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纤维瘤病毒
纤维瘤
兔纤维瘤病毒可以引起某些品种家兔和野兔的纤维瘤病,呈地方流行性。病原该病毒属于兔痘病毒属(粘液瘤病毒属),病毒粒子为砖形,大约300nmX250nmX200nm。(nm:纳米=100万分之一毫米)尤其可引起新生的欧洲家兔和白尾灰兔患严重的全身性疾病,造成大批死亡。
生物习性
兔纤维瘤病毒在家兔和白尾灰兔的细胞培养内生长繁殖,并形成细胞堆积的病理变化,也可在大白鼠、豚鼠的细胞中繁殖。人工接种于家兔的皮下、肌肉或睾丸内部都可引发肿瘤。肿瘤生长快,但约10天后即不再生长,而开始缩小。病毒含量最高的时间在7~9天。人工接种新生的欧洲家兔和白尾灰兔能引起全身性肿瘤,并引起死亡。人工接种豚鼠颊部可引起该部位的肿瘤。兔纤维瘤病毒对乙醚敏感。在患病组织以及鸡胚、细胞培养中可发现包涵体。试验证明,病毒在发病白尾灰兔的表皮中可保持5~10个月之久。患兔康复后具有坚强的免疫力。
自从Shope氏于1932年在新泽西州从一种白尾灰兔第一次分离到兔纤维瘤病毒以来,在美国几个州以及加拿大均已经发现本病。
传播途径
兔纤维瘤病毒的自然宿主是东方白尾灰兔、欧洲家兔和美洲野兔对本病也有易感性,成年兔易感性较低。本病的主要传播方式是直接与病兔以及排泄物接触或与污染有病毒的饲料、饮水和用具等接触。在自然界,最主要的传播方式是通过节肢动物媒介,最常见是伊蚊、库蚊、跳蚤和臭虫等吸血昆虫的叮咬,本病一般呈良性经过。
预防措施
加强饲养管理,主要依靠消灭吸血昆虫加以预防。病兔和可疑兔应隔离饲养,待完全康复后再解除隔离。兔笼、用具及场所必须彻底消毒。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2-06-02 19:31
目录
概述
生物习性
传播途径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