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职培训,主要是公司对每一个初入公司的新员工介绍公司历史、基本
工作流程、
行为规范、
组织结构、
人员结构和处理同事关系等活动的总称,目的是使员工融入这个团队。
入职培训形式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传统型培训形式,主要有:在职培训、现场培训、讲座培训与程序化教学培训等;另一类是新型培训形式,主要有非正规学习培训、试听化培训、模拟式培训、远程
网络培训,户外式培训与咨询式培训等。
一般来讲,经过有效培训,新员工都能逐渐地认可公司,并很快地进入工作角色。不过,在实践中,一些公司的
新员工培训内容充实,形式多样,但效果却不尽如人意。问题出在哪里?
没有考核、没有淘汰机制的培训,会使新员工没有
学习压力,容易得过且过,甚至滥竽充数。例如,南京某路桥公司的做法比较好,他们会在试用期后让新员工进行自身评估,同时也让上下级对其进行评估和其沟通,使其明白自身能力的“短板”。
可以从公司级培训、车间/公司
业务培训、
专业课、实习等几个维度(按照实际需要赋予不同的权重)进行评估。
可采用柯氏四级评估方法,前期可多采用
反应评估,了解新员工对培训的
满意度;后期可多采用学习评估,
ppt笔试、现场操作、模拟演示等方式了解新员工对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必要时还可采用行为评估,即了解培训后的新员工在工作上应用的行为状况等。
很多人都误会了入职培训的真正作用。在许多企业,入职培训是属于
培训体系的,同时也是
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管理的一件事。事实上,培训体系是人力资源管理的范畴,而入职培训却不是。入职培训真正所属是企业文化的范畴。很多企业在建设自身的企业文化的时候,往往强调制度文本,CI,活动,
英雄人物等形式的重要性。但是我要说的是,企业文化建设最初的一步,其实是入职培训。为什么这么说呢?
1、企业文化的承载只可能是人,是企业的员工。不管是表面的文本,制度还是企业内部普遍的
行为指南和普遍的认知和态度,都需要企业的员工来表现。所以我们在做企业文化建设的时候,要记住的是只有能对员工的行为产生影响的才是真正的企业文化建设。很多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没有效果,流于形式,最关键的就是建设的时候并不基于能对员工的行为产生影响。能够有文案,有报告,有会议,有通讯就好了。那么我们认为每个企业对员工将来的行为产生影响的第一刻就是员工在做入职培训的时候。通过入职培训,让员工了解公司,了解
行为规范,了解优秀的公司前辈,都是促进员工对企业文化认可的重要环节。
2、企业文化传递的基因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归纳的企业文化传递基因包括语言,文字,规范制度,
英雄事迹,活动和他人的行为等。而
文化基因在员工与员工之间的传递会受到很多的阻碍。其中很重要的阻碍包括与企业文化相背离的同事的行为,自己行事的习惯和背离的
企业战略和
企业管理。这些企业文化
基因传递的阻碍在入职培训的时候除了自身的行事习惯外都不成立。因此在入职培训的时候是最佳的企业文化基因的传播机会。
3、入职培训的对象都是新员工。不管所谓的新员工是否是真正的初入职场,在新到一家企业,每个新员工都饥渴的希望多了解自己所工作的地方。可以说是主动的希望得到企业文化的熏陶,希望尽快融入一个团队。在这个时候,新员工会有意的弱化自己的
行为习惯,更倾向于采用新企业内约定俗成的旧习惯。这也非常有利于企业文化建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