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古树名木资源普查是全国绿化委员会办公室组织的全国
古树名木资源普查活动 。
全国绿化委员会办公室组织全国古树名木
资源普查,2015年下半年在江苏、安徽、福建、江西、四川、陕西等6个首批试点省启动。
此次普查的主要任务是:查清古树名木资源基本情况;建立全国古树名木资源信息管理系统,健全古树名木动态监测体系;掌握古树名木资源保护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总结推广各地古树名木保护经验,为加强和推进古树名木保护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首批普查试点分3个阶段,包括:为完成古树名木资源实地调查、认定;完成古树名木资源基础数据汇总、信息建档;通过古树名木资源信息管理系统将资源普查结果上报全国绿化委员会办公室。
第二次全国古树名木资源普查结果2022年9月9日发布,普查范围内的古树名木共计508.19万株,包括散生122.13万株和群状386.06万株。分布在城市的有24.66万株,分布在乡村的有483.53万株。
散生古树名木中,古树121.4865万株、名木5235株、古树且名木1186株;散生古树的树龄主要集中在100至299年间,共有98.75万株,占81.2%;树龄在300至499年的有16.03万株,占13.2%;树龄在500年以上的有6.82万株,占5.6%,其中1000年以上的古树有10745株,5000年以上的古树有5株。全国散生古树名木中数量较多的树种有
樟树、
柏树、
银杏、
松树、
国槐等。
2022年9月,第二次(2015—2021年)古树名木资源普查结果公布,全国普查范围内的古树名木共计508.19万株,其中5000年以上的古树有5株,包括
黄帝手植柏、
保生柏、
老君柏、
仓颉手植柏、
页山大古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