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吉府街道
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辖街道
八吉府街道,隶属于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由青山区托管。东与阳逻开发区隔江相望,南临严西湖,西接武钢,北依长江,总面积54.5平方千米。截至2011年末,八吉府街道总人口有32240人。
历史沿革
明末清初,此地为云林洲西溪乡。顺治年间得名八斤府。抗日战争时期更名为八吉府。
1949年,俗称北湖地区,辖区内有胡澈、渡口、洪吉、崇阳、新集、挽月、新民、火官、演佛、陈家井、贾家岭、余家土库、张王等14个乡及石山乡一部分,隶属武昌县第九区管辖;
1951年7月,经中南军政委员会报请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批准,将14个半乡及其他9个半乡、1个镇(青山镇)划归青山区管辖;
1952年6月,又将14个半乡划回武昌县第九区管辖;
1955年2月,中共武汉市委决定将武昌县第九区的20个乡和1个镇及东湖区的2个乡、南湖区的3个乡合并建立青山区;
1956年,将14个半乡调整并为建设、黎明、红旗3个大乡,划归青山区委领导;
1957年7月,由于兴建武汉钢铁公司,建设、黎明、红旗3个乡全部移交洪山区管辖;
1958年8月,人民公社化时期,洪山区与汉桥区合并成立武汉市郊区,建设乡、黎明乡、红旗乡与青山区天兴乡四个乡合并为东风人民公社,红旗乡一小部分与461厂、471厂合并成立武东人民公社;12月,东风人民公社更名北湖人民公社,下辖黎明、建设、红旗、武东4个管理区,仍隶属郊区区委领导;
1959年,撤销人民公社,分为建设、红旗、黎明、武东、火官及环城6个公社,其中火官公社、环城公社划出;
1963年3月,撤销武东公社,划归红旗公社领导;
1964年8月,恢复洪山区与汉桥区,黎明、建设、红旗、火官4个公社划归洪山区管辖;
1966年,火官公社撤销,一部分生产大队划归建设公社,另一部分划归红旗公社;
1975年2月,黎明、建设、红旗3个公社合并为建设公社,由洪山区政府管辖;
1984年,撤社建乡,建设公社改为建设乡,建设乡政府驻杜家井;
2009年,武汉市江南三区插花地调整,将五一、火官、红胜、星火、同兴、努力、群力、胜强、武东、贾岭、五星等11个村划归青山区管辖;同年12月,将原红旗街管辖的建设社区部分区域调整由建设乡管辖;
2010年5月,由化工区托管洪山区花山镇6个村。8月,建设乡由洪山区正式移交武汉化学工业区托管。11月7日,建设乡撤乡设街道,正式更名为八吉府街道。
行政区划
2004年,建设乡辖群利、群联、向家尾、黎明、四新、高潮、崇阳、前锋、新村、新集、建洲、建设、工业港胡漱、五一、火官、红胜、星火、同兴、努力、群力、胜强,武东、贾岭、五星25个行政村;
2009年,建设乡辖群利、群联、黎明、向家尾、四新、高潮、崇阳、前锋、新村、新集、建洲、建设、工业港、胡教等14个村和建设社区。
截至2011年末,八吉府街道辖建设1个社区,群利、群联、向家尾、黎明、上渡口、高潮、崇阳、前锋、新村、新集、建洲、建设、工业港、胡漖14个行政村;下设13个居民小组,114个村民小组。
截至2020年6月30日,八吉府街道辖1个社区、14个行政村:建设社区、工业港村、群利村、群联村、向家尾村、黎明村、上渡口村、高潮村、崇阳村、前锋村、建洲村、新集村、新村、建设村、胡教村,街道办事处驻杜家井1号。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八吉府街道,地处洪山区东北部,东与阳逻开发区隔江相望,南临严西湖,西接武钢,北依长江,总面积54.5平方千米,其中陆地47.6平方千米,占87.5%;水域6.8平方千米,占12.5%。
自然资源
2011年,八吉府街道有耕地22000亩,人均0.9亩。
人口
截至2011年末,八吉府街道总人口有32240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1995人,城镇化率6.2%;另有流动人口5694人。总人口中,男性16230人,占50.3%;女性16010人,占49.7%;以汉族为主,达31988人,占99%;有满、高山等少数民族,共252人,占1%。2011年,八吉府街道人口出生率15.6‰,人口死亡率9.1‰,人口自然增长率6.5‰,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591人。
经济
综述
2011年,八吉府街道财政总收入0.3亿元;农民年人均纯收入9999元。
农业
2011年,八吉府街道粮食播种面积1395亩,总产量5.6吨;生猪出栏20640头;农业总产值1.5亿元。
工业
2011年,八吉府街道工业总产值为8.5亿元,有工业企业123家,有规模以上企业2家,实现工业增加值1.6亿元。
商贸
截至2011年末,八吉府街道有城乡农贸专业市场2个;全年社会商品销售总额达0.2亿元。
金融业
截至2011年末,八吉府街道金融机构各类存款余额为5.8亿元,各项贷款余额2亿元。
电信业
2011年,八吉府街道电信业务收入为530万元。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截至2011年末,八吉府街道有幼儿园2所,在园幼儿180人,专任教师15人;小学2所,在校生240人,专任教师10人;初中1所,在校生118人,专任教师32人;主要学校有魏家湾小学、建设中心小学、挽月中学;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
文化事业
截至2011年末,八吉府街道有各类艺术表演团体2个,演职人员50人;有各类图书室15个,藏书3余万册;有文化站1个,村文化活动中心14个。
医疗卫生
截至2011年末,八吉府街道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16个,其中街道医院1家,村及社区卫生服务站15家;专业卫生人员66人;农村安全饮用水普及率100%,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100%,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为100%。
社会保障
2011年,八吉府街道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为41户,人数78人,支出26.1万元,比2010年增长12%;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248户,人数548人,支出77.4万元,比2010年增长4.5%;医疗救助92人次,支出20.1万元,比2010年增长2.8%。五保供养21人;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28人;有敬老院1所,床位35张;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率31%。截至2011年末,八吉府街道户籍人员养老保障覆盖率达5.5%;参加城镇养老保险1234人,发放养老保险681万元。
邮政电信
截至2011年末,八吉府街道有邮政网点1个,村村设有邮政投递点,通邮率100%;有电信服务网点1个;固定电话用户0.3万户,宽带接入用户0.4万户。
交通
截至2011年末,八吉府街道境内有焦沙路、吴沙路、绿色路、八吉府路、临江大道5条主干道,长约30千米。
历史文化
八吉府街道因明清时,在境内设八吉堡,后演绎成八吉府,故名。
地方特产
八吉府街道主要农特产品有建洲菜薹、八吉府萝卜。
参考资料
综合查询.中国国家地名信息库.
最新修订时间:2025-01-06 08:02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