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卿以下冕服议
唐代杨炯创作的散文
《公卿以下冕服议》是唐代杨炯创作的一篇散文。
作品原文
公卿以下冕服议
古者太昊庖牺氏,仰以观象,俯以察法,造书契而文籍生。次有黄帝轩辕氏,长而敦敏,成而聪明,垂衣裳而天下理。其后数迁五德,君非一姓。体国经野,建邦设都。文质所以再而复,正朔所以三而改。夫改正朔者,谓夏后氏建寅,殷人建丑,周人建子。至于以日系月,以月系时,以时系年,此则三王相袭之道也。夫易服色者,谓夏后氏尚黑,殷人尚白,周人尚赤。至于山、龙、华虫、宗彝、藻、火、粉米、黼、黻,此又百代可知之道也。
今苏知机表奏请立节文改章服,奉付礼官学士详定是非者,谨按《虞书》曰:“予欲观古人之象,日月、星辰、山、龙、华虫、作会、宗彝、藻、火、粉米、黼、黻、絺绣。”由此言之,则其所从来者尚矣。夫日月星辰者,象圣王光照下土也。山者,布散云雨,象圣王泽沾下人也。龙者,变化无方,象圣王应时布教也。华虫者,稚也,身被五彩,象圣王体兼文明也。宗彝者,虎蜼也,以刚猛制物,象圣王神武定乱也。藻者,逐水上下,象圣王随代而应也。火者,陶冶烹饪,象圣王至德日新也。粉米者,人恃以生,象圣王为物之所赖也。黼者能断割,象圣王临事能决也。黻者两已相背,象君臣可否相济也。
逮有周氏,乃以日月星辰为旌旗之饰,又登龙于山,登火于宗彝,尊神明也。于是乎制衮冕,以祀先王也。九章者,法阳数也。以龙为首章,衮者,卷也。龙德神异,应变潜见,表圣王深识远知,卷舒神化也。又制鷩冕,以祭先公也。鷩者,稚也,有耿介之志,表公有贤才,能守耿介之节也。又制撬冕,以祭四望也。四望者,岳犊之神也。虎蜼者,山林所生,明其象也。又制絺冕,以祭社稷也,社稷者,土谷之神也。粉米由之而成,象其功也。又制元冕,以祭群小祀也。百神异形,难可遍拟,但取黻之相背,昭异名也。夫以周公之多才也,故治定制礼,功成作乐。夫以孔宣之将圣也。故行夏之时,服周之冕,行王之法服,乃此之自出矣。天下之服,能事又于是乎毕矣!
今知机表状请制大明冕十二章,乘舆服之者。谨按,日月星辰者,已施于旌旗矣。龙山火米者,又不逾于古矣。而云麟凤有四灵之名,元龟有负图之应,云有纪官之号,水有盛德之祥,此盖别表休徵,终是无所比象。然则皇王受命,天地兴符,仰观则璧合珠连,俯察则银黄玉紫。尽南宫之粉墨,不足写其行状;罄东观之铅黄,无以纪其名实。固不可毕施于法服也。
云也者,从龙之气也;水也者,藻之自生也,又不假别为章目也,此盖不经之甚也。又鸾冕八章,三公服之者,鸾者太平之瑞也,非三公之德也。鹰鸇者,鸷鸟也,适可以辨刑曹之职也。熊罴者,猛兽也,适可以旌武臣之力也。又称藻为水草,而无法象。引张衡赋云:“带倒茄于藻井,被红葩之狎猎。”谓为莲华,取其文彩者。夫茄者,莲也,藻者,饰也。盖以莲饰井,非谓藻为莲。若以莲代藻,变古从今,既不知草木之名,亦未达文章之意,此又不经之甚也。又撬冕六章,三品服之者。按此王者祀四望服之名也。今三品乃得同王之撬冕,而三公不得同王之衮名,岂惟颠倒衣裳,抑亦自相矛盾,此又不经之甚也。又黼冕四章,五品服之者。考之于古,则无其名;验之于今,则非章首。此又不经之甚也。
国家以断鼇炼石之功,今上以纬地经天之德,汉称文景,周曰成康,讲八代之乐,蒐三王之礼,文物既行矣,尊卑又明矣,天下已和平矣,万国已咸宁矣。诚请顺考古道,率由旧章,弗询之谋勿庸,无稽之言勿听。若夫礼惟从俗,则命为制,令为诏,乃秦皇之故事,犹可以适于今矣。若夫义取随时,则出称警,入称跸,乃汉国之旧仪,犹可以行于代矣。亦何取于变周公之轨物,改宣尼之法度者哉?谨议。
作者简介
杨炯(650—694),华阴(陕西省华阴县)人,显庆四年(659)时年九岁,举神童。上元三年(676)授校书郎。武后时为婺州盈川令,卒于官。杨炯恃才自傲,为时人所不容,历任小官,郁郁不得志。其诗词藻富丽,内容贫乏,显著地表现了陈、隋遗风。有《杨炯集》。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8-30 17:48
目录
概述
作品原文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