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模
没有专利的制造模具
公模就是公有的,即厂商开好模后(当然这模具属于开模厂商),任何人都可以买这套模具生产的产品。
基本分类
公模一般来说分为:
1、二板模(即大水口模);
2、三板模(即小水口模);
3、热流道模。
二板模
一般来说一套模具分为:模具结构、成形零件、浇铸系统、冷却系统、顶出系统、排气系统。
1、模具结构:即为模架,是用来固定成形零件的。
2、成形零件:即为模仁,入子,滑块等等用来成形制品的零件。
3、浇铸系统:为塑料进入模具的流道和机嘴等零件。
4、冷却系统:是用来控制模具温度的。也就是在模仁上的水路或其他用来冷却的设施。一般来说模仁上或者是模板上都应有水路。
5、顶出系统:是指顶针等用来顶出制品的机构和零件。
6、排气系统:在成形时用来排出模具型腔中的空气的,避免在成形时使制品产生气泡和填充不满。
二板模故名思意即为二块模板,一套模又分为公模侧和公模侧,在成形时公模侧是固定在成形机台上不动的所以也叫固定侧。而公模侧在成形完成时会通过成形机的开模系统运动而运动从而打开模具所以公模侧也叫可动侧。
工作原理
1、模具在未工作状态下,内外脱板在脱料弹簧的作用下,内外脱料板弹开,公模、公模及冲头被保护。
2、在冲床作用下上模开始下降,当内外脱料板与公公模接触,冲床滑块继续下降,内外脱料板受力压缩弹簧,公模与公模、冲头与公模起冲剪作用,材料分离完成。
3、冲床滑块下降到下死点后开始回升,内外脱料板在弹簧作用下,将已切入到材料内的公模及冲头弹开,模具脱料完成。
4、冲床回升到上死点,整个冲压工序完成。
公模之设计
引伸公模角隅部形状及逃角形状是非常重要的设计事项,有关角隅部及逃角之形状及特征如下:引伸公模R角值大时较易引伸加工,但亦产生引伸产品表面产生皱摺现象,引伸制品侧壁厚度大於板厚。引伸厚板件及顶出困难之场合,公模R值要取小,约为板厚之1-2倍,一般上圆筒及方筒引伸公模之大多引伸部作成直段状,为防止烧著发生、润滑油油膜之破坏及减少顶出力等目的,直段部下方宜有逃部设计。特别是引缩加工之场合,此直段部有必要尽量少冲头也叫凸模、上模、阳模、冲针等,而冲头又分为A型冲头、T型冲头、异型冲头。
冲头是安装在冲压模具上的金属零件,应用于与材料的直接接触,使材料发生形变、裁切材料。模具冲头一般采用高速钢和钨钢等作为材质,有高速钢冲头和钨钢冲头等,而高速钢是最常用的材质。
公模与母模的概述
一副模具是由上模和下模等部分组成的。公模就叫凹模还叫上模仁。公模的设计是非常的重要的,而母模本身的结构特点是随产品的结构和模具的加工方法而变化。具有相当的灵活性。
但是对于形状复杂的型腔,若采用整体式结构,比较难加工。所以采用组合式的凹模结构。同时可以使公模边缘的材料的性能低于母模的材料,避免了整体式凹模采用一样的材料不经济,由于凹模的镶拼结构可以通过间隙利于排气,减少母模热变形。对于母模中易磨损的部位采用镶拼式,可以方便模具的维修,避免整体的母模报。下文介绍母模的设计类型以及设计时母模的种类。
设计冲切公模之形状设计时候应该考虑的要素有:模具寿命及逃角之形状,公模之剪角,公模之分割。模具寿命及逃角之形状:此设计是非常重要的事项,如设计不正确将会造成冲头破损、冲屑堵塞或浮上、毛边发生等冲压加工不良现象。
公模之剪角:外形冲切时为减低其冲切力,公模可采剪角设计,剪角大时冲切力之减低亦大,但易造成制品之反曲及变形。
公模之分割:公模必须施以成形研磨等精加工,由於其是凹形状,研磨工具不易进入,故必须加以分割。
弯曲母模的设计弯曲加工用母模的设计,为防止回弹及过度弯曲等现象之发生,U形弯曲加工用母模的部形状为双R与直线部之组合,最好近似R形状。R部形状经成形研磨或NC放电加工後应施以抛处理。
公模加工注意事项
1、压料板与冲头之间隙值及冲头导引部之长度;
2、辅助导柱与压料板之装设标准及压料板之逃部设计;
3、可动式压料板於冲压加工时为防止倾斜发生之对策;
4、固定式导料板与压料板导引销孔之尺寸关系;
5、固定式压料板之材料导引部与被加工材料宽度之关系。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7-11 11:31
目录
概述
基本分类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