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被
词语
共被,典故名。典出《后汉书》卷五十三〈周黄徐姜申屠列传·姜肱〉,汉姜肱与二弟仲海、季江,俱以孝行著闻。其友爱天至,常共卧起。 同被而寝,后遂以“共被”谓亲如兄弟,咏兄弟友爱。
详细解释
典源
《后汉书》卷五十三〈周黄徐姜申屠列传·姜肱〉
姜肱字伯淮,彭城广戚人也。家世名族。肱与二弟仲海、季江,俱以孝行著闻。其友爱天至,常共卧起。及各娶妻,兄弟相恋,不能别寝,以系嗣当立,乃递往就室。肱博通《五经》,兼明星纬,士之远来就学者三千余人。诸公争加辟命,皆不就。二弟名声相次,亦不应征聘,时人慕之。肱尝与季江谒郡,夜于道遇盗,欲杀之。肱兄弟更相争死,贼遂两释焉,但掠夺衣资而已。既至郡中,见肱无衣服,怪问其故,肱托以它辞,终不言盗。盗闻而感悔,后乃就精庐,求见征君。肱与相见,皆叩头谢罪,而还所略物。肱不受,劳以酒食而遣之。后与徐稺俱征,不至。桓帝乃下彭城使画工图其形状。肱卧于幽暗,以被韬面,言患眩疾,不欲出风。工竟不得见之。 中常侍曹节等专执朝事,新诛太傅陈蕃、大将军窦武,欲借宠贤德,以释众望,乃白征肱为太守。肱得诏,乃私告其友曰:“吾以虚获实,遂藉身价。明明在上,犹当固其本志,况今政在阉竖,夫何为哉!”乃隐身遁命,远浮海滨。再以玄纁聘,不就。即拜太中大夫,诏书至门。肱使家人对云“久病就医”。遂羸服间行,窜伏青州界中,卖卜给食。召命得断,家亦不知其处,历年乃还。年七十七,熹平二年终于家。弟子陈留刘操追慕肱德,共刊石颂之。
典源译文
姜肱字伯淮,彭城广戚人。家世名族。肱与二弟仲海,季江,都以孝行著名。他们友爱天性,常共同卧起。等到各自娶妻,兄弟相恋,不能别寝,因系嗣当立,才依次往各室去住。姜肱博通《五经》,兼明星纬之学,远来学习的有三千多人。诸公争相请他,都不就职。二弟名声相次,也不应征聘,当时人很仰慕他们。姜肱曾经和弟弟季江一道去谒见郡吏,在路上遇了强盗,想杀他们。姜肱与兄弟争着去死,贼人于是放了他们二人,只抢夺衣服资料罢了。已到了郡中,看到肱没衣服,怪问其故,姜肱托以它辞,始终不说出强盗之事。强盗听到很感动后悔,后来到精舍求见征君。姜肱和他们相见,都叩头谢罪,且退还所掠财物。姜肱不受,用酒食犒劳他们并要他们快走。后来,姜肱与徐稺都被征召,不去。桓帝便下诏给彭城令使画工画出他的形状。姜肱卧在幽暗之处,用被子盖住脸,说是患了头眩的病,不能吹风。画工竟不能见到他。中常侍曹节等专执朝事,刚杀了太傅陈蕃、大将军窦武,想借宠贤德,使众人放心,于是召姜肱做太守。姜肱得到诏书,私告其友道:“我以虚获实,于是声价很高。明明在上,犹当固其本来志向,何况现在政权在阉竖之手,有什么作为呢?”于是隐身逃命,远到海滨。朝廷再用玄纟熏聘任他,不就。即拜为太中大夫,诏书送到家门,肱使家人回答说“久病就医”。于是穿着破衣服走小路,躲在青州界中,卖卜弄饭吃。召命得断,家里也不知他在哪里,过了多年才回来。年七十七岁,熹平二年(173)死在家中。弟子陈留刘操追慕姜肱之德行,共刊石颂扬他。
释义
仇兆鳌注:“共被同行,所谓如弟兄也。 汉姜肱兄弟同被而寝。 晋祖逖、刘琨情好绸缪,共被同寝。”后遂以“共被”指同被而寝,亦谓亲如兄弟,咏兄弟友爱。
同源典故
共被 共被眠 姜肱共被 姜肱被 姜被 留被
运用示例
《飞燕外传》:“ 昭仪 拜乃泣曰:‘姊宁忘共被,夜长苦寒不成寐,使 合德 雍姊背邪?’”
《晋书·祖逖传》:“与司空 刘琨 俱为 司州 主簿,情好绸缪,共被同寝。”
唐 杨炯 《从弟去溢墓志铭》:“ 姜肱 没齿,无因共被之欢; 钟毓 生年,非复同车之乐。”
唐 杜甫 《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诗:“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
故事
汉朝时候,有个人叫姜肱,和他的两个弟弟仲海、季江兄弟三人非常友爱和睦。长大后,虽三人都娶了妻子,但一直抵足同眠惯了,所以虽各自娶了妻,但仍旧不愿分开,便做了一张很大很大的被子,三兄弟仍旧在一起睡。一次兄弟们同到府城去做事,夜里半路上遇到了强盗,强盗们要杀死姜肱,其他两兄弟便争着替哥哥去死。强盗们在他们面前都感到了羞愧,便只拿了一些衣物金钱,放了他们。到了府城,别人看到姜肱他们没有衣服穿,都很奇怪,问是什么缘故。而姜肱他们都以别的一些话支开了,不愿供出那帮强盗的姓名。这事不知怎么还是被强盗们听见了,都很感激,同时又有些懊悔。总之,连强盗的心都开始五味杂陈。于是他们又偷偷找到了姜肱他们,叩头拜谢,抢走的衣物也统统都还给了他们。
李文耕说:人伦有五(封建宗法社会以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为“五伦”),只有兄弟之情是永远长久的。父子之间、夫妻之间能相处的情分,说到底,也就二三十年到头,而兄弟相处的情分,却是自幼至老,长达七八十年之久。若从无猜忌、相亲相爱,兄弟间的恩情快乐可是恒久无尽的呀!姜氏兄弟,看来是真的知晓此中道理情味的。
参考资料
后汉书.红潮网.
典故.搜韵.
姜肱大被.新浪网.
最新修订时间:2022-10-28 10:03
目录
概述
详细解释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