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在立法和判定律例时
穆斯林法学家、断案人一致赞同的意见即公议,是正确的和可行的。约于10世纪,在教法学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公认的理论观点。
8世纪末9世纪初,教法实体形成之际,各地教法学家多以当地穆斯林社团的民俗习惯为法学的理论基础,称为“逊奈”,形成某一法学派既定的学说,后又以法学家们的一致意见(公议)为立法的依据。对此,著名教法学家
沙斐仪曾提出过异议。他认为随着穆斯林社团规模的不断扩大,难以集中各地法学家们的各种不同的意见、主张,其公议是不现实的,而主张以全体穆斯林的统一意志为立法的权威依据,它通过权威教法学家的一致决议来体现。9世纪以后,法学家们出于社会立法的需要,恢复了原有的公议的地位,但仍以沙斐仪的公议概念作为论证其不谬性的理论依据。认为穆斯林大众蒙安拉之恩典,具有明善恶、辨是非的特殊品格。其论据有两则单传的圣训2“我的教民绝不会就谬误取得一致”,“凡穆斯林大众视为公正的,在安拉看来也是公正的”。
为教法学理论提供了依据,提高了权威教法学家的地位,其决议为神圣沙里亚教法精神之体现,成为一成不变的结论,而限制了教法学的进一步发展。历史上罕百里教法学派曾对此说有保留意见。13~14世纪,该派著名学者伊本·太米叶曾对此说提出过尖锐的批评,主张后世的法学家们有创制(伊智提哈德)律例的自由,不受传统公议的约束。自近代以来,为恢复伊斯兰教法的活力,许多学者都对“公议不谬说”持异议,认为此说为中世纪教法学家们所崇尚。他们还把公议解释为伊斯兰教所固有的一种民主传统,认为现代的公议应是经推举产生的有各教法学派、各党派、团体和各界人士代表参加的穆斯林立法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