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分山在江夏县东南50里,即今武昌县城(现
江夏区)
纸坊镇附近。此山有水分流如八字,故名。《建康录》曰:“武昌有山无林,政可图始,不可居终,山分八字,数不及九”,指的就是八分山。山旁在明时还有因山得名的八分湖、八分院。八分山里有白云洞,有武汉现存唯一的石窟寺,由天然石灰岩溶洞组成,被誉为“武汉最具自然特色的山”。
山腰有飞锡泉,
唐贞观年间有骆禅师游方(按:
佛家语称为“
飞锡”,即持
锡杖云游四方)至此,建为道场,故名。该泉无论久旱、甚雨,两不盈涸,朝廷赐庙名为灵济南。据说建庙以后,很少有灾荒,一方百姓获益不浅。1187年(
宋淳熙十四年)赐封该庙为嘉泽候,1193年(
绍熙四年)再加“显应”二字。1200年(
庆元六年)夏旱,地方官奉命祷雨于庙,大获甘霖,四郊沾足,遂成丰年,又赠“灵惠”二字。相传
元代郡守李贞登山祈雨,“有巨蟹如白龙人潭,黑龙渤起,雷雨大作”。此庙后不复存。
明清时代,在山顶有八分寺,又有兹云寺。山颠有子午石,身方顶圆,群石环之,遇旱祷雨皆在石前,故八分山在清代为省会朝山。1807年(
清嘉庆十二年)
湖广总督汪志伊亲至山上祷雨,并于子午石正面镌“八分山之神”,左旁镌“子午石”共8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