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青铁路(Lan-Qing railway)是一条连接中国甘肃省兰州市和青海省西宁市的铁路,是中国首条通往青藏高原的一条铁路。全长216公里,共有车站24个。1958年5月开工,1959年9月通车,1960年2月交付运营,是联系甘肃和青海的铁路干线。是西北铁路网中重要枢纽线路之一。在
敦格铁路开通前,是青海和西藏(经
青藏铁路)与内地的铁路连接。此线基本沿黄河及其支流
湟水谷地西进,沿途为青海省主要农业区,人烟稠密,城镇较多,对促进青海经济发展作用重大。
历史沿革
2006年4月24日,兰青二线及电气化改造工程开工建设,概算总投资28.05亿元,其中电气化改造1.38亿元,总工期30个月。兰青二线东起甘肃兰州,途经兰州市红古区和青海省的民和、乐都、平安等县,西至青海西宁,线路全长170公里。其中,青海境内105公里,设计时速每小时160公里,预留每小时200公里,建成后的兰青二线将与青藏铁路接轨,铁路输送能力将达到每天20对客车。
2008年6月30日,兰青二线西宁至海石湾区间铺轨全部完成,同年9月14日,开通了海石湾至水车湾区间双线,实现了与兰州铁路局的接轨及开通。2007年3月18日,电气化工程施工开始,兰青铁路既有线客车平均运行速度仅为每小时72公里,货车平均运行速度仅为每小时26公里,列车牵引质量为2500吨,西宁至海石湾间的双线运营,加之全线电气化后,兰青铁路列车牵引动力由内燃机车改为电力机车,列车牵引质量将提高到4000吨,列车运行设计速度每小时160公里,输送能力将达到每车8000万吨。
2008年6月30日,青海第一条电气化铁路——兰青二线开通。兰青铁路始建于1958年5月,总长216公里,是
青藏高原通往内陆的铁路通道,是青藏高原对外联系的交通大动脉。兰青铁路正式运营后,这条铁路的客货运量大幅度增长。但受到线路和机车牵引条件的限制,现有单线运输能力已经无法适应铁路运输需要。作为青海省交通运输大动脉,为青海省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随着青海省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兰青铁路已经远远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运输需求,成为影响青藏高原经济发展的运输瓶颈。即将建成通车的兰青二线,将有效缓解青海铁路货运紧张的现状,为青海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同时,兰青二线竣工后,将与青藏铁路接轨,也使青藏铁路的整体功能得以充分发挥。
兰青二线东起甘肃兰州,途经兰州市红古区和青海省的民和、乐都、平安等县,西至青海西宁,线路全长170公里。这一百多公里中,多以桥隧相连,其中就有民和、杨家店、店子村2号、老鸦城等7个隧道和
大通河以及民和、杏园等6个
湟水河特大桥,同时,整条线路建设既要进行一条线的新线建设,又要进行既有线的升级改造,既要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又要保证既有线的运输畅通,而兰青二线东起海石湾站西到西宁站的110公里间就有交叉点30多处。面对这样的施工环境,承担了青藏铁路公司管辖的铺轨架桥、站改工程的中铁一局,在施工和运营相互干扰、相互交叉的情况下,优化和增加资源投入,从机械、人力来满足每天进度指标的实现。到六月中旬,兰青二线的土建工程完成了百分之九十八的工程量,全线隧道有11座已经贯通,六座特大桥、四座大桥、十四座中桥还有20座小桥也基本完成,乐都、
平安驿、曹家堡、西宁东、大峡和老鸦城等车站的站改施工任务全部结束,并且已经完成正线铺轨122公里,架桥407孔。
2023年9月1日,兰青铁路(青海段)线路集中修施工全面启动,计划45天完成,是中国铁路青藏集团有限公司管内近年来规模较大、创新性较高的大型集中修。
2024年4月22日,兰青铁路(青海段)线路集中修施工全面启动,预计6月30日完成全部施工任务。
自2025年1月5日零时起,全国铁路实行新的列车运行图,调图后,兰青铁路(西宁至海石湾段)开行货物列车由71对提升至81对。
线路站点
运营历程
兰青二线及电气化改造工程于2006年6月1日开工。复线为双线设计,设计时速每小时160公里,预留每小时200公里,远景输送能力将达到每年8640万吨,每日开行客车22对。这项工程将大大提高列车运行速度,加快旅客送达及货物周转。2008年3月26日根据省政府办公厅日前下发的《甘肃省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要点》,青海省2008年将围绕重点城市和重点产业的发展,启动实施一批纳入石羊河流域近期治理规划的重点项目,开建西平铁路、兰青铁路二线等一批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工程项目。
建设成果
完成张掖电厂、西部原油成品油管线、
嘉峪关机场改扩建工程等项目;开工建设西安至平凉铁路、兰州至青海铁路二线、天水至定西高速公路等一批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工程项目;力争尽快开工建设
兰渝铁路、
九甸峡水利枢纽及引洮一期工程、安西风电厂和中心城市热电联产项目;启动实施一批纳入石羊河流域近期治理规划的重点项目;推进甘南黄河重要水源供给区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刘家峡库区生态治理、平凉至天水铁路、兰州铁路枢纽等项目 前期工作,争取早日开工建设。
建设规划
按照全国铁路规划,兰青二线工程完工后将与青藏铁路接轨,届时,从兰州到西宁、拉萨将全线扩能提速,极大地缓解青海铁路货运紧张的局面,大大提高西宁作为
青藏高原区域性现代化中心城市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同时,也使青藏铁路的整体功能得以充分发挥。为青海、甘肃和西藏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充足的运力保证。兰青铁路的电气化运营,必将为青海资源开发和外运需要提供强大的运力支撑。为旅客出行提供快捷、舒适的服务。同时,对于进一步改善我省投资环境,增强包括西宁在内的东部综合经济区的辐射能力和竞争能力,带动省内循环经济、园区经济和旅游事业的迅速发展,促进区域经济和社会科学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0世纪50年代开始兰青铁路在运输上有些“力不从心”。既有线路的输送能力为每天8对客车,每年输送货物量765万吨,远远不能满足青海省的货运需求。兰青铁路多处横跨黄河,弯道多、转弯半径小,加上沿途乡镇密集,平交道口纵横交错,限制了列车运行速度的进一步提高。国家实施
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青海省经济发展呈现快速发展态势。随着一些大型工业项目的建成和资源开发步伐的加快,青海对铁路运输的需求急剧增加,铁路外运的缺口逐年加大。同时,青藏铁路格拉段即将通车,兰青铁路设计标准低、运输能力不足的问题日益凸显,极大影响了青藏铁路整体功能和运输能力的充分发挥。
兰青二线东起甘肃兰州,途经兰州市红古区和青海省的民和、乐都、平安等县,西至青海西宁,线路全长170公里。其中,青海境内105公里。
兰青二线即将开通。兰青二线工程建设已经接近尾声,预计2008年6月30日西宁至海石湾段实现双线开通,并于同年8月底完成电气化改造。建成后的兰青二线还将与青藏铁路接轨,将极大地促进青藏两省区经济社会发展,铁路输送能力将达到每天30对客车,每年输送货物量4000万吨。此线基本沿黄河及其支流湟水谷地西进,沿途为青海省主要农业区,人口密度大,城镇较多,对促进青海省经济发展有重要作用。
价值意义
兰青铁路,东起甘肃省兰州市,西至青海省西宁市,全长216公里,共有车站24个。1958年5月开工,1959年9月通车,1960年2月交付运营。线路由兰新线上的河口南站引出,在
八盘峡过黄河,八跨湟水,中经民和、乐都,而达西宁。兰青铁路在西宁站与青藏铁路相接,是内地通往西部边陲的主要通道2,并与青藏铁路接轨。总投资40亿元的兰青铁路复线工程于2006年下半年开工,这条电气化线路建成后与青藏铁路接轨,对于缓解青藏两省区物资外运压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兰青铁路复线工程总投资40亿元,自兰州市河口南站起,经
红古区至西宁市小桥
西宁西站,全长169.9公里,其中青海境内104.5公里。设计时速160—200公里/小时,采用双线绕行的线路55.4公里,采用单线绕行的26.3公里,与既有线并肩地段22.8公里。工程预计于2007年建成,届时兰青线的输送能力将增至每天客车30对,每年输送货物量4000万吨。2008年6月底,青藏铁路公司管内的兰青铁路海石湾至西宁东双线开通运营,随后,电气化工程全面展开。青海将迎来第一条电气化铁路,一条加快经济发展的快速、便捷运输大通道正在形成。
兰青铁路自甘肃兰州至青海西宁,是通向青藏高原的第一条铁路。在修建期间,朱德委员长曾挥笔题词:“把兰青铁路早日修通”。
党中央、国务院一声令下,短短两年时间,一条巨龙便腾飞在青海高原之上。
兰青线基本沿黄河及其支流湟水谷地西进,沿途为两省主要农业区,人烟稠密,城镇较多,对促进青海经济发展,对外交通有着无与伦比的历史地位。
青海省省委、青海省省政府提出2008年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10%以上,财政收入增幅高于产值增幅,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15%,单位生产总值能耗降低4%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
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6%以内。
兰青铁路的修建帮扶13万人重新就业。青海省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和特色产业,力争全年输出农村富余劳动力500万人次,解决70万农村人口安全饮水问题,改善贫困地区的生产生活条件,减少绝对贫困人口12万人、低收入人口45万人;大力推行
劳动合同制度,实现
城镇新增就业13万人。启动物流等四系统改革,加大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力度,完成兰州石化大乙烯、酒钢产品结构调整、金川公司矿山改扩建工程等项目,尽快做大做强石油开采、
化工机械、电工电器、电子信息、数控机床等设备制造,加快发展风力发电成套设备。并启动农垦企业、粮食企业、物流企业和公路管理体制等4系统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