合板等。
交通运输
2011年,关峡苗族乡有洞新高速、武靖高速境内设有互通,省道221线和县道关蒋公路、城绥公路过境。所有的村都通水泥路。另江口塘电站库区有机动船32条,人力船120条。
社会事业
文体事业
2011年末,关峡苗族乡有文化站1处,村文化活动中心19处,各类图书室12处,藏书2万余册。2011年末有篮球场12个,体育场2个,经常参加体育活动人员占常住人口的56%。19个卫星电视地面接收站,3个村接通有线电视。
教育事业
2011年末,关峡苗族乡有中心小学1所,村办小学15所,在校学生508人,专任教师87人;普通中学2所,在校学生364人,专任教师86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小升初升学率、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为100%。
医疗卫生
2011年末,关峡苗族乡有乡卫生院1所,村级卫生室11个,门诊部1个;病床20张;卫生技术人员23人,其中执业医师5名,执业业助理医师5名,注册护士2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95.6%。
社会保障
2011年,关峡苗族乡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56户,人数56人,支出14.2万元,比上年增长11%;月人均210元,比上年增长7%:医疗救助人数325人次,城市医疗救助35人,农村医疗救助290人.支出45.6万元。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165户,165人,支出19.82万元,比上年增长15%,月人均100元。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74人,抚恤23.46万元。
基础设施
2011年末,关峡苗族乡有邮政所1处,邮政业务总量560万元,其中纯收入260万元。报纸、杂志累计期发行1.3万份。电信企业1家,服务网点12个,电话普及率60%,移动电话用户5800户,互联网用户1560户;2011年电信业务收入400万元
历史文化
关峡苗族乡地名因地处高山峡谷间,有溪水穿过,形成关隘,故名。昔为制兵之地,清设关峡堡。
风景名胜
大园古苗寨位于绥宁县关峡乡大园村落中;始建于清代乾隆年间,古建筑保存完好;大园整个寨子倚山而建,伴水而筑。大园现有五十座窨子屋,其结构形式,惊人相似。走进大园,如同走进迷宫,巷道四通八达,没有寨里人做向导,幽深的铜鼓石巷道让你走不尽,气派犹存的楼门让你穿不透。楼门外的铜鼓石路的铺建有名堂,里面住了几房人,用石块做了标识,外人是无从知晓的。大园古苗寨是《
秋收起义》《
那山、那人、那狗》等电影拍摄场地。2008年11月,大园古苗寨荣获省级历史文化名村,为进一步挖掘、宣传和传承苗乡远古文化,纪念文化先人,大园古苗寨确定每年的11月23至25日为苗寨古文化活动日。
定远桥位于绥宁县关峡乡,是绥宁县知县范成龙捐献自己的俸禄银子于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修建。桥长一十二丈六尺,宽二丈六尺,高五丈六尺,单孔,半圆拱。桥面用青石铺面,青石已被磨得油亮发光,桥顶屋架木瓜、懔条缘皮、青瓦翘檐、瓦头洁白,桥依山而建,古朴威严;亭为杉木架构,卯榫嵌合,不用一钉,圆石为础,巨木为柱,片板为栏,长方为座,可供憩息,可避风雨。由于这里的险关隘口天然生成,为历代兵家要塞,故名关峡,定远桥是湖南省保护文物。
荣誉称号
2019年7月24日,关峡苗族乡入选2019年全国农业产业强镇建设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