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里陂
宋代以来就修建的水利设施
六里陂位于福建省泉州市城南,晋江县境内, 是宋代以来就修建的一个水利设施。“六里陂”不止六里,在郡城南关处,从二十七都到三十五都,途经永福、和风、沙塘、常泰、兴贤、登瀛六个“里”,即从现在的鲤城新区、晋江池店一直到石狮市,实际迂回曲折四五十里,是当时晋江最大水利工程。由李五出巨资,用一年多的时间,修筑堤堰,疏浚沟渠,兴建陡门,使晋东平原减除旱涝之患,成为当时泉州府的重要粮仓。
沿革
泉州倚山面海,境内多丘陵山地,虽岗陵起伏,溪流纵横,但无适当的蓄洪措施,非旱即涝,难收灌溉之利。所以,很早以前,便重视水利建设。建于宋代的六里陂与留公陂,便是最有代表性的古代两大水利工程。
六里陂在泉州城南,晋江县境内,是个“上承九十九溪水;下润数十万亩田”的大型水利工程。上面所引的这些数字虽未必准确,但其规模之大和效益之高,冠于其他工程是没有疑问的。六里陂其实也不只六里,沿途迂回曲折,实际上有四十多里,设有三处大型闸门,大闸之中又有若干小闸,并有活动闸板可供启闭,“择本都有恒产恒心兼有才干人”为陂首,并配备陂夫若干人,负责管理工作,处理水利纠纷。六里陂的效益也不只是灌田,它“内积山之源流,外隔海之潮汐,纳清泻卤”,其引水冲淡,扩大沿海耕地的效益也是不可小看的。
六里陂在宋代被冲毁二次,熙宁(公元1068-1077年)、绍兴(公元1131-1162年)间大修二次。有一次上沟六陡门闸这洪潦冲倒,府县委官起集民夫千余人,费银千余两,修补五六年还无法完成。以后历代也有修理,有关水利记载亦多,并有处置措施可供借鉴。
图考
六里陂水利一图,只据□李陈苏五姓之人所绘如此。称此陂陡门沟分上下,前之名宦、乡贤于上下沟分界处定五日一放,一分与一,盖上沟田多,下沟田少,势当如此。查府县志及李协仁所刊水利功德录,此陂岸陡门创自五代乡人吴公(名阙)。自宋至国朝,邑令如危雍、黄愿、洪元英、韩岳,观察杨际会,郡守李大章,又令李元霖、黄锡策、叶祖烈,及宋之里人林知、李密、李国表,明之李英、李瓛、李琪、李旦、李勉、李端、李杲、李珏、李宗纶、陈琛、李源、李墀、陈让、苏浚、陈衢、庄际昌、李焻,国朝李廷硕、李为观、李保等,皆惓惓于是。碑记论说所称定规,确有可据,故为登之。其或有争,惟良有司为持其平,非修志者所敢与闻。
又其图以东西为经,南北为纬,据上下沟之水势论也。然以郡城南门之向准之,则东西乃其南北,南北乃其东西也。
又后水利部从乾隆府志以陂埭分类,故叙六里陂并及六陡门、三陡门,而湮浦埭别叙,实只是一带。称六里陂者,以互永靖、和风、永福、永乐、沙塘、聚仁六里也。其潴水处为湮浦埭,六陡门其放水出处。三陡门其翻水入处。当取而合观之,其说始备。
记载
陈琛(1477—1545)所说:
晋江县二十九都有灌田沟水名曰六里陂,其实不止六里,迂回曲折,有四十馀里也。陂在本县为水利之最大者,其馀陂塘不能当其百分之一,水旱荒歉,民之饥饱,官之征科攸系。旧设陂首一名,择本郡有恒产、恒心兼有才干,人所推服者为之,一任三年,不免差役。陂夫四十二名,多是下户寡丁,一役三年,甚为劳苦,例於该年均徭内编排,其他小陂塘不得比例缘此。……近年下沟有一二豪民,遇天旱,则率众执凶,夜到闸上用斧破开板钥,将闸板尽底取起,船载去家。上沟将涸,犹不肯还,及下沟容受不得,则放下於海,甚可惜也。……又濒海咸润埭田,其岸亦不豫先修整,为海水击崩。及岸既补,则大开埭闸,多取沟水洗咸,而放下於海。且埭田多是豪家之产,以故二家管水,陂首皆不敢禁止。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12-24 10:04
目录
概述
沿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