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高等教育会议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召开的讨论确定高等教育工作方针任务的全国性会议
全国高等教育会议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召开的讨论确定高等教育工作方针任务的全国性会议。1950 年 6 月,教育部在北京召开第一次会议。中心议题是确定新中国高等教育方针任务。政务院总理周恩来就新民主主义教育方针、理论与实际一致、团结与改革等问题作了报告。会议确定,新中国高等教育要以理论与实际一致的方法,培养具有高度文化水平、掌握现代科学技术成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高级国家建设人才。要准备和开始吸收工农干部和工农青年进高等学校,培养工农出身的新型知识分子。高等教育在内容、制度、方法方面,都必须密切配合国家经济、政治、国防和文化建设,必须适应国家建设需要,首先适应经济建设需要。高等学校必须进行系统的基本科学理论知识教育和科学研究工作,不断提高教师与学生水 1238 平,掌握现代科学技术最新成就。会议通过《高等学校暂行规程》、《专科学校暂行规程》、《私立高等学校管理暂行办法》、《关于实施高等学校课程改革的决定》、《关于高等学校领导关系的决定》等 5 项草案,讨论修订高等学校各系科课程改革方案,商讨了解决经费、师资等问题。
1983年 5月,教育部在武汉召开第二次会议。主要议题:明确新时期高等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研究调整改革高等教育结构,加速高等教育发展;研究改革高等教育领导体制和管理制度,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提高高等教育管理水平。会议指出,高等教育工作的根本指导思想是从中国实际出发,走自己的道路,努力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逐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高等教育体系。在三五年内, 继续贯彻执行“调整、改革、整顿、提高”方针。会议重点讨论了加快高等教育发展问题,提出要依靠老校挖潜,适当扩大规模。1988年 1月,国家教委在北京召开第三次会议。总结经验,确定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和改革的目标、方针和任务。讨论提出高等教育事业中长期发展目标和调整结构、提高投资效益、提高教育质量、开展科学研究、发展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等方针问题。1992年 11月,国家教委在北京召开全国普通高等教育工作会议。主要议题: 提高对高等教育形势和任务的认识;总结交流改革和发展的经验;研究高等教育在新形势下深化改革、进一步发展、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的思路与政策措施。会议指出,必须深入学习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用以指导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事业。高等教育在 90年代要有较大的发展,结构更加合理,质量上一个台阶,效益有明显提高,并为下世纪初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高等教育要改变由国家包下来的旧格局,调动社会办学积极性,探索多种形式和途径的新路子;因地制宜,合理布局,优化结构,坚持走以内涵发展为主的道路。国家将集中力量实施“211 工程” 计划,即面向 21世纪,重点办好 100所大学和一批重点学科、专业,加快、加大高等教育改革的步伐和力度,建立和完善国家统筹规划和宏观管理、学校面向社会自主办学的高等教育新体制,理顺政府、社会和学校三者之间的关系,实行中央与省(自治区、直辖市)两级管理、两级负责为主的管理体制。逐步推行以人事、分配、住房、医疗、退休、养老、保险等为主要内容的高等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改革招生和毕业生就业制度。要加强改进德育工作;放宽专业设置审批权限;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教学管理制度;继续探索教育、科研、生产(社会实践)三结合制度;改革研究生教育;改革高校科技工作,有重点、有选择地发展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的校办企业。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以稳定与加强中青年骨干和学术带头人的培养为重点,优化教师队伍结构。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会议还讨论了《关于加快改革和积极发展高等教育的意见》和 6个有关文件。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5-31 16:30
目录
概述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