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属
兔形目兔科动物
兔属(学名:Lepus):兔形目、兔科的一属动物。共有32个物种,自然属性归类于野兔,野兔是独自或成对生活的。在北美洲的北极地区较为普遍的是白靴兔,南部则以长耳兔及其他物种较为普遍。草兔的繁殖力很强,又能适应不同的生活环境,所以分布很广,中国各省几乎都有它们的踪迹。
形态特征
兔属动物颅骨眶上突前端无显著缺刻。鼻骨前端在垂直线上超出上门齿前缘,后端略超过前颁骨后端:鼻骨后部较前部宽。颧弧前端稍宽于后端。
兔属很像啮齿类动物,与啮齿类动物不同的是,它们长有两组门牙(切削齿),一组在另一组的后面,并列排列。野兔的耳朵都很长,并且很灵敏,其上嘴唇是裂开的,尾巴短小。它们的后腿和后脚都很长,强而有力的肌肉很利于跳跃。
欧洲野兔是欧洲常见的野兔,也是亚洲部分地区的本地兔,已经被引进美洲和加拿大。欧洲野兔的平均体长大约为60 厘米,耳朵很大,尾巴也相对较长,卷毛、深褐色。它们很善长于快速奔跑和游泳。
白靴兔或者变色兔如此命名的原因:一是它们在春天毛色是褐灰色,而到了秋天就变成白色了;另一个原因是冬天它们脚上的毛会长得更厚,这样可以帮助它们在雪地上行走。它们的体长为35-45 厘米。
长耳大野兔共有6个种类,体长从45-60厘米不等,体重从2.7-3.6千克不等。它们上体部分的颜色从黑灰色到浅褐色或奶油色,下体部分的颜色从白色到深褐色。
草兔毛色棕褐,也有红棕色和暗褐色的;腹毛白色或污白色。夏毛淡,短而无绒。毛色上的差异,与它们栖息的环境有关,说明它们能高度适应环境,隐蔽自己。视觉佳,视野大;耳朵长,能作侧向扭动,捕捉声音,所以听觉十分灵敏。
华南兔耳较小,又名小耳兔。
栖息环境
栖息在丘陵、山麓、平原和江湖沿岸杂草坡、灌木丛生处和农田农田或农田附近沟渠两岸的低洼地、草甸、田野、树林、草丛、灌丛及林缘地带。通常,在丘陵地区较平原为多。
生活习性
兔属的身体很像四足动物的身体。然而,兔属还是有其自己的一些特征。它们一般都有着长长的、灵敏的耳朵。许多兔用两只耳朵同时或者一次只用一只耳朵从多个方向捕捉声音。在炎热的天气里,它们的耳朵能够起到散热的作用,从而达到降温的目的。
长耳大野兔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它的长耳朵,其耳朵直指向空中,长度可达20厘米。和所有的兔子和野兔一样,长耳大野兔的耳朵形状很像漏斗,这种结构使得它们的听力很好,它们能听到很多人类无法听到的声音。它们的两只耳朵可以同时同向移动,或者是两只耳朵同时异向移动。从另一个角度讲,长耳大野兔的耳朵很重要。它们能帮助调控动物的体温。在夏季,血液流向耳朵并且通过空气降温,这能保持野兔的身心凉爽。
兔属长而有力的后腿主要用来跳跃。同时它们的后腿还可以猛踢,从而起到防身的作用。兔子有两对上切牙(切削齿),两对牙并列排列。门牙主要是用来咬和切断植物,然后通过下颚的侧向运动咀嚼食物,这样一方面可以磨碎食物,另一方面可以磨牙,因为它们的牙是终生生长的。
兔之间通过身体进行彼此的交流。例如,当遇到危险的时候,很多种类兔的耳朵都是向后贴。如果兔受到惊吓,它们可能会用后踢重击地面以警告危险就在眼前。如果兔子发出咕噜声或者咆哮声,那它们一定是被惹怒了。偶尔的情况下,它们甚至还会进行袭击。如果兔开始奔跑并径直在空中跳跃,那么这种行为就是它们感到恐慌的表现。如果听到它们的尖叫声,那它们一定是非常恐惧或者是正在忍受着疼痛。人类应该立即采取措施保护兔子,给它们一种安全感。如果一只兔子侧躺或者腹部朝下躺着,并且后腿向后伸展开,这说明它感觉到很安全。一只安心满足的兔子可能也会发出呼噜声、制造些干扰声,或者是轻轻地磨牙。
它们以咬和踢的方式打架,只有被逼无奈或者为了保护幼崽的时候,它们才会打架。通常情况下它们都是以疾速奔跑来摆脱狼、野猫、老鹰、猫头鹰和其它敌人的。在春季和夏季,野兔以食鲜嫩的绿色植物为生,主要是杂草、竹笋、麦苗、豆苗、蔬菜、树苗及草本植物。到了冬季,主要食树皮和灌木皮。
其中白尾长耳大野兔是跑得最快的野兔,其速度可达72 千米/小时。长耳大野兔生活在北美洲西部的沙漠区和大草原,喜欢吃叶厚多汁的植物。它们最喜欢的一种食物是仙人掌,因为这种植物的水分很多。
分布范围
广布于很多国家,欧洲、非洲,亚洲、南北美洲和澳大利亚均有。
繁殖方式
野兔的繁殖力很强,又能适应不同的生活环境。野兔直接在地面上生产。小兔子刚生下来没有毛,眼睛是闭着的,它们需要呆在窝里几周的时间。但是新生的野兔有毛,眼睛是睁开的,并且生下来5分钟内小野兔就可以跳动了,几乎是马上就可以离开家了。野兔通常要比兔子高些,它们的腿、脚和耳朵也都比兔子的长。野兔很少挖洞,而兔子则不然。当意识到危险的时候,兔子选择边跑边找藏身之处以躲过猎食者,而野兔则是选择快速跑过开放的田野,力争远远地甩掉猎食者。 兔子比野兔更具有社会性。兔子喜欢群居,但野兔通常是独居的。
下级分类
保护现状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2018年 ver3.1:
濒危(EN)——2种;易危(VU)——4种;近危(NT)——1种;无危(LC)——25种。
参考资料
Lepus.The IUCN Red List.2022-02-01
最新修订时间:2023-07-14 14:25
目录
概述
形态特征
参考资料