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景观是景观工程学(又称
公路美学)的研究内容。为了造成良好的公路景观而作出各种安排称为公路景观设计或公路环境设计。
基本介绍
公路景观即指:展现在行车者视野中的公路线形、公路构筑物和周围环境组成的图景。行车者的视野是随着运行的车辆不断向前移动的,所以公路景观是一种动景观。这种景观对行车的安全和乘员的舒适影响很大。
目的
公路建设作为人类改造自然的实践创造活动之一,它为人们提供的不仅仅是交通便捷与安全的享受,而且还有视觉上的愉悦和审美情趣上的满足。尤其在当代条件下,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审美观念的提高,人们对公路景观美学质量及行驶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任何一条公路的修建,从选线、勘测设计、土石方开采到施工的整个过程,难免对沿线自然和人文景观产生一定的影响。但以最小的影响,达到最大限度的保护,使各种景观和公路工程结构物达到有限的协调,最终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是完全可以做到的,这就是我们进行景观学研究的目的。
建设原则
公路景观建设是指对公路用地范围内及范围外一定宽度的带状走廊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保护、利用、开发、设计与完善的全过程。它是实现公路建设可持续发展、保护生态环境质量、延续历史文脉、弘扬民族文化的需要,也是将所有的道路景观要素巧妙和谐地组织起来的一种艺术。景观建设一般遵循如下的几点基本原则:
(1)可持续发展原则:公路建设必须注意对沿线生态资源、自然景观及人文景观的永久维护和利用,既有利于当代人,又造福于后代人;
(2)动态性原则:要结合沿线的实际情况和环境,不断赋予公路景观环境新的内容和意义;
(3)地区性原则:充分考虑不同地区独特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特征,气候气象特征,社会环境特征,不同的文化传统、风俗习惯及审美观念;
(4)整体性原则:将公路本身与沿途地形、地貌、生态特征和自然及人文景观统一规划和设计;
(5)经济性原则:从经济实用的角度出发,保护沿线的生态环境、自然和人文景观,并满足交通运输的需求。
景观设计
在早期,人们在修筑公路中就开始注意利用天然景物以增加旅行的情趣,但只是作为一种附带要求。美国于1917年开始组织公路定线工程师和园林建筑师等协作设计园林公路景观。
初期的公路景观设计
主要是在现场勘察中考虑公路线形与地形地物的配合协调,注意保护和利用沿线景物。30年代,德国工程师开始研究高速公路线形的美学,应用线形模型来检查并修正空间线形(立体线形),使其顺适;还用手描透视图法来观察、衡量拟建公路与周围天然景物是否协调,然后进行调整。
中期的公路景观设计
后来,许多国家都采取措施改善原有国家干道,特别是高速公路的景观;在建造新路时,或与工程设计结合进行或专门进行景观设计。此外,还开展公路景观设计研究,制定有关的规范和法律。公路景观设计手段也逐步改进,如立体线形模型由纸模发展到钉模(在反映路线高程的钉头上放置橡皮带以表示路线带)和塑料模板;应用光学投影原理人工制作透视图。
最新的公路景观设计
1963年法国公路工程师开始应用电子计算机绘制公路骨骼状透视图。经过其他国家的不断改进,电子计算机已经可以产生能显示出从任何观察点看到的拟建公路情景的透视图。这种透视图还可以与航摄地面照片制成复合图,从中可以看到公路与周围环境配合的情况。将一幅幅透视图连接起来摄成电影,即可从银幕上看到车辆在拟建公路上行驶的情景,从而可以全面检查公路线形及其与周围景物的配合情况。
但是,这种检验方法仍然停留在通过观察进行分析的阶段,尚无法进行定量控制,而且由于成本太高,不能作为常规应用手段。
设计要求
景观设计的基本要求公路景观设计的基本要求:
①公路平、纵、横线形协调,使空间线形顺适,无突然转折,让行车者看到公路的连续性,增强安全感,从而能镇静自如地在公路上驱车。
②使公路及其构筑物与周围环境融成一体,并为周围环境增添美感。要求在设计和施工中避免大填大挖,使路线环绕天然景物或突出的地形,而不破坏地形和景物的完整。公路桥梁等人工构筑物的造型应与周围景物协调。
③公路交通设施如行道树、交通标志、道路交通标线、交通信号、照明设施等均应布置得体,起自然诱导行车的作用。行道树过密、过近就有可能阻碍视野;对有碍观瞻的物体,则应适当遮蔽。
公路景观设计是以公路工程学、建筑艺术、
交通心理学、生态学和园林学等学科为基础的,设计工作往往需要有这几方面专家参加。(见彩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