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宦官官署名。宋初,有
内中高品班院,
淳化五年(994)改入内内班院,又改入内黄门班院,又改内侍省入内内侍班院。景德三年(1006),立为入内内侍省。掌宫廷内部侍奉事务,与内侍省号称前后省,而更接近皇帝。 都都知、都知、副都知、押班、内东西头供奉官、内侍殿头、内侍高品、内侍高班、内侍黄门等官,皆以宦官充任。
历史沿革
北宋
宋初,有内中高品班院,淳化五年,改入内内班院,又改入内黄门班院,又改内侍省入内内侍班院。景德三年,诏:“东门取索司可并隶内东门司,馀入内都知司;内东门都知司、内侍省入内内侍班院可立为入内内侍省,以诸司隶之。”宋初,有内班院,淳化五年,改为黄门,九月,又改内侍省。
入内内侍省与内侍省号为前后省,而入内省尤为亲近。通侍禁中、役县亵近者,隶入内内侍省。拱侍殿中、备洒扫之职、役使杂品者,隶内侍省。入内内侍省有都都知、都知、副都知、押班、内东头供奉官、内西头供奉官、内侍殿头、内侍高品、内侍高班、内侍黄门。内侍省有左班都知、副都知、押班、内东头供奉官、内西头供奉官、内侍殿头、内侍高品,内侍高班、内侍黄门。自供奉官至黄门,以二百八十人为定员。凡内侍初补曰小黄门,经恩迁补则为内侍黄门。后省官阙,则以前省官补。押班次迁副都知,次迁都都知,遂为内臣之极品。
熙宁中,入内内侍省内侍省都知、押班遂省,各以转入先后相压,永为定式。其官称,则有内客省使、延福宫使、宣政使、宣庆使、昭宣使。元丰议改官制,张诚一欲易都知、押班之名,置殿中监以易内侍省。既而宰执进呈,神宗曰:“祖宗为此名有深意,岂可轻议?”政和二年,始遂改焉。以通侍大夫易内客省使,正侍大夫易延福宫使,中侍大夫易景福殿使,中亮大夫易宣庆使,中卫大夫易宣政使,拱卫大夫易昭宣使,供奉官易内东头供奉官,左侍禁易内西头供奉官,右侍禁易内侍殿头,左班殿直易内侍高品,右班殿直易内侍高班,而黄门之名如故。
南宋
中兴以来,深惩内侍用事之弊,严前后省使臣与兵将官往来之禁,著内侍官不许出谒及接见宾客之令。
绍兴三十年,诏内侍省所掌职务不多,徒有冗费,可废并归入内内侍省。旧制,内侍遇圣节许进子,年十二试以墨义,即中程者,候三年引见供职。三十二年,殿中侍御史张震言宦者员众,孝宗即命内侍省具见在人数,免会庆节进子,仍定以二百人为额。乾道间,以差赴德寿宫应奉阙人,增置二百五十人。绍熙三年,依宰臣奏,中官只令承受宫禁中事,不许预闻他事。嘉定初,诏内侍省陈乞恩例,亲属充寄班祗候,以十年为限。
机构设置
御药院,勾当官四人,以入内内侍充,掌按验方书,修合药剂,以待进御及供奉禁中之用。
内东门司勾,当官四人,以入内内侍充,掌宫禁人物出入,周知其名数而讥察之。
合同凭由司,监官二人,掌禁中宣索之物,给其要验,凡特旨赐予,皆具名数凭由,付有司淮给。
管勾往来国信所,管勾官二人,以都知、押班充,掌契丹使介交聘之事。
后苑勾当官,无定员,以内侍充,掌苑囿、池沼、台殿种艺杂饰,以备游幸。
造作所,掌造作禁中及皇属婚娶之名物。
龙图、于昌、宝文阁,勾当四人,以入内内侍充,掌藏祖宗文章、图籍及符瑞宝玩之物,而安像设以崇奉之。
军头引见司,勾当官五人,以内侍省都知、押班及合门宣赞舍人以上充,掌供奉便殿禁卫诸军入见之事,及马,步两直军员之名。
翰林院,勾当官一员,以内侍押班、都知充,总天文、书艺、图昼、医官四局,凡执伎以事上者皆在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