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溪小萝卜
浙江省金华市兰溪市特产
兰溪小萝卜,浙江省金华市兰溪市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产品特点
品质特征
兰溪小萝卜肉质根倒卵形,皮薄洁白,表面无须根,无凹凸斑点,肉质细嫩致密,单个重25克左右;加工后外形不变,小巧玲珑、色白形美,入口脆嫩、爽口味鲜。
理化指标
兰溪小萝卜每百克鲜品内质指标为:能量≥88千焦、碳水化合物≥5%、维生素C≥18毫克、钾≥125毫克、磷≥10毫克、钙≥12毫克、铁≥0.1毫克、锌≥0.15毫克。
产地环境
地形地貌
兰溪市地处浙江省中西部,钱塘江上游,为浙中丘陵盆地地貌。东北群山环抱,西南低丘蜿蜒,中部平原舒展。境内有四支山脉:北部东部为龙门山脉和金华山脉,西北为千里岗山脉支脉,南部为仙霞岭山脉余脉。三块丘陵:北部丘陵、南部丘陵和西部丘陵。两个盆地:金衢盆地和墩头盆地。一片平原:三江河谷平原。山地丘陵822平方千米,盆地平原403平方千米。
气候特征
兰溪市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气候特点温暖湿润,夏热多雨,年平均气温17.7摄氏度,最低气温为零下8.9摄氏度,最高气温41.3摄氏度,年日照时数为2007小时,年降雨量1364毫米,年蒸发量1493.3毫米,全年无霜期270天左右。
土壤情况
兰溪小萝卜主产区在兰溪“三江五溪”两岸,该区域土壤由河沙冲击发育而成,土质通透性好,耕作层厚,冬季地下水位低,是兰溪小萝卜生长的适宜土壤。
水文情况
兰溪市境内江河皆属钱塘江水系。衢江自西向东、金华江自东向西流入兰溪市区汇成兰江。境内衢江长23.3千米,金华江长12.4千米,兰江长22.5千米。衢、婺、兰三江在市境有13条一级支流,其中集雨面积100平方千米以上的有5条:游埠溪、赤溪、马达溪、甘溪、梅溪,俗称“五溪”。兰江流域面积19467.5平方千米,其中“三江口”以上18529平方千米。境内年平均地表径流9.94亿立方米,过境水量年均172.8亿立方米。
历史渊源
兰溪小萝卜种植历史悠久,据《兰溪市志》记载,从明代就开始种植萝卜;清代大师李渔在《闲情偶寄》饮馔部专门对萝卜作了描述。
兰溪小萝卜产业前后经历了潮起潮落的两个来回。小萝卜产业发展之初,市场前景看好。当地政府从实际出发,推行了“小萝卜产业开发计划”,全市种植面积迅速从几千亩扩大到上万亩,小萝卜加工也从作坊式腌制走上了工厂化加工,涌现了一批品牌产品。兰溪小萝卜一炮打响,各地客商纷至沓来,每千克收购价从8角飙升至3元,最高卖到4.5元。农民在冬闲田里种植小萝卜,亩均收入达4000多元,小萝卜真正成了农民致富的“金元宝”。种植效益高,诱发农民大面积种植小萝卜。农民跟风种植小萝卜,酿成了产量过剩。
2004年,兰溪小萝卜收购价从4.5元跌为0.4元,最后大量萝卜烂在田里。受此连累的还有一大批加工企业,全市有80多家企业停产关门。据不完全统计,在这一波小萝卜产业的跌落中,造成了近亿元的损失。
2005年,兰溪全市小萝卜种植萎缩到1.8万亩,经历阵痛后的小萝卜销售开始节节回升,每千克售价从0.6元上升到1.7元。
生产情况
2017年,兰溪小萝卜种植面积2.5万余亩、产量4.5万吨、产值6300余万元。
产品荣誉
2015年7月22日,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正式批准对“兰溪小萝卜”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2017年9月,兰溪小萝卜获第十五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金奖产品。
地理标志
地域保护范围
兰溪小萝卜地理标志地域保护范围为:地理坐标为东经119°13′30″~119°53′50″,北纬29°05′20″~29°27′30″之间。生产地域范围为:浙江省兰溪市所属的兰江街道、云山街道、上华街道、永昌街道、赤溪街道、女埠街道、游埠镇、诸葛镇、黄店镇、香溪镇、马涧镇、梅江镇、横溪镇、灵洞乡、水亭畲族乡、柏社乡等16个乡镇、街道646个行政村。
质量技术要求
一、产地要求: 兰溪小萝卜生产环境须符合无公害蔬菜生产要求,适宜壤土或沙壤土,要求土质通透性好,耕作层厚15厘米以上,冬季地下水位100厘米以下,有机质含量20克/千克以上, pH值中性或微酸性。
二、品种范围:兰溪小萝卜以“板叶种”为主,另有少量“花叶种”。
三、生产控制:兰溪小萝卜生产过程必须严格按照《无公害兰溪小萝卜生产技术规程》(DB330781/T006)操作。为保证兰溪小萝卜的品质特色和萝卜质量安全,重点抓好以下关键环节:
1播种管理:兰溪小萝卜适宜于高密度种植,播种方式以撒播为宜,每平方米确保有90株左右的萝卜苗。播种期为8月中旬到10月上旬。最适宜播种期为9月下旬到10月初。要求畦宽1.2~1.4米,沟深20厘米以上。合理用肥,一般采用三元复合肥15~20千克/亩作基肥,每采收2~3次,亩用尿素2千克撒施或兑水浇施,以促进弱苗生长,肉质根膨大。
2病虫害防治:按无公害蔬菜生产要求,采用“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综合治理原则,通过培育壮苗,合理应用各种调节技术,充分发挥菜地生态的自然控制因素的作用,增强萝卜对病虫的抵抗能力;通过栽培管理,改善和优化菜田生态系统,创造一个有利于小萝卜生长发育而不利于病虫发生发育的环境条件;采取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手段,将小萝卜病虫的危害控制在允许的经济阈值以下,同时鲜小萝卜农药残留不超标。
3产品收获及产后处理:当肉质根达到25克左右时分批及时采收。采收后当天进入加工流程。
兰溪小萝卜的加工流程为: 原料处理→腌制→挑削→脱盐→消毒→漂洗→配料→灌装→检验贴标
(1)原料处理
洗净肉质根表面附着的泥砂等杂质,避免过度清洗导致肉质根破损,同时剔除病变及过大或过小的肉质根。
(2)腌制
按照不同气候条件及工艺要求,采用单池二次腌制工艺,准确配制盐水,浓度6~10°糖锤度,加入0.5~1%氯化钙,当卤水pH值降至3.5左右时及时翻池换水,使萝卜腌透但不变黄。
(3)挑削
a.按萝卜大小分大中小三档,分别存放,削去萝卜细毛根、主根留长1~2厘米,并根据萝卜形状削去头部一小截。
b.挑出个儿过大萝卜,病斑萝卜,削去冻坏部分。
(4)脱盐
按工艺要求掌握脱盐时间2~3小时,同时萝卜要求脱盐数量相同,以达到萝卜经脱盐后盐度相同(标准化操作)。
(5)消毒
脱盐后的萝卜进行消毒,要求准确配制二氧化氯消毒液,浓度0.1毫克/升,按要求掌握消毒时间5~10分钟。然后进入灌装车间灌装。
(6)漂洗
对消毒后的萝卜用无菌水清洗除去残留二氧化氯,同时应把前面几道工序处理后留残杂质漂净,及时捞出,不应在漂洗池中时间过长而再次脱盐。
(7)配料
按要求准确配料,食品添加剂用量符合国家相关标准要求,做好配料记录台帐。
(8)灌装
按萝卜大小分级装瓶;准确称量;料液应完全淹没萝卜,封口严密。
(9)检验贴标
a.检查是否漏水,有无不良杂质。
b.标签粘贴齐整,日期清晰(日期应准确反应灌装日期)。
c.装箱时应使箱上日期与内容物相同。
d.做好包装记录及进仓记录。
专用标志使用
在兰溪市域范围内从事兰溪小萝卜的生产经营者,在产品或包装上使用已获登记保护的农产品地理标志,须向兰溪市小萝卜产业协会提出申请。兰溪市小萝卜产业协会制定了《兰溪小萝卜农产品地理标志使用管理办法》,按《管理办法》以自愿为原则,以产品的产地、品质及售后服务保证体系为依据,接受从事兰溪小萝卜生产经营者的申请,并经审查符合条件后,与申请人签订《兰溪小萝卜农产品地理标志使用授权协议》后授权相关经营者免费使用农产品地理标志,相关经营者按照相关要求规范生产和使用标志,统一采用产品名称和农产品地理标志公共标识相结合的标识标注方法。地理标志使用者自觉接受兰溪市小萝卜产业协会的监督检查,保证、维护兰溪小萝卜的品质和信誉,正确规范地使用兰溪小萝卜地理标志。
历史文化
相传,距今千年的得道大仙黄初平,出生于兰溪黄湓村(今兰溪市云山街道黄湓),少年时家境贫困,以牧羊谋生。初平在“女儿滩”(今兰溪外圩州“灵羊岛”)牧羊,经常忍饥挨饿。一日忽然天放异彩,仙人驾临,仙人授于初平小萝卜种子和种植腌制技术,并告知他放羊之地即是最佳种植之地,种植的萝卜菜可喂羊,菜根茎(萝卜)亦粮、亦蔬供人食用(经过腌制并可保存长久食用),初平学成,并长期食之(兰溪小萝卜),遂化成仙人——被后人奉为黄大仙。初平所牧之羊因长期食用小萝卜菜叶,在初平成仙后,也升化成佛——变成石羊(灵羊)。
参考资料
兰溪小萝卜.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查询系统.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公告第2277号.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
.浙江在线.
最新修订时间:2023-01-05 02:10
目录
概述
产品特点
产地环境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