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城遗址
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兰城遗址,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和硕县乌什塔拉乡沙梁湾村东南约1千米处,占地面积约5.72万平方米,是唐朝时期的古遗址。
历史沿革
据民国十九年(1930年)钟广生著《新疆志稿》中记载,此城是唐代所设置的张三守捉城遗址。
1983年8月,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新疆队、巴州文管所对兰城遗址进行了调查。
遗址特点
兰城遗址占地面积约5.72万平方米,四周现均已开垦为农田。城址中间有一土墙相隔,因而平面呈“日”字形。古城整体结构保存相对较为完好,其中东城墙长约277米,西、南城墙均长约234米,北墙长约210米,墙体为黄土筑,城墙基宽10~12米、顶宽约3~4米、高6~10米。城址西北、东南城墙各有一宽约20米和17米的口,东南城墙豁口外有瓮城遗迹,由此判断此豁口位置应为原城门所在。古城四角各有外凸的建筑,应为角楼建筑遗迹,四面城墙各分布有间距不等的马面建筑数个。城外绕有护城河。
兰城遗址从城的形制、结构和出土器物看,延续使用的时间长,上限约在唐或唐代以前,下限约和高昌回鹘时期相当。
文物遗存
综述
兰城遗址城内灰坑、挖坑遍布陶片、碎骨、石磨盘片。陶片为泥质,灰、红两色。1984年,从地表采集的文物有塑造的人面型(深目高鼻)、兽头型、山羊角型陶器耳柄,还有碎骨、大小石球、石雕、陶花、陶拍和刻有文字、花纹的陶罐等。
石磨盘
1990年,在兰城遗址发现了石磨盘。编号为90HWLYC:05的石盘半残失,呈船形,残长19厘米,宽15厘米,厚5厘米。
研究价值
和硕县作为古丝绸之路必经之地,曾经是汉代西域三十六国之一的危须国所在地。兰城遗址的发现为研究唐朝时期新疆和硕地区的历史沿革、经济文化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
保护措施
2013年3月5日,兰城遗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旅游信息
地理位置
兰城遗址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和硕县乌什塔拉乡沙梁湾村东南约1千米处。
交通信息
自驾:自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和硕县人民政府开车前往兰城遗址,路程约47.6千米,用时约50分钟。
最新修订时间:2024-07-18 21:56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遗址特点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