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的关城是
万里长城防线上最为集中的防御据点。关城设置的位置至关重要,均是选择在有利防守的地形之处,以收到极少的兵力达到抵御强大入侵者的效果,故称“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生动地说明了关城的重要性。长城沿线的关城有大有小,数量很多。就以明长城的关城来说,大大小小有近千处之多,著名的如
山海关、
黄崖关、
居庸关、
紫荆关、
倒马关、
平型关、
雁门关、
偏关、娘子关、嘉峪关以及汉代的阳关、玉门关等。有些大的关城附近还带有许多小关,如山海关、嘉峪关附近就有十多处小关城,共同组成了万里长城的防御工程建筑系统。有些重要的关城,本身就有几重防线,如居庸关除本关外,尚有南口、北口、上关三道关防。北口即八达岭,是居庸关最重要的前哨防线。
山海关:在河北省秦皇岛市,是万里长城的东起点,形势险要,自古为交通要冲,有“天下第一关”之美称。
黄崖关:津门十景之一,景名“蓟北雄关”。位于蓟县最北端30公里处的东山上,北齐时建,明代重修。
居庸关:旧称军都关、蓟门关。在北京市昌平区西北部,长城要隘之一。控军都山要塞中枢,地险关雄,十分壮观。
紫荆关:在河北省易县紫荆岭上,为河北平原进入太行山的主要关口之一。
平型关:在山西省繁峙县东北边境。邻接灵丘县,是长城要口之一,向为晋北交通要冲。
嘉峪关:在甘肃省嘉峪关市西端。嘉峪山东南麓,为长城西端终点。依山筑关,居高凭险,自古为东西交通要冲,被誉称为“天下第一雄关”。
阳关:
中国古代陆路对外交通咽喉之地,是丝绸之路南路必经的关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