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质量控制(Total Quality Control,简称
TQC)是一种综合的、全面的经营管理方式和理念。它以组织全员参与为基础,代表了质量管理发展的最新阶段。起源于美国,后来在其他一些工业
发达国家开始推行,并且在实践运用中各有所长。组织全员参与为基础的质量管理形式
定义
全面质量控制(Total Quality Control,简称TQC)是一种综合的、全面的经营管理方式和理念。它以组织全员参与为基础,代表了质量管理发展的最新阶段。起源于美国,后来在其他一些工业
发达国家开始推行,并且在实践运用中各有所长。组织全员参与为基础的质量管理形式
特别是日本,在60年代以后推行全面质量控制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引起世界各国的瞩目。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全面质量控制得到了进一步的扩展和深化,逐渐由早期的TQC(Total Quality control,全面质量控制)演化成为TQM(Total Quality Management,全面质量管理),其含义远远超出了一般意义上的质量管理的领域,而成为一种综合的、全面的经营管理方式和理念。
它有两个方面的含义
一是全面控制,即以优质为中心,实行全员工、全过程、全方位控制;
二是全面质量,包括产品质量和工作质量。对于质量的定义,国家标准中的定义是“产品、过程或服务满足规定或潜在要求(或需要)的特征和特性的总和”,即“质量”由两个层次构成:一是产品必须满足规定或潜在的需要,二是产品特征和特性的总和。第一层次反映了产品的客观标准。第二层次反映了产品的内在要素。只有内在要素达到要求,又为用户所需要的产品才算得上质量好的产品。
在
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质量第一”、“以质量求生存”已是一条不破的
真理。TQC即是一种能够保证产品质量的完善的科学管理体系,是现代企业系统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环节。
实施
四个阶段
计划(Plan),实行(Do),检察(Check)和处理(Action)。即首先制定工作计划,然后实施,并进行检查,对检查出的质量问题提出改进措施。这四个阶段有先后、有联系、头尾相接,每执行一次为一个循环,称为
PDCA循环,每个循环相对上一循环都有一个提高。
八个步骤
找问题、找出影响因素、明确重要因素、提出改进措施、执行措施、检查执行情况、对执行好的措施使其标准化、对遗留的问题进行处理。
十四种工具
在计划的执行和检查阶段,为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利用了十四种工具(方法):分层法、排列图法、
因果分析法、直方图法、控制图法、相关分析图法、检查图法、关系图法、KJ法、系统图法、矩阵图法、
矩阵数据分析法、PDPC法和矢线图法。其中前7种为传统的方法,后7种为后期产生的,又叫新7种工具。
发展
1951年,费根堡提出了“全面品质管制”(TQC)的概念,将品保范围由制造扩大至从设计到销售的各机能中。
1955年,JUSE邀请朱兰教授到日本指导TQC,管理者这时开始参与品质改进工作,到了1960年,领班开始参与品质改进工作,到了1962年,基层工人参与品质改进,这就是品质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QCC)。到了1965年,公司员工都开始投入到品质改善中,这实际是对TQC的一种延续,但日本人为将其对外称全公司品质管制(Company Wide Quality Control,CWQC)。CWQC在推动中有个特点,就是垂直组织的指导与横向机能组织的协力相结合,一般以垂直组织运作,同时横向以机能委员会组织来推动,来打破本位思想和协调工作。CWQC是一个完整的品管体系,它在原先TQC基础上又糅合了自己的“工人参加管理”、“三检制”、“三结合”、“合理化建议活动”等思想和经验使之完善。最终CWQC包括经营者的方针管理在内,品管圈也是其中一环,CWQC有效地提升了日本式的品质管理模式。
到了20世纪80年代,美国制造业受到日本的冲击,为了改变颓势,提升企业竞争力,美国向日本学习CWQC做法。1980年,
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推出了一个专辑《日本能,我们为什么不能》掀起了学习与反思的高潮。1985年美国海空系统指挥部(Navy Air Systems Command)首创了TQM(Total Quality Management)一词并得到了各界的广泛响应,政府、企业界、教育界全面推行TQM,在这过程中,渐渐地TQM与量化质量成本、TQC、可靠性工程和零缺陷等方法融合,形成了较为系统的TQM体系。这使得美国在品质竞争方面获得优势,并对日本经济有所反扑。
举例
随着陆地资源的日益枯竭,各种资源的开发从陆地转向海洋,并逐步向深海领域拓展。海洋工程设备生产企业作为海洋工程行业的基础产业在日益壮大和发展起来,并衍生出多种依靠海洋工程发展和生存的各类企业。为了能使海洋工程设备能长久、安全、稳定的运行,海洋工程产品的质量控制也逐渐成为行业内的重中之重,有点近似于“苛刻”地呈现在世人面前。工业制造企业管理中所讲的现场管理五要素:人、机、物、法、环,简略而精确地概括了现场管理的五个关键点。其实在生产中,任何一个环节都与质量控制分不开,质量控制得好,则进度快,效率高,成本低,效益好,反之则效果也相反。
五个要素
人
人,就是指参与整个项目的各级分工人员,包括:销售、计划、管理、采购、生产、协作等工种,每一个工种的人力资源管理质量都能在一定程度上推进或滞后产品的质量和进度,也就是说各工种人力资源的质量控制程度直接影响着产品的质量。
机
机,就是指生产中所使用的切割设备、滚压设备、焊接设备、打磨设备、扳手、螺丝刀等以及其他一些辅助设备。机,是企业生产的基础,企业的产品都是通过机来完成的,其规模大小也决定着企业规模的大小,是企业竞争方面硬实力的体现。
物
物,指为了满足某一项目所需要的各种客观存在,其包括:原料、辅料、标准件、外协件等,这些客观存在有的需要再加工,有的不需要再加工。
法
法,顾名思义,法则,这里指为形成海洋工程质量目标的相关文件资料。它包括: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书、产品质量标准、检测技术规范与标准方法、质量计划、质量纪录、检测报告等。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法,就是这里的规矩;方圆,就是这里的产品质量。有了法,且能依法行事才能生产制造出合格的产品,满足客户需求。
环
环,是指环境,包括客观物质存在的生产环境和客观精神存在的人文环境。海洋工程设备的工作环境决定了其取材的多样性和高端性,有一般的钢材、特种钢、不锈钢等,对于一般的钢材采用一般的生产环境就能满足生产需要,对于特种钢材就要根据钢材的性质采用相应的生产环境,对于不锈钢则要求更高。
常规维修质量控制
需要以海洋工程建造标准作为基础,在质量控制中,需要利用科学的管理方法与先进的技术手段,最大限度保证维修质量,提高维修过程的工作效率,降低维修的成本,保证被维修机器的质量,这是海洋工程常规维修的根本。其中常规维修包括:海洋工程设备的管理、海洋管道常规维修的质量控制和一些管道的维修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