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札文原是西藏对印度梵文字母的总称。兰札文(Ranjana)是在十一世纪从
婆罗米文派生出来的元音附标书写系统。它主要用于书写
尼泊尔的
尼瓦尔语,从尼泊尔地区传入西藏后,主要被当作装饰字体使用,如在寺院
门楣、栋梁、壁画、
转经轮、经文的封面题字等。西藏人民在一般的场合不用兰札文字母而是使用藏文字母,兰札文字母与藏文字母是两种不同的文字,不要
混淆
兰札(梵文为ranjana,藏文为lan-tsha,汉译为兰查)体字型出现于11世纪以后,原是西藏对印度
梵文字母的总称。
兰札ranjana的字义是coloring,pleasing,the act of pleasing,汉文是‘喜悦’,据说兰札之名是缘于这种字体稳重大方,易使人生起喜悦之心。可能也因此许多咒语、种子字都是用兰札文书写的;此外坊间常从西藏、尼泊尔进口的
戒指、手镯,上面撰写的〈
六字大明咒〉也多半以兰札文书写。
藏传寺庙入门处有转经轮,大多以兰札文雕刻〈六字大明咒〉而成。兰札文原来流行的地区主要是西藏与尼泊尔,中国自元代以后也开始流行梵文兰札文,一直到清代的佛教文献中,所使用的梵字都是以兰札文书写的,如《同文韵统》以及《造像度量经》等。若有机会翻阅《乾隆大藏经》就会发现其中有关梵字资料的字体都是兰札文。
兰札字体在中国主要用于元、明、清出版的佛教文献中的梵文部份。目前在台湾最常见的兰札资料,大概是《显密圆通成佛心要》,这本书常被当作善书在各寺庙或流通处大量发送,书中梵汉对照的梵文资料就是以兰札文写成。
另外,流传极广的〈准提咒咒轮〉及〈准提镜坛〉大多也以这种兰札字体的型式制作。还有到处可见的〈六字大明咒〉及〈时轮金刚十字咒〉的组合字形咒牌,也是以各个咒的六个及十个兰札文组合写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