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州歌头·项羽庙
宋代李冠词作
宋代李冠所作的《六州歌头·项羽庙》为咏史怀古词,全词通篇隐括《史记》中的《项羽本纪》,把项羽从起兵到失败的曲折历程熔铸词中,着重于表现项羽的英雄气概。
作品原文
六州歌头·项羽庙(1)
秦亡草昧(2),刘、项(3)起吞并。鞭寰宇(4),驱龙虎(5),扫欃枪(6),斩长鲸(7)。血染中原战,视余耳(8),皆鹰犬(9),平祸乱,归炎汉(10),势奔倾。兵散月明,风急旌旗乱,刁斗(11)三更。共虞姬(12)相对,泣听楚歌声(13),玉帐魂惊,泪盈盈(14)。
念花无主(15),凝愁苦,挥雪刃(16),掩泉扃(17)。时不利,骓不逝(18),困阴陵(19),叱追兵(20)。呜咽摧天地(21),望归路,忍偷生!功盖世,何处见遗灵?江静水寒烟冷,波纹细、古木凋零。遣行人到此(23),追念益伤情,胜负难凭(24)!
注释译文
作品注释
(1)《六州歌头》,当即大曲《六州》中序之第一章。
(2)草昧:混乱的时世。杜甫《重经昭陵》云:“草昧英雄起。”
(3) 刘:刘邦。项:项羽。
(4)鞭寰宇:指项羽想要用武力征服天下,成就霸业。鞭,借指武力;寰宇,指国家全境。汉贾谊过秦论》上:“(秦王)执棰拊以鞭挞天下。”
(5)驱龙虎:指挥龙虎般的战将。驱,驱使。龙虎:比喻英雄豪杰。
(6) 扫欃枪:扫除秦王朝的邪恶势力。欃枪:彗星的别称,古时候称彗星为“扫把星”,是灾祸的预兆。在此比喻秦王朝为灾祸。《尔雅·释天》:“彗星为欃枪。”古代以为彗星起则大兵兴。
(7)斩长鲸:意为消灭秦军主力。长鲸,比喻元凶;鲸,喻凶恶之人。
(8) 余耳:指陈余、张耳。他们都是参加反秦斗争的主要人物。秦亡后,项羽封张耳为常山王,赐陈余三县地。
(9)皆鹰犬:刘邦对张耳、陈余的蔑视之词。鹰犬:比喻供驱使奔走的人。
(10)归炎汉:归附汉王刘邦。炎汉:汉以火德王,故称“炎汉”。
(11) 刁斗:古代行军用具,铜制,白天用以烧饭,夜间敲击以巡警。
(12)虞姬:《史记·项羽本纪》: “(项羽)有美人名虞,常幸从。”
(13)泣听句:《史记·项羽本纪》:“项王军壁该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
(14)玉帐二句:《项羽本纪》:“项王则夜起,饮帐中。······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玉帐:征战时主帅所居住的营帐。
(15)念花无主:意为项王若死,虞姬无所归。念,想起的意思;花,指虞姬。
(16)挥雪刃:舞动雪白的利剑,即拔剑自刎。
(17)掩泉扃:掩埋地下。泉扃:九泉,地下。
(18) 时不利二句:《项羽本纪》叙项羽被围该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至。’”,骓:黑白毛色相间的马,此处指项羽座骑。
(19)困阴陵:被围困在阴陵县。阴陵:秦代时的县名,在今安徽省定远县西北。《项羽本纪》:“项王至阴陵,迷失道,⋯⋯汉骑追者数千人,项王自度不得脱。”
(20) 叱追兵:《项羽本纪》:“汉军围之数重,⋯⋯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是时赤泉侯为骑将,追项王,项王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
(21)呜喑:即喑鸣,发怒喝叫声。《史记·淮阴侯列传》:“项王喑呜叱吒,千人皆废。”
(22)望归路二句:《项羽本纪》:“乌江亭长舣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自刎而死。”归路:返回故乡的道路。忍偷生:即不忍偷生。谓不忍苟活下去。项羽在乌江不肯南渡,毅然自刎身亡。
(23)遣行人到此:使行人到此。
(24)胜负句:《项羽本纪》:“(项羽)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馀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难凭:难以凭信。意谓项羽虽然失败了,但仍然是个英雄。
作品译文
秦代统治暴虐,起义不断。反秦的起义队伍中,经过数年争战之后,以刘邦和项羽的势力最强大。项羽以勇敢善战著称,想要用武力征服天下,成就霸业。他在战场上勇敢杀敌,驱使有如龙虎一般的将士,扫除秦王朝的邪恶势力,以一往无前的姿态很快成为主要的起义队伍领袖,消灭了秦军主力。项羽用武力取得胜利的时候,很多江东子弟血染沙场,项羽一手提拔起来的将领张耳、陈余,被刘邦利用,成为刘邦的鹰犬。但是在之后的战争中,张耳投降,陈余被杀,刘邦消灭了所有不肯归附汉朝的诸侯,取得了最后的胜利。明月夜下,项羽的军队尽起思乡之心,士气涣散。三更时分,战旗迎风飞舞,军队中传来刁斗敲击的警示声。项羽和虞姬两人相对坐下共饮,悲痛而惊恐的听着四外传来的楚歌,因为别离而盈盈泪下。
想起项王若死她将无处可归,虞姬挥刀自刎而死,被埋在地下。项羽引吭高歌,率兵突围,最终被困阴陵县,这时的项羽身边虽然只有几十人,仍将汉军统帅吓得落马。项羽的怒吼声似可催动天地,他看了返回故乡的道路,不忍苟且偷生,于是自刎而死。纵然他的功绩盖世卓越,如今的我们到哪里才能得见他的遗灵昵?江水古木相对而立,历史的滚滚洪流中,多少英雄业绩都已经不再。后人经过这里,都会追念项羽的英雄事迹,可是越是就越伤怀。怎么能简单的以胜负来评价一个人的价值和意义呢?
创作背景
北宋末年,边疆叛乱,统治者奉行求和的政策。当时社会诸多有气节的仁人志士,都希望看到真正的勇士能够横空出世,保护家国,弘扬北宋国威。词人作《六州歌头》,便是借此来抒发其内心的激愤和激动的情怀。
作品鉴赏
作品赏析
这首词为宋豪放词、怀古词中的杰出代表,运用了很多典故,可以和《史记·项羽本纪》对照来读。其化文为词的做法,对后代辛弃疾等人的创作,也有启发意义。词人用简短的语言,概括了项羽从起兵到失败的全过程,塑造了项羽的英雄形象,并抒发了词人反思那段历史后的感慨,代表了北宋初期知识阶层对待项羽功过是非的态度。全词音调悲壮,气势不凡,情致激昂,于婉约绮靡的词风之外,又表现出一种壮怀激烈的慷慨之气。
“秦亡草昧,刘、项起吞并。”上片起首两句用笔不凡,高屋建瓴,导引全词,概括叙述秦亡后,刘邦和项羽的角逐。据《项羽本纪》记载:“秦失其政,陈涉首难,豪杰蜂起,相与并争,不可胜数。”在当时反秦的起义队伍中,经过数年争战之后,以刘邦和项羽的势力最强大。词人有着进步的历史观,对于刘邦、项羽的起义持肯定态度。
“鞭寰宇,驱龙虎,扫橇枪,斩长鲸。”以上四句形象地概括了项羽发展壮大以及消灭秦军主力的赫赫战功。据《项羽本纪》记载,这时“楚兵呼声动天,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项羽以勇敢善战著称,“鞭寰宇”,写他欲以力征天下,以成霸王之业;“驱龙虎”,写他有龙虎一般的战将供他驱使;“扫欃枪,斩长鲸”,河北巨鹿救赵之战中,他俘虏了秦朝大将王离,招降了主帅章邯,彻底消灭了秦军主力,注定了秦朝的灭亡。这里对项羽的描述气势宏大,突出了项羽在指挥作战方面的卓越能力。
“血染中原战。”笔峰突转,与起首两句呼应,将视野拉回楚汉相争的战场。据《项羽本纪》记载:“羽非有尺寸,乘势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项羽的功业,正是无数江东子弟的鲜血换来的,战争的残酷性,短短五个字,呼之欲出。
“视余、耳,皆鹰犬,平祸乱,归炎汉,势奔倾。”战争形势急转而下,张耳、陈余是项羽一手提拔起来的将领,却被刘邦利用,成为刘邦的鹰犬。在之后的战争中,张耳投降,陈余被杀,所有不肯归附汉朝的诸侯,分别被消灭,刘邦取得了最后的胜利。三个字的短句,突出了情况的紧急,战事急转直下,项羽一败涂地。
“兵散月明。风急旌旗乱,刁斗三更。共虞姬相对,泣听楚歌声,玉帐魂惊。泪盈盈。”这就是垓下之围的情景再现。据《项羽本纪》记载:“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日:‘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歌数阕,美人和之。”词意到这里,转为柔情叙写,通过描写垓下之围中楚军于月明之夜土崩瓦解、四面被围,项羽惊闻楚歌四起,而与虞姬泣别的悲壮场面,形象地描绘出项羽英雄末路、惨烈凄楚的形象。
过片四句“念花无主,凝愁苦,挥雪刃,掩泉扃”,以精练而生动的语言表现虞姬对项羽忠贞不二的真挚感情、可歌可泣的节烈行为,塑造出一个鲜明的悲剧形象。
接下来“时不利,骓不逝,困阴陵,叱追兵。呜咽摧天地,望归路,忍偷生!”项羽突围后先困于阴陵,继又单骑被楚兵追至乌江自刎身亡,结局甚为惨烈。项羽在垓下之围中,曾经慷慨高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这时的项羽身边虽然只有几十人,仍能吓得汉军统帅落马,但英雄末路,项羽被汉兵追至乌江,自刎而死,天地为之悲泣。
“功盖世。何处见遗灵?”词人在项羽庙里独自慨叹,纵然他功绩卓越,如今的我们却难寻他的遗灵。司马迁在《项羽本纪》中给予项羽很高的评价,认为他“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江静水寒烟冷,波纹细、古木凋零。”词到这里,满怀豪情回归于写景,江水古木相对而立,词人也和他笔下描写的景物一样,安静下来,冥想人世变迁,虽然内心也有很多激愤和激动的情怀,但是只能压抑在心底。
“遣行人到此,追念益伤情,胜负难凭!”结拍三句收束全篇,点明主旨,词人发出“一个人的价值和意义,如何能简单的以胜负来评价?”的追问,抒发了其对项羽的无限同情和深深哀悼。
这首词是对楚汉相争这一波澜壮阔的历史事件的表现,虚实结合,高度凝练,色彩鲜明,形象突出,构思巧妙,布局精巧,大气磅礴,形神兼备,富于历史的形象性和艺术的感染力,充满历史的纵深感和深厚的悲剧色彩,读来令人扼腕感叹,流连忘返,回味无穷。
名家点评
宋程大昌《演繁露》卷一六:“《六州歌头》,本鼓吹曲也,近世好事者倚其声为吊古词。如“秦亡草昧,刘项起吞并”者是也。音调悲壮,又以兴亡事实之,闻其歌使人怅慨,良不与艳词同科,诚可喜也。”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8-30 23:31
目录
概述
作品原文
注释译文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