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高血压日(National Hypertension Day),时间为每年的10月8日,旨在提高广大群众对高血压危害健康严重性的认识,引起各级政府、各个部门和社会各界对高血压工作的重视,动员全社会都来参与高血压预防和控制工作,普及高血压防治知识,增强全民的自我保健意识。1998年,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将每年10月8日定为“全国高血压日”。此后全国各地开展每年一度的“全国高血压日”主题活动。自首个全国高血压日启动后,每年都有特定年度宣传主题。如:健康体重,理想血压“”血压要知晓,降压要达标“等等。
节日起源
高血压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病,是全球范围内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1984年,“世界高血压联盟”在瑞士日内瓦成立,该联盟致力于高血压的防治工作。从2005年起,每年的5月17日定为“世界高血压日”,以更好的在全球范围内唤起人们对高血压防治的重视。1989年5月12号,中国正式获批成为世界高血压联盟的盟员。1989年10月26日,中国高血压联盟在湖北襄樊市召开了成立大会。自1998年起,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现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决定将每年的10月8日定为全国高血压日。每年的全国高血压日活动均确定一个活动主题。
历史沿革
1998年,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发起并创立了“全国高血压日”,将每年的10月8日定为“全国高血压日”。
2017年10月8日,第20个全国高血压日之际,由国家卫生计生委疾控局指导,国家心血管病中心组织设计的“全国高血压日LOGO”正式发布。
节日主题
中国现状
高血压是以血压升高为主要特点的全身性疾病。《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3》显示,中国18岁及以上居民高血压患病率为31.6%,男性(36.8%)高于女性(26.3%),农村(33.7%)高于城市(29.1%)。随着年龄的增长,高血压患病率呈现快速升高的趋势。2019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n=19万,7~17岁,汉族)显示,儿童及青少年高血压患病率为13.0%,女生高于男生(13.2% vs 12.7% ),农村高于城市(14.1%vs 11.9% ),且总体呈现随年龄增长逐渐增加的趋势。
2004~2018年,中国18~69岁成人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均呈上升趋势。18岁及以上居民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分别为43.3%、38.7%和12.9%。中国≥18岁成人血压正常高值年龄标化检出率从1991年的30.1%增加到2015年的43.1%。估计全国有血压正常高值人数4.35亿。
根据1990~2017年中国及各省死亡率、发病率和危险因素研究发现,高收缩压是导致死亡和DALY(残疾调整生命年)的四大主要危险因素之一。2017年,因高收缩压导致254万人死亡,其中95.7%死于CVD(脑血管疾病)。2005~2018年,中国及各省归因于高收缩压的心血管疾病负担研究发现,中国由收缩压升高导致的CVD死亡人数呈持续上升趋势,从2005年的198万增加到2018年的267万,CVD相关早死寿命损失年(YLL)也持续上升,由2005年的4014万人年增加到2018年的4816万人年。
节日活动
综述
全国各地借助“全国高血压日”,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社区和大众高血压防治健康教育宣传活动,如发放宣传画册、大众读本,开展知识讲座、专家义诊、基层医师培训等。
1998年全国高血压日活动
原国家
卫生部要求全国各地的卫生组织及卫生厅、局,在10月8日这一天组织各种活动,普及心脑血管病预防保健科普知识,加强人们的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把治疗和预防工作推向广大农村基层。为配合全国高血压日宣传活动的开展,上海市卫生局将上海市第四届心脑血管病防治宣传周定于10月8~14日。北京安贞医院和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等单位的医疗科研人员开始大力加强心血管病的预防保健科普工作,在医院内外举办科普讲座咨询,为首都各区县基层和市区社区医生免费举办多期心脑血管病防治短期培训班,形成了《首都爱心护心工程》,一年多来印发了科普小册子约10万册,培训基层医生1500余名。
2017年全国高血压日活动
为践行“健康中国2030“的国家战略,深入贯彻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的会议精神,中国高血压联盟、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吴阶平医学基金会、北京高血压防治协会、北京市朝阳区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等多家单位以全国高血压日为契机,携手全国数十家县级医疗卫生机构,于2017年9月27日隆重召开2017年全国高血压日主题活动暨全国高血压日20周年历程回顾座谈会。本次活动在北京设立主会场,天津、河南、河北、辽宁、山东、安徽、江苏、浙江、湖南、江西、四川、重庆、广东、广西等14个省共40多个县设立分会场,数千人参加现场活动。活动通过健康科普讲座、专家咨询、新闻发布、回顾座谈等多种形式,共同开展以“知晓您的血压”为主题的宣传教育活动。
2019年全国高血压日活动
2019年10月8日,国家心血管病中心联合北京市海淀区八里庄街道美丽园社区,围绕今年“18岁以上知晓血压”的宣传主题,于“全国高血压日”当天,带领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和中国农业大学的相关专家学者走进“美丽园”社区,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本次宣传活动以专家座谈会的形式开展。座谈会在介绍有关高血压应知应会知识的同时,专家学者围绕社区工作人员前期从群众中收集到的问题,分别从医学和营养学两个角度展开讲解。本次活动借用“阜外说心脏”网络直播平台,同时在网上进行直播,网络在线观看人数超过三万人。现场还发放了我中心关于高血压防治的宣传画册《用心守护》,宣传册以漫画的形式,通俗易懂地阐释了老百姓如何在日常生活中防治高血压。
2024年全国高血压日
2024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印发了《高血压营养和运动指导原则(2024版)》和《“体重管理年”活动实施方案》,上海市印发了《健康上海行动—心脑血管疾病防治行动实施方案(2023—2030年)》,旨在倡导和推进健康生活方式,预防和控制超重肥胖等慢性病危险因素,切实推动慢性病防治关口前移,提升心脑血管疾病防治成效。
10月8日上午,上海市卫生健康委组织在浦东新区白莲泾公园举办主题宣传暨专家健康咨询活动,旨在进一步普及科学的高血压和心脑血管疾病防治知识,强化“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提高市民防病意识,引导市民加强自我体重管理和血压日常监测,倡导健康生活方式,促进高血压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和延缓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活动当天,邀请本市三级甲等医院知名心脑血管病防治临床专家为市民提供免费咨询,开展高血压运动干预和体重管理等健康宣讲,现场还提供免费的标准化血压、血糖、体成分等测量,发放科普宣传资料,开展设置趣味闯关游戏进行答题互动。活动周期间,各区也将举办形式多样的防治宣传活动。
10月8日上午,湖南省怀化市
通道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县第一人民医院、县妇幼保健院、双江镇卫生院在城东休闲广场开展高血压防治宣传活动。
节日文化
节日标识(LOGO)
LOGO外缘是红色动脉和蓝色静脉组成的心形轮廓,显示了维系心脏和生命韵律的循环系统—-由充满活力和生机并富有氧分的动脉,和由色泽深沉和沉静的静脉所提供的血液循环支撑。中央是血压的压力波形;“全国高血压日”简单明了地表述了主题;“1998-2017”既用直接的形式表明了活动的时间线,也能表达出20周年这一纪念性意义。
宣传主题、宣传要点
1998年,原国家卫生部将每年10月8日定为“全国高血压日”。此后全国各地开展每年一度的“高血压日”主题活动。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每年会发布关于开展当年全国高血压日主题宣传活动的通知:确定宣传主题、宣传要点,各地可根据当地实际编印制作相关宣传材料,推动做好宣传活动。
宣传活动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国家卫生健康委脑卒中防治工程委员会、全国脑防办、中国卒中学会、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等机构组织将在主题宣传日前后组织开展系列宣传活动,并为各地宣传活动提供技术支持。
海报、视频
为便于各地更好地开展主题宣传活动,国家卫生健康委组织编制高血压防治宣传要点,并委托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国家卫生健康委脑卒中防治工程委员会、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围绕宣传主题制作了宣传海报、视频等宣传材料,将上传到各机构或组织的官网或微信公众号,各地根据需要自行下载使用,以配合宣传活动的开展。
节日影响
中国自1998年起,将每年的10月8日定为全国高血压日。全国高血压日活动提高了广大群众对高血压危害的认识,动员全社会参与高血压预防和控制工作,普及高血压防治知识以及增强全民的自我保健意识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文化延伸
高血压诊断标准
在未使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非同日3次血压测量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可诊断为高血压。提倡使用上臂式全自动电子血压计进行有规律的家庭血压测量。家庭血压测量值判断标准不同于诊室血压,家庭血压读数≥135/85mmHg被认定为高血压。
高血压的流行与危害
高血压是最常见的慢性病之一。高血压是心脏病、脑卒中、肾病发病和死亡的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中国因心脑血管病导致的死亡占国民总死亡的40%以上,约70%的脑卒中死亡和约50%心肌梗死与高血压密切相关。
高血压的防治
1.限制钠盐摄入:钠盐摄入过多,高血压的风险增加,长期限盐可延缓血压随年龄增长而上升的速度。我国平均食盐摄入量超过9g/日,世界卫生组织推荐每人食盐摄入量不超过5g/日。
2.减轻体重:超重和肥胖可促使血压上升,增加患高血压的风险,腹型肥胖与高血压有更强的关联。因此,超重和肥胖者建议减重。
3.适量运动:运动可降低交感活性、缓解紧张情绪、减轻体重,降低高血压发生风险。可根据自身条件,进行适量的有氧运动、肌肉力量练习和柔韧性练习。
4.戒烟:吸烟可增加心脑血管病风险,建议戒烟。
5.戒酒:大量饮酒使血压升高,不饮酒对健康最有益。推荐高血压患者不饮酒。目前在饮酒的高血压患者,建议戒酒。如暂时无法完全戒酒,应尽可能减少饮酒量。
6.保持心理平衡:长期精神紧张或焦虑、抑郁状态可增加高血压的患病风险,应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减少或避免负面情绪,必要时接受心理干预。
控制高血压
1.高血压最主要的危害是导致心脑肾等重要脏器的损害,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应积极治疗,控制血压。治疗策略包括健康生活方式和药物治疗。
2.患者应坚持健康生活方式。生活方式干预可有效降低血压或直接降低心脑血管病发生风险(健康生活方式六部曲:限盐减重多运动,戒烟戒酒心态平)。
3.单纯生活方式干预无法达标高血压患者,应接受药物治疗。
定期测量血压
1.18岁及以上成人定期自我监测血压,至少每年测量1次血压,关注血压变化。
2.超重或肥胖、高盐饮食、吸烟、长期饮酒、长期精神紧张、体力活动不足等高血压高危人群和血压为正常高值者(120~139/80~89mmHg),经常测量血压。
3.医疗机构对35岁以上首诊患者测量血压。
4.积极提倡高血压患者在家庭开展自测血压和自我管理,血压达标且稳定者,每周自测血压1次;血压未达标或不稳定者,应增加自测血压的次数。
5.推荐使用经过国际标准认证合格的上臂式全自动电子血压计。
高血压的治疗
1.绝大多数患者需要长期和规律服用降压药,降压治疗要达标。
2.降压治疗的血压目标:一般高血压患者,血压降至140/90mmHg以下,合并糖尿病或慢性肾脏疾病的患者应降至130/80mmHg以下;80岁以上患者降至150/90mmHg以下。冠心病患者的舒张压低至60mmHg者应谨慎降压。
3.大部分高血压属于原发性高血压,一般不能根治,需要长期服药治疗。不盲目相信非法广告或伪科学宣传,不能用保健品、保健理疗或食疗替代降压药治疗。
4.大多数高血压是可以控制的,控制不佳者应及时就医。
高血压管理
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高血压是终身性疾病,需要长期规范治疗及随访管理。国家已将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高血压患者要学会自我健康管理,认真遵医嘱服药,经常测量血压和复诊,降低心脑血管病事件发生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