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文字
共(拼音:gòng)是汉语通用规范一级汉字(常用字)。此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古字形像双手捧器供奉。“共”的本义疑即供奉,但多用于共同具有或一起做。由共有又引申为总计。再虚化作副词,表示一起、共同。用作介词,相当于“和”“与”。
文字源流
甲骨文有图A的字形。郭沫若释为“共”字,他认为这个字形像双手捧璧之形,其下之“”指双手。西周早期的金文亦作图B或图C。有的学者认为郭沫若的训释太拘,其上之“口”不是单指玉,而是代表器具,因此认为甲骨文的“共”字为双手捧一器具。对后期金文的“共”字,有的学者认为,其上之“口”为一用于烹煮食物的釜。“釜”即为锅。因而将“共”释为双手捧一锅。小篆下面仍然是两只手,而上面的器物变成了廿。隶书、楷书则将从廿、从廾结合后拉平共笔而成。
多数学者认为,“共”字像双手举物供奉于祖宗或者长辈面前,是供奉之“供”的本字。由“供给”可以引申为“恭敬”,如《史记·贾谊传》:“共承嘉惠兮,俟罪长沙。”“俟罪”指做官。大意是:恭敬地接受美好的恩惠,到长沙去做官。在“敬”的意义上,后世均写作“恭”。由于“共”字是用双手共同举物,所以“共”字便引申出“一同”“共同”等意思。
也有学者对图A、B、C一类字形提出怀疑,它们的字形与“共”字有明显区别,辞例也不能证明。“共”字初文应是图D、图1的字形,下部还是两只手,但上面是两个“”字,也就是“廿”。“廿”有众多的意思,与双手“廾”结合起来表示众手齐举的意思,应该说这一形体的“共”字仍然体现着双手捧起器物的初义。《说文解字》说“共,同也。从廿𠬞(廾)”,是合乎古文字的实际的。《说文》古文当是由“共”逐步演变而来,而不是《说文》家所说的从四手。
详细释义
古籍释义
说文解字
【卷三】【共部】渠用切(gòng)
同也。从廿、廾。凡共之属皆从共。
𦱹,古文共。
说文解字注
“同也,从廿廾”注:廿、二十并也。二十人皆竦手是为同也。渠用切,九部。《周礼》《尚书》供给、供奉字皆借共字为之。卫包尽改《尚书》之共为恭,非也。《释诂》:供、歭、共,具也。郭云:皆谓备具。此古以共为供之理也。《尚书》《毛诗》《史记》恭敬字皆作恭,不作共。汉石经之存者无逸一篇中徽柔懿共、惟正之共皆作共,严恭寅畏作恭。此可以知古之字例矣。《毛诗》温温恭人、敬恭明祀、温恭朝夕皆不作共。靖共尔位笺云:共,具也。则非恭字也。虔共尔位笺云:古之恭字或作共。云或,则仅见之事也。《史记》恭敬字亦无作共者。
“𦱹,古文共”注:体从小徐本,按𦱹有顺从之象。癸有睽异之象。古文四声韵引《说文》误以癸为共。
广韵
九容切,平锺见 ‖共声东部(gōng)
共,共城县,在卫州。又渠用切。
渠用切,去用群 ‖共声东部(gòng)
共,同也。皆也。渠用切。一。
康熙字典
【子集下】【八部】 共
古文:𦱹
(gòng)《唐韵》《集韵》《韵会》《正韵》并渠用切,蛩去声。《说文》:同也。从廿卄。徐曰:廿音入,二十共也,会意。《玉篇》:同也,众也。《广韵》:皆也。《增韵》:合也,公也。《礼·王制》:爵人于朝,与士共之。《史记·张释之传》:法者,所与天下共也。
(gōng)又《唐韵》九容切。《集韵》《韵会》居容切,并音恭。《前汉·王褒传》:共惟秋法,五始之要。注:服虔曰:共,敬也。师古曰:共,读曰恭。
又姓。《氏族略》:以国为氏。
又地名。《诗·大雅》:侵阮徂共。《韵会》:阮国之地,在河内共城。
(gǒng)又《集韵》古勇切。《正韵》居竦切,并恭上声。《前汉·百官公卿表》:垂作共工,利器用。注:应劭曰:垂,臣名也。为共工,理百工之事。共读曰龚。
又向也。《论语》: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又姓。《前汉·匈奴传》:太守共友。注:师古曰:共友,太守姓名也。共读曰龚。
(gòng)又《集韵》《正韵》并居用切,恭去声。《左传·僖四年》:敢不共给。《前汉·成帝纪》:无共张繇役之劳。注:师古曰:共音居用反,谓共具张设。
又《律历志》:共养三德为善。◎按,共给,共养,有平、去二音,音别义同,故《正韵》:东、送二韵共供两存之。
(jù)又《正韵》忌遇切,音具。《周礼·天官·内饔》:掌共羞修刑膴胖骨鱐,以待共膳。注:掌共,共当为具。
(hóng)又《集韵》胡公切,音洪。共池,地名。《字汇》:本作卄,象两手合持之形。今作共。
字形书法
字形对比
书写提示
“龷”宽“八''窄。两横笔上短下长,分写横中线上下,两竖笔左短右长,分写竖中线两侧。“八”两笔分列竖中线左右,底部撇低点高。
书法欣赏
音韵汇集
中上古音
韵书集成
方音集汇
注意:发音用国际音标标注,仅作参考,可能与当地实际发音存在差异
(表格信息来源:汉典、《汉语方音字汇》)
参考资料
国务院关于公布《通用规范汉字表》的通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最新修订时间:2024-07-05 21:47
目录
概述
文字源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