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里河,因原河流下游积水成湖,又称八里湖,属淮河流域
颍河支流,位于
安徽省阜阳市颍上县南5公里。湖水面积最大达13.2平方公里。西纳柳河和柳沟来水,原南经垂岗集入淮河,1960年代于湖东新辟渠道改入颍河,并建三道冲节制闸,设计最大流量2.04秒立方米。
位置境域
八里河,《安徽省志·自然环境志》称八里湖,《阜阳市志》《颍上县志》皆称八里河。《颍上县志》称因湖北岸马店村距县城约8华里,故名八里河。
八里河位于淮河北岸、支流颍河西岸,安徽省阜阳市
颍上县南5公里。湖区(干流)本干西自刘家庙,东至张布小洼,是一个盆形洼地。八里河属天然小型湖泊,其面积,《安徽省志·自然环境志》称东西长12.5公里,南北宽2公里,最大宽度3公里;《颍上县志》称东西长7公里,南北宽1~2.5公里。当水位18.0米时,湖水面积仅3000亩;水位19.5米时,湖水面积最大达13.2平方公里,水位在海拔20米时,水面27000亩。
水文特征
八里河,总面积483平方公里,西纳柳河和柳沟来水,原南经垂岗集入淮河,1960年代于湖东新辟渠道改入颍河,并建三道冲节制闸,设计最大流量2.04秒立方米,常年水位19.5米。
主要支流
上游水系
八里河介于淮、颍之间,是颍河右岸较大水系,上游来水大,支流多,有五里湖大沟、黄沟、柳沟、第三湖、青年河等诸水注入八里河,下游原经胡赵郢南流至垂岗集西入淮后,挖引河东入颍河。其主要支流有:
五里湖大沟,系八里河主要支流之一,长14.9公里,流域面积137.8平方公里,1957年冬整修,现标准:沟底高21~19.8米,沟底宽15~20米,上口宽35~50米,正常水深2.7~2.9米,设计水位23.9~22.3米,已达5年一遇除涝标准。该沟东流南下至马砖桥入八里河。
五里湖,距县城约五华里,故名“五里湖”。据民国《颍上县志》稿载:从县城向西南经三洼地,五里湖系第一洼地,名“第一湖”;经柳沟湾(从上湾桥至白圩孜)为“第二湖”;从刘大路至徐桥一段,依次称为“第三湖”。五里湖上游承班村湖(俗名班草湖)及黄沟来水,自三岔沟起东南流,入八里河。1957年冬,开挖大沟,进行疏浚,全长14.9公里,流域面积137.8平方公里。现标准:沟底高19.8~21米,比降为七千分之一;沟底宽15~20米,上口宽35~50米;正常水深2.7~2.9米,设计水位22.3~23.9米,已达五年一遇除涝标准。
黄沟,其下段长8.4公里,经疏浚,底高21~23.1米,沟底宽8~10米,沟上口宽28~31米,正常水深3米左右。纳三十里铺以南(化桥北)及其西、北水,过斜陈庄东流经三岔孜东南下五里湖大沟。
宋河,西自淮颍大沟耿庄桥东至西范岗子,全长10.85公里。1958年治理,现标准:沟底高24.4~21米,沟底宽7~20米,上口宽20~60米,正常水深3~2米。东流南下,经三岔孜进五里湖大沟。
柳沟下段,从安全寺起至马砖桥止,与五里湖大沟同汇入八里河。长25.4公里,流域面积123.5平方公里。于1983年冬疏浚后,沟底高25~17.6米,沟底宽6~13米,沟上口宽26~50米,正常水深3.1~4米。设计水位:27.2~22.3米,已达5年一遇除涝标准。该沟马庄(十字沟)以西,称“黄沟”,在规划治理中,把安全寺(即寒禅寺)以东至马庄一段黄沟,统称“柳沟下段”。
第三湖大沟,长16.7公里,经1988年冬疏浚后,现标准:沟底高18米,沟底宽15米,沟上口宽30~40米,正常水深1.5~2米,纳灵台湖及其本干洼地水东流至徐桥入八里河。除涝标准达5年一遇。
第三湖,起自灵台湖,东流,至大尤湖入八里河,全长16.2公里,流域面积113平方公里。湖面宽约1~1.5公里。湖内土地,系黑灰色,宜麦宜豆和高粱,两岸地为澄白土,宜种水稻,但常因八里河水位顶托,易涝,不保收。第三湖主要支流:左岸有三岔沟、十里长沟;右岸有洪新沟、老长沟、黄桥沟。还有积水两平方公里以上的中沟31条,总长103.7公里。
下游河道
八里河引河,1957年开挖。从八里河到大龙头,流经城郊、王岗两区,长1.5公里,入颍河。排涝效益3万多亩。
水系变迁
八里河,上游人工河西自润河区刘家庙起,北纳黄沟、班村湖、五里湖、梁家洼、马长官湖等来水;西北纳柳沟来水;西纳灵台湖、尤家湖等来水。东南流4公里许至垂岗集西经闸口入淮。
八里河1957年为有利于防洪、排水,在胡赵郢(柳沟口)堵坝,连接淮左半(岗)王(岗)段沿岗堤,为此八里河水即由张布小洼向东入颍河。八里河改道后,1957年冬批准在河口(老龙头)兴建八里河闸,并开挖新引河,使八里河水经新引河由八里河闸入颍河。八里河闸引河工程,1957年9月开工,1958年2月竣工,开挖治理标准:河底高18.00米,底宽10~15米,河上口宽40米,完成土方21.5万立方米(包括闸基挖方)。
自然资源
八里湖属平原湖泊,沿岸皆为农田,土质肥沃,湖水来源于降水,没有工业及城市污水排入,水质肥沃而清晰,各种元素含量都很适合鱼类生产,是安徽省放养较早的湖泊之一。湖水pH值7.5,溶解氧12.26毫克/升,耗氧量4.59毫克/升,总碱度1.28毫克当量/升,总硬度7.29毫克当量/升,氯化物18.2毫克/升,氨氮0.02毫克/升,亚硝酸盐0.001毫克/升,总铁0.05毫克/升,硅酸盐20毫克/升,磷酸盐0.02毫克/升。湖中浮游植物171.13万个/升,生物量3.14毫克/升,其优势种群为绿藻;浮游动物5856.67个/升,生物量4.379毫克/升,优势种群为枝角类、桡足类;底栖动物117.3个/平方米,生物量40.4克/平方米,以水蚯蚓,螺、蚬等占优;高等水生维管束植物遍布全湖,覆盖度在70%以上;其中以菹草,马来眼子菜占优。
治理开发
河道治理
八里河位于颍上城南4公里处,两岸系高地。南岸坡陡流急,冲击沟较多;北岸较平坦,其支流源短流缓。该河原经垂岗集西汇戴家湖入淮河。民国21年(1932年),为防御淮河倒灌,于河口处建双孔箱涵。1950年大水,斑草湖之黄沟口、陈沟口堵塞,黄沟及斑草湖之水改经五里湖入八里河。1954年后,对八里河及八里河的各个支流进行全面疏浚。1957年,淮河垂岗集大堤退建,河口之双孔箱涵废弃,从此,该河于三道冲入颍河。1963年底,该河的支流五里湖沟、黄沟、第三湖沟,以及与这些支流相通的近百条大、小沟渠疏浚完毕,提高了排水、蓄水和灌溉能力。
涵闸建设
八里河防洪排水闸,八里河承受483平方公里的来水,有五里湖大沟、黄沟、柳沟、第三湖沟、青年河等。原由垂岗集西头入淮。1957年为有利于防洪、排水,在胡赵郢西堵坝,改由张布小洼向东入颍。八里河闸引河工程于1957年9月动工,次年2月竣工。开挖河底高程18米,底宽10~15米,上口宽40米。完成土方21.5万立方米(包括闸基)。八里河闸共3孔,孔高5米;闸底高18米,顶高23米,闸长36米。闸上水位25.26米,闸下水位26.9,正常蓄水位19.5米。控制面积483.1平方公里,过闸流量185立方米/秒。
堤坝建设
1957年,八里河改道下颍河后,自赵郢子向西至潘张庄筑堵坝一道,长1.3公里,坝顶高28.2米,宽10米,块石护坡1300米,砌石17838立方米。此坝系淮左沿岗堤主要组成部分。
排灌工程
八里河电力灌溉站,建于1956年春末,安设75马力锅驮机6台,1964年改用“东方红”柴油机。1974年又改设电动机5台/295千瓦,1985年底,实装电动机3台/90千瓦。灌溉农田3.16万亩。
渔业生产
八里河,湖底平坦,水质清新,无工业污染,水草丛生,饵料丰富,盛产各种经济鱼类,是一个良好的天然养殖水面。在1972年以前,为天然开放湖泊,据旧志载:八里河内“富鱼产,麻辫鱼、鲫鱼为著,间有虾及银鱼,两岸以渔为生者,达百余户。”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前,八里河属自然增殖,自由捕捞状态,鱼产量较低。民国后期,八里河渔业生产已陷入“一蹶不振”的境地。1957年,由国家投资建国营八里河水产养殖场。1962年,在国民经济困难时期下马,只保留一个鱼苗场。1972年,成立渔业公社,由于经营管理不善,加之围湖造田,水面缩小。1984年,产成鱼37万公斤,近两年年产成鱼50万公斤,精养鱼塘出现了亩成鱼500公斤的丰产塘。成为省、地二级重要商品鱼基地。1983年6月,成立国营八里河联营渔场,与八里河区政企合一,行政隶属县委、县政府领导,与农牧渔业局保持业务关系。渔场下设3个乡、16个行政村和1个渔民村。
河蟹养殖:河蟹苗产于上海崇明县海水和淡水交界处。1981年,采购蟹苗76.5公斤投放八里河,1982年,产成蟹4.5吨,出口1.7吨。
农业围垦
八里河两岸土质瘠薄,透水性差,建国前,平均亩产仅百斤左右。建国后,实行一麦一稻的耕作制度,平均亩产均在500公斤以上,丰产田块达750~900公斤。为风物佳胜的鱼米之乡。1976年对湖滩低洼地开始围垦,面积1万亩(冲天圩4500亩,胜天圩3000亩,战天圩200亩,张湾圩500亩)。
旅游开发
1992年始,颍上县八里河镇农民开始进行景区建设,历经3年半时间,建成三大主园区“世界风光”“锦绣中华”“碧波游览区”,并于1996年5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八里河风景区也因此享有“天下第一农民公园”的美誉。
生态保护
八里河,2001年被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建设为八里河省级自然保护区。是以保护湿地生态系统和越冬水禽为主,兼具开展科学研究、自然保护教育、生态旅游和经营利用于一体的自然保护区。保护对象为:(1)湿地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2)国际公约全球受胁和国家重点保护的水禽;(3)自然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4)自然、人文景观。保护区境内湿地生态环境保存完好,珍稀濒危水禽种类、数量丰富,为迁徙和越冬水禽提供重要的越冬地和歇息地,并具有良好的自然属性和适宜的面积,该保护区属湿地生态系统类型的省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地理坐标范围:东经116°6′~116°31′、北纬32°25′~32°35′之间,地跨颍上县六个乡镇,即八里河镇、王岗镇、半岗镇、垂岗乡、关屯乡、赛涧乡。安徽颍上八里河省级自然保护区以八里河为中心,形成“一河一湾三湖”的结构,即八里河、柳沟湾、戴家湖、邱家湖、唐垛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