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838年,戊午年(马年);唐开成三年;南诏保和十五年;吐蕃彝泰二十四年;日本承和五年;渤海国咸和八年。本年发生了日本国遣唐使藤原常嗣入唐、日僧圆仁随遣唐使入唐、文宗集群臣议废太子等历史纪事。
历史纪事
日本国遣唐使藤原常嗣入唐
开成三年(八三八)七月二日,日本国第十八次遣唐使藤原常嗣一行三十余人入唐,抵扬州海陵县境。随后,经扬州至
长安,贡珍珠绢等物。次年乘新罗船归国。此为日本国最后一次遣唐使团。
日僧圆仁随遣唐使入唐
开成三年(八三八)七月二日,日僧圆仁及其弟子惟正、惟晓,随从丁雄万四人随遣唐使藤原常嗣入唐,抵扬州海陵县(今江苏
泰州)境。圆仁欲往台州(今浙江
临海)国清寺拜师以决佛理疑难,未得准许,因滞留扬州开元寺,访巡诸寺,并与
淮南节度使李德裕会见叙谈。
太子永之母王德妃无宠,为杨贤妃进谗言诬告致死。太子颇好游宴,昵近小人,杨贤妃屡进言诋毁。开成三年(八三八)九月七日,文宗特开延英殿,召集宰相、中书门下两省及御史台五品以上官、尚书省四品以上官集议,欲废黜太子。群臣皆以为太子年少,当容其改过;国本至重,不可轻动。御史中丞狄兼谟论之尤切,以至涕泣。次日,翰林学士六人,神策六军军使十六人再上表谏止。文宗怒意稍息。当日晚,始遣太子归少阳院。如京使王少华、判官袁载和及宦官、宫人数十人因罪贬官流放。
义武军乱
义武(今河北定县)节度使张墦在镇十五年,颇为幽州(今
北京)、成德(今河北
正定)两镇所惧。开成三年(八三 八)九月,张墦因病请入朝,并戒其子元益举族归朝,不得仿效河朔藩镇世袭。十六日,张墦病卒,军中欲立元益为留后,观察留后李士季以为不可,众杀士季,又杀大将十余人。十七日,诏以易州(今河北
易县)刺史李仲迁为义武节度使。十月,义武监军奏称军中不纳李仲迁,请以张元益为留后。宰相商议发兵讨伐,文宗以为,义武惟易、定二州,地狭人贫,军资有一半靠
朝廷赡济,不如四面设备以待其内部生变。因以张元益为代州(今山西
代县)刺史。不久,义武军中果有异议,上表以李仲迁不便为辞,朝廷因罢仲迁。十一月壬申,以蔡州刺史韩威为义武节度使。元益归朝,次年七月,授任左骁卫将军。
诏神策军将吏迁官皆先奏闻
自太和九年(八三五)十一月
甘露之变以后,宦官专权,神策军将吏迁官,多不奏请皇上,由神策中尉直接下达中书省,令其奏请施行,以至神策军将吏迁官频仍,几无虚日。开成三年(八三八)九月廿八日,始诏神策军将吏迁官,皆须首先上奏,由禁中将其奏状宣付中书省,然后检核任命。
吐蕃赞普达磨立
吐蕃彝泰赞普在位近三十年,身体多病,委政大臣。其势已衰,故久不入犯。开成三年(八三八),彝泰卒,其弟达磨继位。达磨嗜酒好畋猎,国人不附,灾害相继,吐蕃益衰。
文化纪事
敕进士举人岁限三十人及第
开成三年(八三八)五月一日,敕礼部,贡院进士举人,岁限放三十人及第。
山南东等六道水灾
开成三年(八三八)八月,山南东(今湖北
襄樊)、鄂岳(今湖北
武汉)、蕲黄(今湖北
蕲春北)、陈许(今河南
许昌)。郑滑(今河南
滑县)、曹濮(今山东
东平西北)等道大水为灾,堤防溃决,田稼漂尽。十二日,诏遣给事中卢弘赴陈许、郑滑、曹濮等道宣慰,刑部郎中崔瑨赴山南东、鄂岳、蕲黄等道宣慰。
宰相李石遇刺受伤
开成三年(八三八)正月五日晨,宰相李石自亲仁里宅第骑马入朝,突遇盗贼行刺,流矢擦伤其身。石马惊,驰归其宅。盗贼伏于坊门,挥刀砍石,断其马尾。文宗闻讯大惊,命神策六军遣兵三十人卫从宰相,敕京城内外捕盗,竟无所获。京城大恐,数日不安。次日,百官入朝仅九人而已。石知为左神策中尉仇士良所忌,故遣盗刺杀,因上表称病辞位。文宗深知其故,亦无可奈何。十七日,以李石为荆南(今湖北
江陵)节度使。
杨嗣复、李珏拜相
宰相李固言与杨嗣复、李珏相好,故荐引二人为相以排挤郑覃、陈夷行。开成三年(八三八)正月九日,诏以盐铁转运使、户部尚书杨嗣复,户部侍郎、判户部事李珏并同平章事,仍判,便如故。
李宗闵为杭州刺史
开成三年(八三八)二月,宰相
杨嗣复欲援进李宗闵,恐郑覃阻止,于是,先通于宦官,使其言于文宗。文宗亦有此意。七日,临朝议政,文宗对宰相说:“宗闵流贬数年,宜授一官。”郑覃、陈夷行皆以为李宗闵前以朋党乱政,不可擢任。杨嗣复、李珏奏称李德裕与李宗闵于太和九年(八三五)同时贬官,德裕已移任淮南(今江苏
扬州)节度使,而宗闵仍在贬所,实为不公。双方互相诋讦以为朋党。文宗以为可援宗闵一州刺史。郑覃等退。九日,以衡州司马李宗闵为杭州刺史。
王晏平贪赃贬永州司户
灵武节度使王晏平贪赃,七千余缗,文宗以其父王智兴有功于国,免其死罪,流放康州(今广东德庆)。晏平密请河朔三镇节度使上表救援。文宗不得已,开成三年(八三八)六月十六日,改贬永州司户。
过世人物
澄观卒
澄观,开成三年(八三八),华严高僧澄观卒(一说卒于次年)。澄观,俗姓夏侯,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少出家,依宝林寺霈禅师。及长,学无常师,学综内外,博习经史子籍、五明密咒。曾就天竺山诜法师学华严宗,后入五台山撰《华严随疏演义钞》四十卷。贞元四年(七八八)于大华严寺讲经,七年,讲于河东(今山西太原南)崇福寺,名震京国。八年入京,奉诏于终南山草堂寺撰新译《华严后分疏》,成十卷以进。元和五年(八一0),授任僧统,号清凉国师。卒年约七十岁。遗著四百余卷,现存一百六十四卷。擅长诗文,与武元衡、李吉甫、白居易、韩愈、权德舆等人结交为友。
殷侑卒
殷侑,陈州(今河南
淮阳)人。贞元(七八五——八0四)末,以五经登第,精通经学及历代沿革礼,擢太常博士。元和八年(八一三),出使回纥;十年,奉诏宣慰成德(今河北正定),皆有功,迁谏议大夫,屡上章言朝政得失,出为桂管(今广西桂林)观察使。宝历元年(八二五),转江西(今江西
南昌)观察使。太和四年(八三0),平李同捷,授沧齐德(今河北
沧州东南)观察使,与士卒同甘苦,招集流民,劝课农桑,两年后,请罢度支给赐。六年,移为天平(今山东
东平西北)节度使。此镇自元和末收复,赋不上供,侑请自次年起,上供两税,得朝廷嘉奖,加检校右仆射。历山南东(今湖北
襄樊)节度使、东都(今
河南洛阳)留守。开成二年(八三七)出镇忠武。三年七月卒,年七十二岁。
史孝章卒
史孝章,字得仁,奚族后裔,魏博(今河北
大名)节度使史宪诚之子。宪诚擅权割据,孝章涕泣极谏,文宗闻讯,擢为魏博节度副使。太和(八二七—八三五)初,横海(今河北
沧州东南)李同捷叛乱,宪诚密以粮饷助援,孝章切谏,请出兵讨伐,遂率军协助官军平定横海,以功加礼部尚书,授相卫(今河北
安阳)节度使。未及赴镇,魏博军乱,转右金吾卫将军。历鄜坊(今陕西
富县)、郑滑(今河南
滑县)、邠宁三镇节度使。开成三年十月(八三八)卒,年三十九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