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面威风
汉语成语
八面威风是一个成语,出自元·无名氏《马陵道》第一折、元·郑德辉《三战吕布》第三折、元·尚仲贤《单鞭夺槊》第四折。
成语出处
(庞涓云)哥哥,我说什么来?(孙膑唱)可不道大将军八面威风。(庞涓云)兀的不羞杀我也。哥哥,想七国中惟您兄弟一人而已,六国都来进奉,则是怕兄弟。谁想哥哥神机妙策,出鬼入神。”
托赖着真天子百灵相助;大将军八面威风。
圣天子百灵相助,大将军八面威风。
成语典故
元朝末年的顺帝时期,上下官员极端腐败,统治手段残暴无比,根本不把百姓放在眼里,尤其是汉人,简直牛马不如,任由他们宰割。百姓求生无路,纷纷扯起造反的大旗。疾风骤雨般的起义风暴,使元朝的反动统治很快土崩瓦解了。
在起义军中势力较强的朱元璋,于公元1356年攻克集庆(现在的南京),自号吴国公。当时其他两路义军首领张士诚和陈友谅将他视为竞争对手和最大威胁,无时不想除之而后快。朱元璋岂能任他们摆布!通过连番征战,他兼并了各方势力。后来,鄱阳湖一战,陈友谅的数十万大军被朱元璋烧得所剩无几。混战中,陈友谅中箭身亡。看到大势已去,陈友谅的儿子率领残兵败将乖乖地归顺朱元璋。
朱元璋大获全胜,在九江口张灯结彩,犒劳三军。将士们大碗喝酒,大块吃肉,三军气势酣畅淋漓。为了不让将士们在酒宴上过于拘谨,朱元璋便与大将徐达走出大帐。他们换上便装,边走边聊。此时,月上柳梢,清风送爽,二人精神为之一振,于是朱元璋提议过江一游。
江边只有一只小船,划船的是一对夫妇,徐达走上前去,客气地请二位老人把他们送过江去。
老夫妇相视一笑,他们早已看出来者是谁,欣然请朱元璋和徐达上船。船行至江心,老人突然放开嗓子喊起船工号子,他唱道:“圣天子身后,盘云龙护驾;大将军马前,有八面威风(圣天子百灵相助,大将军八面威风)。”
朱元璋和徐达二人听了,会心一笑。后来朱元璋统一全国,定都南京,成为大明朝的开国皇帝。他派人找到当年那对老夫妇,给予封赏,并将那条渡船涂成红色,表示有功。
成语寓意
八面威风所指代的是人的威慑力。如果一个人的风度、气派足可以凌驾四方,震慑八面,自成一方气候,足见此人是万方仪态。佛家以行、住、坐、卧柬管信徒,号称四威仪。威仪修得,才会妙心吉祥,道风初成。中国古代典籍《中庸》里更是倡导:利益三百,威仪三千。只有注重威仪,才能有威可畏,有仪可像。不过,“威”是自己树立起来的,也是别人拥戴出来的。自己“立威”,还要“扬威”,更要珍惜来之不易的“威”。
但是,如果只是颐指气使,欺压良善,强奸民意,耍威风,讲排场,最终的结局往往是身败名裂。
成语运用
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形容人很有气势,威风十足。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二三回:“近看千钧势未休,远观八面威风敛。”
明·董谷《碧里杂存.卷上.满江红》:“圣天子六龙护驾,大将军八面威风。”
清·魏秀仁《花月痕》第五十回:“若揄扬果斋之一枝画戟,铺张荷生之八面威风,特其鳞爪耳。”
清·曾朴《孽海花》第十二回:“年龄不到五十许,体态虽十分端丽,神情却八面威风。”
作家秦牧《说狼》:“那头跑在前面的大雄狼的确八面威风,成群狼都跟着它跑,十分顺从。”
参考资料
八面威风.汉典.
最新修订时间:2024-02-06 23:13
目录
概述
成语出处
成语典故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