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精神
社会词汇
共享精神是指把好东西分享的精神。在远古时代,同部族的人们总是一起共享捕猎获得的食物。而爱心、知识、生产资料等方面的共享伴随了人类历史。“共享”有很多种形式,有很多东西可以被共享,例如食物、金钱、知识、爱心等等。
发展历史
原始先民和部落人的行为模式,决定了他们共享食物的行为。面对凶猛的野兽,没有什么有力武器的原始人类只能采取群体捕猎的方式获得食物。由于食物来源变幻无常,必需依靠所有人的力量才能不挨饿,所以他一定要养成共享食物的习惯。久而久之,这便作为一种习俗流传下来,直到捕猎工具的出现进步,或者耕种等方式确立下来为止。虽然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逐渐开始尊重和保护私有财产,但是与人分享、互通有无的精神并没有因此而消亡。
共享精神在两千多年前孔夫子就已经提倡了。他说:三人行,必有我师。他做的,是把他总结和认同的道理分享给他的学生,开明的君主和世人。在孔子时代,分享是困难的。他要周游列国,历尽千辛万苦,才能得到新知和把他的智慧传递出去。
互联网
在读者文摘时代,分享也是不容易的。从发现一篇好文章到让读者看到它,要经过编辑的过滤和印刷发行的过程,而这个过程可能让大部分人得不到他们本应该分享到的东西。互联网技术彻底改变了这一点。互联网让分享变得非常简单。简单到只要敲打几下键盘和提供一个链接。
电脑、互联网曾经是最富于共享精神的地方。许多创作者将自己的软件作品放到互联网上,它们的性质是“共享软件”或者干脆是“免费软件”。前者的功能或者使用期限可能受限,但是仍不失为一种知识的共享,让众多的网民获利。而开放源代码就更是互联网共享精神的精髓,它推动了无数人走向创新和思考,已经被广泛使用的Linux系统就是其中最好的例子。同时,在类似于维基百科之类的网站上,有经验的人将自己的知识、经验通过书籍、文章,或者口传身授的方式传递给其他人,使之成为人类共同知识的一部分。
消逝原因
共享精神渐行渐远这与社区结构、人们的观念转变等等因素都有关系。
有一个很经典的故事:一个村子每年有一次大规模的聚会,村里的每家人都要把自家存放的美酒拿出来、统一倒进一个大缸里,然后大家一起品尝美酒。一年,其中一个人想:我就是倒进去一些水,也不会有人发现。于是他将水倒进大缸里。最后在品尝美酒的时候,大家发现自己喝的是水--原来每个人都是跟这个人想的一样。当很多人都不愿意分享一些本可以分享的东西,共享精神便渐渐走远。
独享害处
某种意义上说,独享的桎梏束缚着人类的进步。例如越来越高的专利费,也让许多能造福人类的东西止步不前,或者成为垄断工具。
评论
在越来越多行业迈入微利时代之后,利用专利,从对手手中攫取利润的事件频率正在加剧。任何发明及专利的权利人都应该被尊重,都有权获得与之相关的收益,以维持自己的生存并且继续研究。
在商业社会中,企业以盈利为目的,它们并不是慈善组织;但是与此同时,任何企业都同样需要承担社会责任。本来可以共享的东西,却被固步自封在几个很小的范围内,为“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做了最好的注脚。重拾共享精神是一个艰难的过程。人们已经习惯了画地为牢的生活,虽然有很多人愿意付出与别人共享幸福,但是要让共享成为一种习惯,尚需时日。
最新修订时间:2023-07-27 23:26
目录
概述
发展历史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