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素养(Global Competence),是能分析当地、全球和跨文化议题,理解和欣赏他人视角和世界观,与不同文化背景者进行开放、得体和有效互动,为集体福祉和可持续发展采取相应行动的能力。
这一定义,将全球素养划分为四个维度:一是具备分析具有当地、全球和跨文化影响重要议题和形势的能力;二是能够理解和欣赏其他个体视角和世界观;三是能够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个体进行有效沟通;四是有意愿为增进集体福祉和可持续发展采取积极的行动。四个维度相互依存,共同构成了全球素养的概念。
其中,维度一强调具备全球素养的个体能够根据学校所学的知识和掌握的思维模式,运用高阶思维能力对当地、全球和跨文化的议题和趋势作出自己的判断;维度二强调具备全球素养的个体应能够超越自身的视角思考全球事务、他人的行为和观点;维度三强调具备全球素养的个体知晓其他文化的规范、互动方式,以开放、得体和有效的方式开展跨文化互动;维度四强调青少年作为全球化世界的成员,能够积极、负责任地对当地乃至全球事务产生影响。
全球素养是21世纪知识社会人才培养的重要能力。从世界范围的教育改革来看,全球素养是各国核心素养或关键能力的重要组成维度。自1988年“全球素养”这一概念最早在美国提出,到2018年1月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以下简称OECD)明确提出将全球素养作为
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的组成部分,标志着全球素养教育的实质性进展,这必将促进各国去反思本国推进全球素养的路径和进程。从我国的教育改革现状看,全球素养对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中国人、培育负责任的中国
公民和全球公民无疑有着重要的意义。
狭义视角的定义倾向于认为全球素养是以培育全球
公民为目的,体现为学生的国际知识、国际技能、国际思维、国际理解以及国际执行力。
2018年
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2018)采用聚焦于“全球理解”认知测试和背景问卷两种方式测评全球素养。“全球理解”认知测试衡量了全球素养的全部四个维度,主要关注全球素养所应具备的背景知识和认知技能;背景问卷则通过一系列自我报告题目,收集学生关于全球议题和跨文化知识、认知和交往技能以及开放态度等信息。此外,PISA2018还向校长和教师发放背景问卷了解学校和课堂实施全球素养活动的有关信息。由于价值观涉及个体深层次的想法和观念,在实践中不易操作,故PISA2018不包含对个体价值观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