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研究》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理论定位、实践依据和价值取向出发,深入阐述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理论发展、历史演进、已有成就、时代境遇、国情国策、目标追求、支撑基础、现实关注、路径选择、关键环节和根本所在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体现了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问题与对策的有机结合,是一本全面系统研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理论著作,对于进一步深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发展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黄蓉生,女,两南大学党委书记,教授,博士生导师,
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青年思想政治教育、
政治学理论的教学与研究。在《求是》、《人民日报》、《光明日报》、《
马克思主义研究》等报刊发表学术论文近百篇。已主持完成20余项国家、
省部级科研项目。出版著作30余部,其中个人专著4部。获国家优教成果奖和省部级优教成果奖、优秀科研成果奖6项。曾被中组部、人事部等六郜委评为“全国留学回国人员先进个人”,荣获“留学回国人员成就奖”和“全国师德先进个人”称号。
哲学社会科学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认真总结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突出成就和宝贵经验,对于我们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深入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努力开创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工作新局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党中央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经过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几十年的共同努力,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在党和国家全局工作中、在教育改革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巩固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发挥了“思想库”和“智囊团”的作用,造就了一支宏大的理论研究队伍,初步形成了一套科学管理体制机制。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是繁荣发展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当之无愧的主力军,为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推进党的理论创新,作出了重要贡献。特别是近年来,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既教书育人又潜心治学,积极参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努力构建以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和教材体系,为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了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