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放珊瑚的绝大部分种类为群体,通常有叶状或树枝状分枝。群体的所有水螅体都不直接相连,而是通过共同的中胶层(共肉或共质轴)的管系相连接。新生的水螅体也由此长出。它们一般只有口端(珊瑚冠)能从共肉中伸出表面,其余大部分都嵌在共肉中,由管系将它们连接起来,但在最简单的群体种类(如花苔虫和群柱虫)中,仅水螅体基部(匍匐根)由管系连接。
简介
八放珊瑚亚纲
珊瑚纲的一个亚纲。又称
海鸡冠虫亚纲。已知的八放珊瑚有多种,大部分生活在热带和亚热带浅海区;有些种数量很大,是
珊瑚礁的构成者;少数种类分布于温带、寒带海区和深海区,最大栖息深度达8610米。
形态特征
八放珊瑚的
水螅体为八辐对称,趋向
两侧对称,都有8个羽状
触手,触手内部中空,与
消化循环腔相通。腔内有8个完全
隔膜,其中背面的一对最发达,由咽向下可达水螅体的基部,其游离缘有起源于外胚层的隔膜丝,隔膜丝上有许多
纤毛,起促进水流的作用。这一对隔膜由于远离口道沟,所以称为反口道沟隔膜。其他隔膜均不到达基部,隔膜丝起源于内胚层,上面有司消化功能的
腺细胞。所有的隔膜收缩肌都朝向腹面。八放珊瑚的口道只有一个口道沟,口道沟所在的一面称为腹面。某些八放珊瑚(特别是
海鳃类)的水螅体有营养体和管状体两态现象,营养体口道沟可能退化或缺如,但形态与上述水螅体同,司摄食功能;管状体没有触手,个体小,司水流作用。
八放珊瑚的群体体内有钙质或
角质骨针形成的骨骼,骨骼的形状随类群而异。骨针呈游离状态,骨针分散在中胶层的有
软珊瑚目;骨针融合成致密管子的有
笙珊瑚;骨针融合成骨轴的有
柳珊瑚目和海鳃目;骨针成块状的有
苍珊瑚。
繁殖
八放珊瑚为
雌雄同体或
雌雄异体。
生殖腺除不见于两个反口道沟隔膜上外,在其他隔膜上均能发育。
性成熟时生殖腺在隔膜上膨大。在雌性群体中,生殖腺的膨大使卵为内胚层所覆盖。性细胞排入海水中或体内受精,一直发育到
浮浪幼虫阶段才排出体外。除有性生殖外,还经常通过
出芽方式进行
无性生殖。
分类
过去八放珊瑚一般分为6个目:
匍匐珊瑚目(stolon-ifera)、石花虫目(Telestacea)、
软珊瑚目((Alcyonacea)、共鞘珊瑚目(coenothecalla)、
柳珊瑚目(Gorgonacea)和海鳃目(Pennatulacea)。
1981年F.M.拜尔发现
匍匐珊瑚目、石花虫目、软珊瑚目和柳珊瑚目之间都有中间类型连接,因而提出这4个目应合并为软珊瑚目,把原来的软珊瑚目降为软珊瑚亚目,其他两个目仍保留。
匍匐珊瑚目
所有个体均由一匍匐茎上独立发生,螅体顶端可以缩回螅体茎内,具有钙质骨针,例如角棒珊瑚(Clavularia)。在珊瑚礁中很常见的一种笙珊瑚(Tubipora),其群体如笙状,是由许多个体平行紧密排列,共肉中的骨针愈合,形成平行排列的骨管。在横行茎上骨针还联合形成骨板,由骨板上再长出骨管,层层排列,形成笙状。骨骼亦为红色,生活在热带海洋中。
苍珊瑚目
群体骨骼呈巨大块状,是八放珊瑚中唯一的造礁种。个体直径1mm,具宽阔的胃腔,缺乏隔板。共肉在表皮下形成许多盲管以增加表面积及分泌钙质。如呈蓝色的苍珊瑚(Heliopora)。
海鸡冠目
个体是肉质软珊瑚,群体呈磨菇形或树形。珊瑚个体均集中在远端,可埋在胶状共肉中,具有分散的骨针。少数种是二态的,即个体分为具有触手,能取食的独立个体(autozooid);及没有触手,或触手极不发达的管状体(Siphonozooid),它不能取食,但有助于水在群体中流过。常见的种类如海鸡冠(Alcyonium),产于热带浅海。
柳珊瑚目
多数种类具有
珊瑚硬蛋白组成的中轴骨,骨骼常呈黑色。为平面树状分枝的小型群体珊瑚。如柳珊瑚(Gorgonia)。少数种类具有钙质中轴骨,也呈树状分枝,但不在一个平面上,骨骼常为红色。例如红珊瑚(Corallium),除中轴骨外,均有钙质骨针分布在中胶层中,常与
造礁珊瑚生活在一起。骨骼质地坚密、色泽鲜艳,常作宝石或雕刻材料,我国皇帝的朝珠即由红珊瑚制成;也可入药,有定惊明目之功效。由于大量开采,数量急剧减少,被列为我国一级保护动物。
海鳃目
是单体状肉质群体珊瑚,由一柱状的初级轴螅体及分布在上面的许多次级个体所组成。初级轴螅体的下端形成柄,用以固着在泥沙中。次级体呈放射状排列在初级体上,或向两侧平行排列,使群体呈羽状,所有的种均为二态的。有的种有钙质的中轴骨,存在于初级螅体内,共肉中有分散的骨针,分布广泛。例如海鳃(Pennatula),海仙人掌(Cavernularia)等。
全腔目
个体中茎简单、呈直立或分枝,向两侧长出珊瑚体。它们也具有分散的钙质骨针。例如全腔珊瑚(Teles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