兜勒
西域古国
兜勒,《后汉书》所记载西域古国。东汉和帝永元十二年(100年),内附东汉王朝。
地望考证
主流观点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林梅村指出,兜勒应是地中海东岸城市Tyre的音译,或译推罗。在希腊拉丁语中y往往读成ou或者u,如希腊语地名Thyle或读Thoule,拉丁语作Thyle或Thule,可见Tyre可读作Toure或Ture,“兜勒”即Tyre的音译。
推罗城是罗马帝国东方行省重要的港口城市,在今黎巴嫩提尔城。前文介绍,唯有推罗城地理学家马林努斯记录了罗马商团的中国之行,可见这个商团中有推罗商人,所以他们没有直接到马其顿,而绕道推罗城,以致和马林相遇。
其他观点
关于兜勒,张星烺认为应在波斯、里海以西,但又说它是吐火罗的译音国,这就是自相矛盾了。
吐火罗处中亚腹地,并非“四万里外”,地处“海濒”的“远国”;它的另一名称“大夏”,见于《史记》、《汉书》、《后汉书》,向为汉所熟悉,其使者来华却为何不用此为我所熟知的名称呢?可见兜勒并非即吐火罗。《辞海》(1979年版)沿袭旧说,谓兜勒是“吐火罗的异译”,还是只从对音着眼,很难说得过去。
莫任南认为兜勒应是色雷斯。按色雷斯,古希腊文作θρáκη(读如Träké),拉丁文作Thraca(读如Trakà)。二者词干音读与兜勒近似,显然兜勒是其对音。后来英语的Thrace (Thräs),保加利亚语的Trakiya(Träkéyä),德语的Thrake(Thrä'ke),法语的Thrace(Träs),俄语的中фраkйя双都源出生于θρáκη或Thraca。这些名词除词尾有不同变化外,前半截词干Thrä,Trä,Thrä,Trä,фpa均保留着古音,读起来与兜勒相近,这进一步表明兜勒是θρáκη或Thraca的译音。同时,色雷斯的地理位置也与“远国”、“四万里外”、“海濒”诸条件相符。再联系《后汉书》中蒙奇、兜勒二者总是并提的情况看来,莫任南认为兜勒之为色雷斯是可肯定的了。
史料记载
中国史料
《后汉书卷四·孝和孝殇帝纪第四》:“冬十一月,西域蒙奇、兜勒二国遣使内附,赐其王金印紫绶。”
《后汉书卷八十八·西域传第七十八》:“和帝永元元年,大将军窦宪大破匈奴。二年,宪因遣副校尉阎槃将二千余骑掩击伊吾,破之。三年,班超遂定西域,因以超为都护,居龟兹。复置戊己校尉,领兵五百人,居车师前部高昌壁。又置戊部候,居车师后部候城,相去五百里。六年,班超复击破焉耆,于是五十余国悉纳质内属。其条支、安息诸国至于海濒四万里外,皆重译贡献。九年,班超遣掾甘英穷临西海而还。皆前世所不至,《山经》所未详,莫不备其风土,传其珍怪焉。于是远国蒙奇、兜勒皆来归服,遣使贡献。”
西方史料
根据2世纪托勒密《地理志》引用推罗人马林努斯(Marinus)《地理学概论》记载,一名叫梅斯·提提阿努斯(Maes Titianus)的蒙奇兜讷(即马其顿人)先从幼发拉底河到中亚石塔(Lithinos Prygos),又从石塔到赛里斯国(Seres)的赛拉(Sera)城(东汉首都洛阳),记述了石塔至赛拉城陆上丝绸之路——“塞拉之路”。这与《后汉书》所载蒙奇兜勒使臣于公元100年11月到洛阳并受到东汉政府接待和赐予“金印紫绶”的时间和史实相一致。
参考资料
丝绸之路上的来来往往.大西北网-新疆都市报.
最新修订时间:2024-07-10 14:30
目录
概述
地望考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